第二节 历代推拿功法的发展

2023-6-29 14:47|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613| 评论: 0

摘要: 第二节 历代推拿功法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 (一)发展概要 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对健康长寿有了刻意的追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因而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学术高潮 ...

第二节 历代推拿功法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

(一)发展概要

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对健康长寿有了刻意的追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因而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学术高潮。医家如扁鹊,道家如老庄,儒家如孔孟,杂家如吕不韦等对于导引吐纳、强身祛病皆有论述,使推拿功法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功法的“坐忘法”“吐纳法”等大量实践活动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此期的养生思想与方法为推拿功法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学基础,尤其是其中的精气神兼养、“天人合一”与“顺应自然”等养生思想对后世功法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但此期的推拿功法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均是萌芽阶段。

(二)发展主要内容

1.《周易》与八卦 据传,《周易》为周文王所著,其易卦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含义,如艮卦所载内容是内视法的萌芽,反映出殷周时期静功养生的一个侧面。艮卦卦辞说:“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艮,训诂为止,意为注视;艮背,即返观。艮卦之意旨在阐发用返观内照之法来防止动欲。这一思想,直接影响到后世功法意念引导法的形成与发展。《周易》在认识生命运动规律方面,强调天人谐调、动静结合,以此顺应阴阳二气变化的性命之理,后世功法养生理论因此被深深烙上中国古代哲学的印记。

2.老子与《道德经》 相传《道德经》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曾做过周朝的史官,相传他“修道而养寿”,活了二百多岁,“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亦即《道德经》。书中除“虚其心,实其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致虚极,守静笃”及“专心致柔能婴儿乎”等具一定哲学观点外,对功法亦有指导意义。其自然无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与贵柔尚弱等养生主张为后世功法养生家所重视(图2-6,图2-7)。

2-6 老子

2-7 道德经

3.庄子与坐忘功法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观,著《庄子》一书,提出静以养神、以正其形的主张,明确地将养生功法具体分为“养神”与“养形”两个方面。书中除介绍“坐忘”这一静养方法外,对“导引、行气”亦有记载。导引,简称为“引”,是当时动功一类的总称,包括按 等保健功法。行气是当时静功一类的总称,包括服气、食气等法。据《庄子·刻意》记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事,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所谓吹呴呼吸、吐故纳新,是导引中的调息锻炼;熊经鸟伸则是导引中的调身锻炼。说明当时导引术主要由呼吸运动和仿生运动组成。行气,是专讲调息凝神的功夫。再者,老庄的“抱一守中”“坐忘心斋”的修道功夫,为静功内养开了先河。

4.孔子与儒家功法 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儒家功法强调静坐,孔子向颜回介绍心斋”之说:“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颜回则向孔子报告了自己坐忘的体会:“回坐忘矣。仲尼 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种静坐时松垂身体,思想单一,好像离开自己的形体,不知自己的知觉,好似与宇宙浑然一体,是静坐之高深境界。所以郭沫若在《静坐的功夫》短文中指出:“静坐这项功夫……当溯源于颜回……颜回坐忘之说,这怕是我国静坐的起始。”

5.黄帝内经》的理论贡献 该书全面地对先秦诸子的养生思想与实践进行了总结,首次站在医学的角度阐述功法的祛病养生问题。书中以“气”这个共同的物质基础来阐明人体的生理活动、精神意识、病理变化、临床诊断、针药治疗等,从而说明了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源。它以气为总纲,根据其分布部位及作用的不同,命名了80余种气,广泛论述了这些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为功法练气打下了理论基础。《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其中“呼吸精气”即是呼吸的锻炼,“独立守神”就是练神,而“肌肉若一”则是最好的形体调节。在功法习练方面,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兼养与动静结合,如《素问·刺法论》指出“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道出了吐纳功法的奥妙。书中还强调,有些疾病用导引与中药等其他疗法相结合治疗能提高疗效,如《素问·奇病论》中所说“积”的病证要“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素问·血气形志》所说的筋病亦须结合导引之法:“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

6.《吕氏春秋》的动静结合理论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功法锻炼也有诸多描述,尤其是吕不韦在其杂家巨擘《吕氏春秋》一书中指出了功法动静结合锻炼的重要意义。他首先指出:“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及“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提出“动以养生”的运动养生与运动健身思想。

7.《行气玉佩铭》的铭文 这是1975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重要随葬品。据考证,此为战国时期的文物。此器为一杖首,青玉,有灰黑色晕斑,十二面棱柱体,在这十二面中,每面自上而下用阴文篆刻三字,有重文符号,共计45字铭文,记述了功法“行气”的要领。“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此铭文主要阐述小周天功的锻炼方法、感受和注意事项,是研究古代吐纳术的珍贵资料。郭沫若先生对此文进行了考释,认为铭文意思是“深呼吸的一个回合,吸气深入则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则定而固;然后呼出,如草木已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路径相反而退出,退到绝顶。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该玉佩为现存最早的有关功法的文物(图2-8,图2-9)。

2-8 行气玉佩铭

2-9 铭文


二、秦汉时期

(一)发展概要

秦汉时期对医学相当重视,此期的功法有了很大发展。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华佗对功法做了进一步的理论总结与推广,表现在功法的具体化,理论也较前丰富。《导引图》《引书》《却谷食气篇》《养生方》等医著对功法养生作出了重要贡献。《周易参同契》以《周易》为指导,以练功实践为基础,并结合自身丰富的炼丹术作类比,总结了内丹学的练功规律。此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其将“禅定”作为重要的修行方法。此期的功法思想在推拿功法发展史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发展主要内容

1.张仲景与《金匮要略 仲景认为,功法具有行气血、利九窍的作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记载:“病邪……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勿令九窍闭塞。”并在书中首次提出“丹田”一词,与《难经》所说的“肾间动气”同为后世功法中之“丹田”“命门”,为后来的内丹术锻炼奠定了基础。

2.华佗与五禽戏 华佗为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图2-10),他依据《吕氏春秋》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思想和《淮南子》上提到的五种动物的动作,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创编了一套动功,名为“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五禽戏是通过对五种动物活动的模仿来活动肢体以维持身体健康。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在推拿功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使功法从单个术式正式演化为套路形式。现在的五禽戏均为后人重新整编,以致派别众多,练法不一(图2-11)。

2-10 华佗

2-11 五禽戏

3.《导引图》《却谷食气篇》与《养生方》 三者均发现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中。《导引图》是一张彩色帛画,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一张导引养生图谱,其上绘有男女多种练功姿势,内容上分为养生导引与医疗导引,形式上分为徒手和器械两类。现存的44幅图分4行排列,每行各有11幅小图(图2-12)。《却谷食气篇》是以描述“食气”为主的练功方法之专著,也是历史上首部专论“却谷”的著作。“食气”即呼吸锻炼,可视为早期的吐纳功法。《养生方》是我国最早的养生及性学专著,书中有关于功法养生的原则与方法的论述。该书“午问”篇描述的“治气”(即炼气)方法是“息必深而久,新气易守,宿气易老,新气易寿。善治气者,使宿气夜散,新气朝聚,以彻九窍,面实六腑……”强调了呼吸锻炼、吐故纳新之作用(图2-13)。

2-12 导引图

2-13 养生方

4.佛教与《安般守意经》 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汉代译出的佛经中,有专讲禅定修持的《安般(bō)守意经》。佛教“禅定”的理念与方法是佛教修行与养生的秘诀所在。禅定是在佛教基本理论指导下,使精神专注一处,通过修禅充分调动自己身心具有的巨大潜能来实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安般守意”即坐禅数息,为坐禅时通过专心计数呼吸出入,使精神专注,进入禅定意境。该书提出了两种禅定法:一是“谓散息、相随、止观、还净……”是后世六妙法和数息观派的基础;二是提出呼吸四相,“一为风,二为气,三为息,四为喘”,即结合意念锻炼,调呼吸至柔和轻细,对后世佛教功法也颇具影响。

5.《太平经》与《周易参同契》 这两部重要著作都论及古代功法的内容。《太平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它对功法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方法上,倡“守一法”和“观五脏颜色法”等意念存想。二是在理论上,阐述了精气神的相互转化及其效用,认为“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本于阴阳之气,气转为精,精转为神,神转为明。欲寿者,当守气而合神……”书中开始出现的“玉”字,专指内练功法中的元气、先天之气,沿用至今。因此有人认为,《太平经》是中医运气学说的理论渊源。《周易参同契》是一部用《周易》理论、道家哲学与道家炼丹术三者参合而成的炼丹修仙著作,自唐代始为内丹派所重视,被后世视为“万古丹经王”及“丹经之祖”。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