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推拿功法锻炼的运动量要求 一、练功运动量的要素 练功运动量是指人体在练功过程中所能完成的运动负荷,其组成的要素应包括强度、密度、时间、数量和特性等,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使练功效果受到影响。 (一)强度 强度是指练功过程中运动的程度,需要根据练功者的体质状况及练功目的等确定,不可一概而论。 (二)密度 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锻炼的次数。功法锻炼中常以密度作为一个因素来表示运动量的大小,所以密度在运动量中反映时间与次数的关系,也是运动量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三)时间 时间是指在一次练功中应考虑的总时间、单一功法完成的时间、上一次锻炼与下一次锻炼之间的间歇时间,以及锻炼中完全休息的时间等。当代各项体育运动训练中广泛采用的间歇训练法,就是建立在运动时间组合基础上的。 (四)数量 数量是指一次练功中重复锻炼的量或锻炼的总量。练功中,若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一定的质量,也就没有良好的练功效果。 (五)特性 特性是指推拿功法中的各种锻炼方法,如徒手或器械等。练功运动量的要素之所以要包括这个因素,是因为不同的练功方法对人体的影响作用也不同,因而在安排练功运动量时也应考虑这个因素。 二、练功运动量的要求 推拿练功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除了科学地、系统地安排锻炼内容外,还必须因人而异,安排各自合适的运动量。运动量诸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的,只有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才能因人而异地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运动量,从而保证良好的锻炼效果。 古代练功家对掌握运动量的问题是很有经验的,如被后人尊称为“药王”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曾精辟地指出“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的原则。这里的“欲小劳,莫大疲”,就是要求运动不要过度,要适当掌握运动量。 初练者常易产生两种偏差:一是运动过分剧烈,使体力消耗太大,出现头晕、心跳、气急、失眠、胃口不好等现象,有的从此对运动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二是运动量过小,达不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譬如毫不用力地动动腿、伸伸胳膊而达不到一定程度的疲劳,是没有效果的。因为经过运动达到一定疲劳的机体,在其恢复过程中会有一个超量恢复阶段,从而使体质逐步增强。 合理掌握好运动量是循序渐进的关键。首先要做到“因人制宜”,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个体练功的要求及运动量的大小也应该有所不同。如青年人运动量宜大,而中老年人的运动量就要适当减少;体质好的人运动量大,而体弱多病者就应酌情减小。同时,还应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练功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