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推拿功法常用术语 一、意念 意念是指大脑入静后产生的能动的自律性调控,大脑处于潜在功能的轻度活跃状态。练功者运用意念内控的方法来调整形体、气息,使精气神渐臻合一的过程。它是一种感受,一种体悟。姿势的调整、呼吸的调节、内气的运行、动作的锻炼等都是通过意念进行的,但若意念不集中、不能运用,即使姿势、呼吸练得再好,也难以很好实现。 二、杂念 杂念本指众多繁杂的思虑,不纯正的念头。在推拿功法应用中则是指练功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繁杂念头,古人称之为“散乱”。散乱原是佛教用语,指烦恼,是心思分散的一种心理过程。在练功中不断出现杂念,这是正常现象。只要情绪乐观,准备工作充分,专心练功,杂念就自然减少。对待杂念,既不能讨厌,又不能硬驱,而是在它出现时能及时警觉,并顺利地排除它,这样可以收到练功效果。如果这些杂念使人恐惧、恼怒,或心神不宁,则称为恶念。如果是从练功者不纯正的欲望演变而来,则称为邪念。若恶念与邪念此起彼伏,导致意念不能集中、思想不能安宁时,则要及时停止功法锻炼。 三、入静 入静是指思维活动相对单一,在意念集中、杂念减少的清醒状态下,出现与外界中断联络,高度安静,轻松舒适的状态。入静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然舒适,呼吸柔和,心平气缓,情绪逐渐稳定,精神集中,主动抑制各种杂念产生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为入静渐渐深入,思绪更加净化,心息相依,心神宁静,意念专一的中级阶段,此阶段会出现蚁行感、温热感、寒凉感等。第三阶段为呼吸绵绵深长,若有若无;或用意自如,若存若亡,气息与血脉全身贯通,整个机体状若虚架,轻松飘浮,头脑清晰愉快,自觉恬淡虚无,静若止水的高级阶段。 入静一般是在对功法掌握较好、练功质量较高的情况下出现,是通过长期练功实践得来的。也就是说,它是在有意识锻炼过程中,在无意识情况下产生的。入静程度取决于功夫的深浅,入静在主观感觉上常呈现出“恬淡虚无”的境界,入静境况往往随着功夫的进展而步步深入。 四、意守 意,指意念或思维。守,指集中和保持。意守是指在功法锻炼过程中,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身体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的方法和过程。意守的方式主要包括意守丹田法、意守穴位法、意守经络法等。意守要求练功者将意念在一定对象上有选择的集中,心理学称之为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预期目的并经意志的努力而产生和保持的注意。有意注意所集中的对象是由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而确定的,要使意识集中在这样的对象上,就必须有维持注意的意志力。通过意守,可以帮助排除杂念,实现“一念代万念”,逐步达到功法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体察身体各方面的感觉与变化,进行自我调整,以取得更好的练功效果。 五、胎息 胎息是像胎儿一样用脐呼吸。在功法锻炼中,是通过意念诱导的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方法。《摄生三要》曰:“初学调息,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入,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脐部是构成胎息循环的枢纽,称为“命蒂”,意即“生命之根蒂”。出生以后,脐带被剪断,“胎之一息,无复再守”,从此外呼吸取代了内呼吸。古人通过练功重返婴儿,再立胎息。因为胎儿通体柔软,没有精气神的外耗,生命力最为旺盛。 六、踵息 踵指足跟。踵息,是指深长呼吸,但多指深长的腹式呼吸。在意念存想法中,用意念引导呼吸之气“直达”足跟。《庄子·大宗师》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就是说练功得道之人,睡觉不做噩梦,醒时不会忧愁,粗粮甘美,练功时气息深沉。得道之人的呼吸深入脚跟,而一般人呼吸浅入鼻喉。说明得道之人呼吸功夫已练得很深。 七、丹田 丹田是功法锻炼时藉以锻炼人体精气神以成丹的场所,因其具有田地般的生发含义,故名丹田。丹田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面,而是腹部内的一个圆形空间。这个圆形空间的中心点,位于腹部能聚集元气的地方。一般分为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为“神”之所在,是宁神练气的起点;中丹田为气会膻中心包募穴,属“中焦”;下丹田为“元气”所在,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故历代练功家都很重视意守下丹田。 八、三关 在周天功法中,当内气在督脉、任脉上运气,经过督脉路线上的三个部位时,经气不易通过,故称为关。古代功法家把这三个部位称为三关:第一关是尾闾关,第二关是夹脊关,第三关是玉枕关。也有些功法家把内丹术的三步功法称为三关,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谓之三花聚顶,又谓之三关”。 九、内气 内气是练功时在体内呈现的“热”与“动”的现象,指在练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内动”感觉,即在小腹、腰部和手脚,以温热的气样流动或温水荡漾等一些舒适感觉的出现。所以,练功家云“心到则意到,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力到”。内气就是在意守入静后的不断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内气“热”与“动”的特性乃是人体在特定状态下呈现的物理特性和生化反应。 十、小周天 周天本义指地球自转一周,即昼夜循环一周,这里则指内气在人体沿一定经络路线循行一周。小周天指人体内气从下丹田开始,通过尾闾关逆督脉而上,至龈交穴(在唇内齿上龈缝中),与任脉经相交而下,历经三关、三丹田和上下鹊桥作周流运转。小周天要求后天返先天,进行小周天功法锻炼时,内气感觉在督脉、任脉上流走,开始于活子时,活子时之机,下丹田气动,产生小药,而后开始督任两脉的流转。 十一、大周天 大周天是在小周天阶段基础上进行的,是相对于小周天而言,是指内气沿全身的各个经脉都走一遍,行走经脉范围大于小周天,故称为大周天。丹家把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二阶段“炼气化神”的过程称为大周天,通过小周天阶段,后天精气得到充实,并返成先天精气。此大周天就采用先天八卦图进行指导,在先天八卦图上,南北方位已是乾坤两卦,但实际上,内丹术总是着眼在坎离两卦上,而坎离两卦已处在卯酉的位置上,故大周天也称为酉卯周天。大周天开始于正子时,丹田产生大药。有时大周天也指六字诀,把嘘、呵、呼、呬、吹、嘻六字顺次用鼻吸口呼,默念字音各六次。 十二、意气相随 “意”是指功法锻炼者的意念活动。“气”是人体的真气,它包括呼吸之气和练功家所说的内气。意气相随是功法锻炼者用自己的意念活动去影响呼吸和内气的运动,使体内的气息运动和意念活动一致。进行呼吸锻炼时,要使呼吸随着意念活动缓缓进行,在自然条件下逐步把呼吸锻炼得柔细匀长,好像“春蚕吐丝,绵绵不断”。进行内气锻炼时,则是功法锻炼者以自己的意念活动进行“意守”,并结合呼吸运动去影响“内气”的活动,使“内气”在意念活动的影响下,从“意守炼气”到“以意领气”“气随意行”,逐步达到“意气相随”的境界。如气沉丹田或以意引导内气在体内沿一定经脉运行等。当然,从“意守炼气”到“意气相随”,不是以意强领,而是在“自然”的前提下,待“内气”形成之后自然呈现的。 十三、恬淡虚无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是指对生活淡泊质朴,心境平和宁静,外不受物欲之诱惑,内不存情虑之激扰,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放之又放,空之又空,自然地达到了“虚”,达到了“无”的境界。这时“虚无”与天地相通、天人合一,真气就会像阳光一样,扫去所有的阴霾疾病,使全身的经络畅通,疾病无从发生,这也是历代练功家的健康追求。 十四、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是指功法锻炼时用意念将气下引至下丹田的方法,但尽量保持自然,不要用意念强行向下引气,因为“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后天之气宜顺就是指呼吸要顺其自然。功法锻炼时能够气沉丹田,炼精化气,积累内气,形成内劲,使内气在周身运行,与外形匹配成内劲外用。“岂知神以气会,精以神聚,欲求精聚神会,非聚气不能也。聚气之法,惟将谷道一撮,玉茎一收,使在下之气,尽提于上而不下走;采天地之气尽力一收,使在上之气,尽归于下而不上散。下上凝合,团聚中宫,则气聚而精凝,精凝而神会,自然由内达外,无处不坚硬矣。”(《聚精会神气力渊源论》)。此论中的“中宫”,就是少腹丹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