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向全国发声 如果问西部地区中医药最有号召力的学术杂志是什么,那非《西部中医药》莫属。 作为西部与全国沟通交流的广阔学术平台,王自立从创刊初起,就抱有自信,敢为人先地面向全国发出声音,在西部地区创办国家级杂志,展现甘肃中医人的风范。 1985年,王自立受甘肃省卫生厅委托,组建了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会成立后每年都在甘肃省各地区组织举行学术年会,为全省各市州、县区中医业务骨干提供了一个理论探讨、经验交流的学习平台。 每次年会之后,王自立都会在当地组织省级专家进行义诊,尽各自所能为当地群众解除病痛,受到广大患者及当地政府的好评。1990年,王自立在担任中医内科学会主任委员期间,组织甘肃省知名专家赴庆阳革命老区南梁、华池等地,为红军院的老红军们进行义诊,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王自立的组织推动下,甘肃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作为省属二级学会,不仅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还创建了专刊《甘肃中医内科通讯》,给广大的中医药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 很快,《甘肃中医内科通讯》就在业界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得到甘肃省卫生厅的表彰,也成为《甘肃中医》(现已改名为《西部中医药》)杂志的前身。 1988年,王自立受甘肃省卫生厅和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创办《甘肃中医》杂志,并担任主编长达15年。 在这15年期间,两百多期杂志,每期杂志印刷之前王自立都要亲自过目。正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让杂志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很快就由季刊发展为双月刊,又发展为月刊。 《西部中医药》杂志以反映西部地区中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传播中医药信息与研究动态,继承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近年来,《西部中医药》杂志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名录,入选甘肃省人社厅《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参考名录》,先后荣获“中国中医优秀期刊三等奖”“甘肃省优秀期刊”等荣誉称号。编辑部也被甘肃省卫生厅授予“甘肃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先进集体”。 王自立(左二)与《西部中医药》杂志编辑交流
育桃李济天下苍生 像一株鼎立松柏,成为国医大师的背后,是王自立扎根于中医药事业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传统精华当中汲取能量。 王自立连续6次担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不仅对古典医学名著精研细钻,对现代医学期刊亦广泛涉猎,而他也将这样的赤诚精神带到了育人之中。 几十年来,王自立非常重视对下级医师及进修实习医师的传、帮、带,无私地将自己的临床经验教给了自己的学生,桃李遍布陇原大地。 在拜入他门下之前,王自立都会告诫学生:“跟我学习是件吃苦的事情,不但要完成你们的本职工作,还要按我的要求学习、背诵经典。我每次出诊,不管你是科主任还是管床医生,都必须到,并按时完成日记、周记、月记。” 如沐春风般,学生被大师深深影响着。他所带教的学生,如今很多已成为中医临床一线的骨干力量,正在为中医的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自立的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廖志峰,继王自立之后成为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并荣获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称号。 他的学生,甘肃省中医院肾病科原主任、甘肃省名中医靳锋总是视患者为亲人,用特色诊疗赢得患者信任。他说:“作为医生,一定要有仁心、爱心、责任心,用巧妙的交流技巧和高超的诊疗技术,努力为患者解除病痛,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王自立的儿子王煜,作为甘肃省卫生厅认定的王子隆中医世家第三代传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继承人”称号。先后在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肾病科、内分泌科从事临床工作。现为甘肃省中医院综合门诊主任医师,王自立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负责人。 在王自立的教导下,不过度用药是学生们的行医准则。脾胃病、肾病科最大的特点就是病人多,而且都是慢性病,病程长而且病情复杂。在王自立的影响下,学生们从不开大处方,坚持做到合理诊断、合理用药,该用药的就用药,不该用药的坚决不用,以“小处方”解决患者“大问题”,渐渐地,很多远至新疆、青海、陕西、宁夏、内蒙古、山东等地久治不愈的患者都慕名前来就诊,为医院和科室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从2013年起,作为甘肃唯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王自立先后共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1名、国家级师承教育继承人11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带教学员3名,其他师承及再传弟子70余人,带教进修、实习医师累计200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