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

2023-10-16 13:54| 发布者: 享瑾美| 查看: 937| 评论: 0

摘要: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指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它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参照现有国内外证据和经验制定了本诊疗指南,以期指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政函〔20232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多发于秋冬季,其他季节均有散发病例。为进一步提高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我委委托有关单位制定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现印发给你们(见附件,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司栏目下载),请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附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326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如何早期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合理救治、避免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是MPP诊治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牵头撰写儿童MPP诊疗指南。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组织了国家呼吸病临床研究中心、全国儿科呼吸、重症、血液、影像、检验、药学等多学科专家,参照现有国内外证据和经验制定了本诊疗指南,以期指导和规范儿科医师对MPP的诊治,减少抗微生物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减轻医疗负担等。本指南为总体指导性原则,各地各级医院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运用。

 

一、定义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指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RMPP):指MPP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d及以上,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所见加重、出现肺外并发症者。

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acrolide -unresponsive MPPMUMPP):指MPP患儿经过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2h,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无改善或呈进一步加重的MPP。原因与MP耐药、异常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混合感染等有关。临床及时识别MUMPP更有利于早期有效的治疗,减少重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PP, SMPP):指MPP病情严重,符合重症CAP判定标准,详见临床分型。

危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指患儿病情迅速进展、出现呼吸衰竭或危及生命的肺外并发症,需要进行生命支持治疗的少数SMPP。国外文献也将此类MPP称为暴发性肺炎支原体肺炎(fulminant MPP, FMPP)。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机制有两种:MP直接损伤和宿主异常的免疫应答反应。MP侵入呼吸道,利用黏附细胞器附着于细胞表面,通过释放氧自由基、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等机制造成呼吸道上皮的直接损伤;宿主对MP感染的异常免疫应答可通过自身免疫反应、过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形成等多种途径导致肺和肺外组织的免疫损伤。宿主异常免疫应答在SMPPFMPP以及肺外并发症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也造成MPP临床和影像学的多样性。

 

三、病理表现

轻症肺炎肺泡腔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重症患者肺泡腔和肺泡壁还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和水肿,后期肺泡壁可发生纤维化,肺泡腔渗出物包括纤维蛋白以及息肉样机化组织。可发生肺泡出血。支气管、细支气管受累表现为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纤毛破坏,管壁水肿,管壁及黏膜下淋巴细胞和/或巨噬细胞浸润,呈“套袖样”改变,也可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浸润细胞类似肺泡腔,此外含有黏液物质,上皮细胞破坏后被增殖的成纤维细胞替代,后期管腔和管壁存在纤维化,导致气道扭曲和闭塞。

 

四、临床表现

MPP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SMPP多发生于病程1周左右,伴有肺内和肺外并发症,若出现塑形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 PB)、中等-大量胸腔积液、大面积肺实变和坏死、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等时,患儿可出现气促或呼吸困难;发生肺栓塞的患儿还可出现胸痛和咯血;发生肺外并发症时可出现相应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可发生于皮肤粘膜、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出现相应各系统受损的表现,常见肺外并发症见第十部分。

少数MPP可发展为危重症,常以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气道发生PB、弥漫性细支气管炎以及严重PE等有关。个别病例以严重肺外并发症为主要表现。

国内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MP感染较普遍,可能是导致SMPPMUMPP以及RMPP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是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主要依据之一。

MPP早期胸片或胸部CT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增粗、增多、支气管壁增厚,可有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等。肺泡炎性改变则依肺泡受累的范围而异,可有磨玻璃样阴影、斑片状、节段乃至大叶性实变,常见肺不张,可伴有肺门影增大,重者可合并胸腔积液。单侧病变较双侧多见,病灶内可伴或不伴支气管充气征,肺实变时呈现中-高密度阴影,实变面积越大、受累肺叶越多则密度越高。多种形态、大小不等和密度不均的病灶可混合出现。可伴有黏液嵌塞征。

部分MPP可表现为局限或弥漫性细支气管炎特征,胸部高分辨CTHRCT)显示为小叶中心结节影、“树芽征”、分支样线条征、细支气管扩张以及马赛克征象,可同时伴有支气管炎症,出现支气管壁增厚和分泌物堵塞。

MPP出现肺内并发症时,如PE、坏死性肺炎( necrotizing pneumonia, NP),可出现相应的影像学改变(见并发症)

 

六、可弯曲支气管镜下表现

可弯曲支气管镜(简称“支气管镜”)下表现与病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轻者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有小结节突起,管腔可有分泌物。部分MUMPPSMPP以及RMPP患儿支气管腔存在黏液栓塑形,可完全堵塞管腔,黏膜可坏死、脱落或溃疡形成,甚者软骨破坏和裸露,部分病例约在病程2周后出现管腔通气不良、增生、狭窄和闭塞。

 


12345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