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皮持衡:赣鄱大地的“肾病”斗士

2023-10-20 19:52| 发布者: 葆伢美| 查看: 898| 评论: 0

摘要: 皮持衡,第四届国医大师,曾任江西中医学院院长。从事中医药临床、教育、科研工作50余年,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肾脏疾病的临床辨治,提出肾病“五论”学术思想,广泛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 ...

皮持衡194012月生,江西南康人。第四届国医大师,曾任江西中医学院院长。从事中医药临床、教育、科研工作50余年,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肾脏疾病的临床辨治,提出肾病“五论”学术思想,广泛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衡,持中而守正者也,是中医阴平阳秘、动态平衡理念的落脚点。幼时,因老师的笔误,皮持衡名字中的“恒”被改为了“衡”,也为他的命运写下了中医注脚。

 

“我的儿子要学中医”

出生于“药都”江西樟树的皮持衡,与中医药结下了一生的缘分。药柜开合,戥秤摇晃,药香扑鼻,那是属于他的童年回忆。

皮持衡祖辈一直在樟树经营药号,到皮持衡父亲这一辈时已经是第四代了。在皮持衡四五岁时,全家因躲避战乱从樟树迁到了当时的赣州市南康县唐江镇,父亲又在那里开起了药号,行医卖药。那时,还不及柜台高的皮持衡总是在药号玩耍,他的童年,是充满中药香气的。

真正让皮持衡的命运和中医连接起来的,是一部清代的中医教科书——《医宗金鉴》。

读书识字后,皮持衡就对家里的书产生了兴趣。“我看到父亲的案头有这本书,便拿来翻看,一开始根本看不懂,但是觉得里面的歌诀很有意思,朗朗上口,慢慢背下来一些。”皮持衡回忆说。

那时,年轻的皮持衡总是有意识地在父亲出诊时跟在身边。对照书中所述,结合自己所悟,越学越有滋味。

“《医宗金鉴》教会了我中医的道理,也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在皮持衡看来,所谓“鉴”,便是要以人为鉴,以史为鉴,行医者要正己正身,持之以恒,以仁心仁术为患者服务。

作为家中长子,皮持衡也被父亲寄予厚望。看到孩子喜欢看《医宗金鉴》,又时常跟诊,皮持衡的父亲格外欣慰,在皮持衡高考的志愿书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儿子要学中医”。学校也结合父子意愿写下意见:“该生家长建议学中医”。

正是这两句话,让皮持衡走进了江西中医学院(今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校门,接受系统规范的中医药院校教育。

 

“我从来没有质疑过中医”

初入校门的第一堂课,便是中医专业思想课,这堂课,让皮持衡终身受益,奠定了他一生的理想信念。

那堂课上,老师反复强调毛泽东主席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老师说,学中医就是要坚定中医信念,巩固专业思想,实现党和国家的期待。”这些话让皮持衡记忆犹新。

即使到了当下,很多中医学子也面临着中医信念的问题。皮持衡任职江西中医学院院长时就发现,一些新生开课不久就对中医产生了明显的抵触情绪。“主要原因是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都是以现代科学为价值取向的,无论是数理化,还是语史地,憧憬的是现代文明的殿堂,而中医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延续,起点是数千年前邈远的岐黄之学,中医药文化大厦固然巍峨恢宏,但‘玄冥幽微,变化难极’,那些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骨度腧穴等概念范畴都是几千年前的知识语境,甚至连书写的手段都是繁体古文,再加上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让不少学生觉得学中医太难,心生畏惧。另外,中西医课程同时开,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药理,通达明澈,和中医理论和医古文的晦涩相比,有着鲜明的反差,也使得一些同学心存疑虑,专业思想受到冲击。”对此,皮持衡常常循循善诱,开导鼓励学生立志中医,只要思想端正了,志愿坚定了,专业学习的困难也就容易克服了。

“我是从来没有质疑过中医的。”自幼翻医书,在父亲身旁侍诊的皮持衡深知中医药的疗效,他谨记“实现党和国家的期待”这句教诲,勤勉学习,从不倦怠。

“大学几年,我吃了很多苦,为祖国基础建设作了一点点贡献,更学到了很多知识,奠定了扎实的中医基础,感觉很充实。”皮持衡说。

那个年代,祖国建设正热火朝天,大学生也要参加公益劳动。皮持衡白天上课,夜里去劳动,曾参加过八一广场、南昌钢铁厂的修建,还捞过青山湖底的淤泥。不劳动的夜里,皮持衡就一头扎进自修室复习功课,有时候自修室关灯了,还和同学们在走廊里“借灯”夜学,经常被值班的老师“撵”回宿舍。

 

“这个小伙子很上进”

毕业后的皮持衡如愿成为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今江西省中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然而他遇到的第一个病人,就非常棘手。

“我刚上门诊,不紧张是不可能的,那个时候医院还没有急诊科,值班遇到什么病人都得接诊。我记得当时那个病人是家属送来的,来的时候冷汗淋漓、气喘吁吁、面色苍白,我看了都直冒汗。尽管之前有过跟师经历,心里有个大概判断,但不敢自己做主,赶紧请示上级医生,最后明确了是心梗,进行了相应处置。”皮持衡说。

经此一事,皮持衡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自身能力不足以及书本与临床的差距,也激发了皮持衡的上进心。此后,皮持衡更加重视临床能力的提升,在门诊出诊了几年后,他主动提出要去年轻医生都害怕的科室——急诊科锻炼。

经过协调,皮持衡进入上海第三人民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科锻炼,在上海三院急诊科,这个刚从中医院校毕业不久的“毛头小伙”,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上海三院的领导也很纳闷,谈话时直言问他为什么想来急诊科,皮持衡坦诚说出了心里的想法:“一是因为我自己对急诊心里最没数,遇到急症病人心里发慌,所以我要补短板;二是因为现阶段中医院对付急诊没有那么强大,会在急诊上吃苦头。所以我要来急诊科。”

那位医院领导听完皮持衡的话,当下就作出安排,交代急诊科总值班医生对皮持衡要多关心多指导,也安排科室医生给皮持衡做后盾。在急诊科三个月的历练,练就了皮持衡的技术和胆量,面对休克、心梗等患者,他再也不发怵了。

让皮持衡高兴的是,经过几代中医人的努力,如今中医急诊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有了一批专业人才队伍,中医不再是人们传统印象里的“慢郎中”了。

“这个小伙子有上进心,不简单,你们特别注意下。”进修期间,皮持衡得知了上海三院院领导对他的评价,欣慰之余,更觉斗志昂扬。他在急诊科学习的同时,还仔细留意医院哪个科室的患者多,医疗服务的缺口大,便钻研相关学科。很快他就找到了方向——肾病。

回到医院后,皮持衡便潜心钻研肾病。1992年,皮持衡经医院批准同意,建设了肾病科并负责科室的全面工作,成为当时江西省首家拥有中医肾病专科的医院,肾病科也很快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