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以脾肾为本”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皮持衡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术思想,总结并提出肾病证治“五论”:慢性肾病以“脾肾为本”论;慢性肾病病机“虚、湿、瘀、毒”论;多途径治疗与治法交替论;方药择用谨守中药“药性理论”;善后调理“重视脾胃”论。其中慢性肾病以“脾肾为本”论居首位。 “脾不健运,气血化生无源,则肾亦不能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二者生理相关,病理相系。不求本,就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皮持衡看来,慢性肾病虽病位在肾,然与脾关系却密不可分,大部分慢性肾病患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易招致外邪侵袭,加之后天饮食不节,寒温无制,劳倦过度,致使脾肾两伤,导致肾病发生。 “老师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个方子是三仁汤化裁,平时也很少用到大黄这种峻下的猛药,就是为了帮助患者顾护脾胃。”皮持衡弟子、江西省中医院肾内科中医师李福生介绍说。 皮持衡主张“循古拓今,师宗不泥古”“博采众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皮持衡看来,中医学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医学,一直在时代变迁中发展自身。进入现代,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也可以互学互鉴、取长补短,治好疾病才是最终目的。 “就像南昌八一大桥两端的雕塑是一只黑猫、一只白猫,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这一点,在皮持衡的临床诊断中就有所体现,他很重视参考现代药理与应用实验检测指标。 “有的肾脏病起病是非常隐蔽的,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也没有明显的外在表现,可以说是无证可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借助一些实验室的生化指标来判断患者的病情。”皮持衡说。 皮持衡在方药应用上也非常讲究,强调要谨守中药“药性理论”与方剂功效主治原则,方药择用参考“中药与方剂药理”。选方择药不能脱离中药的“四气五味”及中医的辨证论治及整体观,更不能把现代药理学的研究结果作为选方择药的全部标准。 “中医还有句话,叫用药如用兵。临证开药的时候,孙子兵法要用上来。”皮持衡说,比如病情正在发展,就不要攻伐太过,要固守元气以抗病;等病情开始好转,则要增加专治的药物,直捣邪气盘踞之所,彻底消灭敌人。 皮持衡根据个人经验拟定了肾病诊疗“十三方”及“三仁肾衰泄浊方案”,其中,研制的院内制剂“肾衰泄浊口服液”年使用量13万余袋,广泛应用于慢性肾衰患者的治疗,延缓了慢性肾衰进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皮持衡把肾脏疾病的诊疗作为一生的研究对象,对慢性肾衰竭、急慢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尿酸性肾病等肾脏疾病的中医诊疗颇有造诣。30年来,他主持创建的江西省中医院肾病科,从单一的中医药诊疗模式,到现在能开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多种西医治疗及中药灌肠、中药熏洗、中药涂擦、坤土益肾健脾法等10余种中医药防治肾病的特色疗法,造福了众多肾病患者。
“中医不是速成之品” 皮持衡曾被选拔为江西省卫生厅“名师带高徒”计划的三名师承学生之一,拜师著名老中医赖良蒲先生。 “老师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治学非常严谨。”皮持衡回忆说,第一次见面,赖良蒲就要求他“好好读书”:其一是多看书、看好书,必须重温四大经典,临证必有启发;其二是要多思考、善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其三是勤记录、练笔头,每个月要交一篇有模有样的文章。 跟师过程中,皮持衡也挨了不少批评。“老师觉得字能反应人的心性,他用执龙凤笔的方式来写钢笔字,一手字非常漂亮。而我的字写得不好,老师就要求我多写多练。”皮持衡说。此外,皮持衡跟诊抄方时,赖良蒲不允许他有一个字的修改;病历书写上也不能模棱两可,一定要准确规范。 这些跟师的细节,都深深地影响着皮持衡,待到他成为江西中医学院院长时,这些经历,也深刻影响着他的教育理念。 皮持衡认为,治学首要就是熟读经典。读经典可以通晓医理,掌握中医的思想原则和理论大法,洞彻中医的灵魂。《黄帝内经》《难经》《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等经典,皮持衡不知道读了多少遍,烂熟于胸,随时取用。此外,多读名家名著,则可以通法要,明大略,掌握医家的思维途径、理论框架或学说体系,从而“辨彰学术,考镜源流”,把握中医的发展历程。关于医案医话,常常是战术技巧的展现,前人经验智慧的结晶,有心者往往能够“以管窥豹”,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或精彩的发现。 “中医是大器晚成,不是速成之品,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就是要有时间的坚守,就是要日积月累地学习,在平日的诊治中实践中医,心无旁骛,咬定青山不放松。”皮持衡说。 皮持衡总是告诫自己的学生弟子,名医都是在临床中成就的,古往今来概莫能外。60多年来,皮持衡也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寒暑不易,从未间断。即使在当领导时,除非万不得已,一般都能按照值诊安排,或日课或夜诊,守时定点,少有更换。若有变动,一定设法补上。如今虽已年届八旬,仍然每周一、三、四、五上午应诊不辍。
“我就是那个‘自感多福者’” 在江西中医药大学的镜湖湖畔,立着一块雕刻着“克精克诚”的文化石,这是皮持衡在和同学们举行毕业五十周年聚会时,倡议大家一起捐赠的。这是他们这一辈中医人的精神写照,也是他们对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 皮持衡总是跟自己的学生说,要牢记中医的根本宗旨,不要忘了医生的基本责任,切莫把技术当成谋利的手段,“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 “老师特别热衷于义诊,越是别人不愿意去的偏远山区、甚至是传染病流行的地方,老师就越坚持要去。”李福生告诉记者,而且皮持衡每次义诊,都会和义诊组织者商量,尽量不与县一级的政府和医院对接,而是直接跟当地村委会或者乡镇卫生院对接,去了就看病。“在老师看来,这样一来,节省了应酬时间,就能多看几个病人,那是他最高兴的事情。” 留10个皮主任的号现场挂,外地患者、儿童患者和80岁以上老人优先加号。在皮持衡坐诊的江西省中医院国医堂,这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这10个现场号,是皮持衡特意留给不会操作手机的老年人的。 熟悉皮持衡的人都知道,最重视顾护脾胃的他,很少能按时按点吃上午饭。因为他每次的门诊量都有四五十人,有时更多,经常忙到下午一点多钟还下不了班。 来寻求皮持衡看病的病人太多,医院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门诊予以限号。但看到很多外地患者深夜前来排队仍未挂到号,皮持衡总是于心不忍,尽可能地为患者加号看病,经常拖班。他对身边的学生说,“患者这么远来看病,如果拒绝,会让他们很失落,他们也许还要在这里等几天,不仅耽误病情,还要一笔吃住的开销,万一下次还没挂上号,则耽误更久。我们要照顾患者,换位思考,尽可能地多关心他们,我们稍微辛苦一点没关系。” 在皮持衡心里,能以自己一技之长,更多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百姓,即使累一些,也是无比快乐和愉悦,“就像大医精诚里说的,我就是那个‘自感多福者’。”( 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 黄蓓 通讯员:沈德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