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而千里之别的中药

2023-11-7 13:13| 发布者: 宝尤好| 查看: 902| 评论: 0|原作者: 国正行|来自: 启疾光网

摘要: 发于“易”、起于“道”的中医药学世界里,万物相生相克、互联循环,也皆可为药。恙患病愈,内外共力——可主要通过“吐纳”吸天地之灵气而“正气内存”致“邪不可干”或驱邪外出,也可主要针灸循经刺穴或药之热温凉 ...


(三)三七、土三七与黄三七

关于中药三七,有诗云:“云南三七金不换,胜似东北人参娃。生消熟补壮阳气,滋阴润肺效果佳。根茎叶花全是宝,消除百病传佳话。世间稀有呈姣态,药用价值甲天下。”亦诗云:“善走阳明与厥阴,独于血分见知音。损伤杖扑能除痛,止散肌肤更卫心。内服浊淤胥荡涤,外敷肿毒总销沉。人参形似功堪并,甘苦兼温不换金。”从外观上看,三七茎叶的形状具有“三道节子七片叶子”的特征;民国《马关县志》杂类之五载 “三七者,必种后三年始成药,七年乃完气”及“取孟子七年之病,三七之艾之义,以示其灵效耳”,故名“三七”。 三七自古都是名贵中药,也故名“金不换”。

正因三七显著、神奇的疗效非一般药物可比,自然价格不菲,于是市场便出现了各种以假乱真的“三七”依彼代此。比如土三七、黄三七等,尤其是前者经常假冒三七。关键这土三七含有吡咯烷生物碱成分,有很强的肝毒性,一经形成常无法逆转,虽然它们都有消肿止痛的功效。

1.三七

【来源】为五茄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

【别名】田七、滇七、参三七、田三七、汉三七、田漆、山漆、金不换、血参。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2.土三七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叶三七或千里光的根或全草。

【别名】菊三七、水三七、血三七、红背三七、菊叶三七、紫背三七、狗头三七、天青地红、见肿消、乳香草、奶草、泽兰、叶下红、散血草、和血丹、破血丹、散血丹、血牡丹、三七草、白田七草、九头狮子草、血当归。

【性味】甘、苦,温,小毒

【归经】归肺、心、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痛,疮痈疽疔,虫蛇咬伤。 

 

3.黄三七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三七的根茎或全草。

【别名】土黄连、太白黄连、野黄连

【性味】苦、凉

【归经】归心、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心除烦,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主治热病烦躁,湿热泄泻,心悸怔忡,骨蒸潮热,咽炎,口腔炎,结膜炎,痢疾,疮痈肿毒。


对比差异

三七

土三七

黄三七

来源

为五茄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

为菊科植物菊叶三七或千里光的根或全草

为毛茛科植物黄三七的根茎或全草

别名

田七、滇七、参三七、田三七、汉三七、田漆、山漆、金不换、血参。 

菊三七、水三七、血三七、见肿消、破血丹、三七草、血当归

土黄连、太白黄连、野黄连

性味

甘、微苦,温。

甘、苦,温,小毒

苦、凉

归经

归肝、胃经

归肺、肝、胃、大肠经

归心、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散瘀止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痛,疮痈疽疔,虫蛇咬伤。

清心除烦,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主治热病烦躁,湿热泄泻,心悸怔忡,骨蒸潮热,咽炎,口腔炎,结膜炎,痢疾,疮痈肿毒。

鉴别要点

虽三者皆苦,入胃经,可消肿定痛,但其来源、别称、性味和功效相差很大。其中土三七最近三七,但土三七为为菊科植物菊叶三七或千里光的根或全草,有小毒,味苦为主,而三七为五茄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无毒且有补益之能,微苦且回甘明显,熟三七偏补血活血。黄三七实与黄连最近,性味苦寒,以清热、解毒为主攻。

 


(四)白芍与赤芍

芍药分白芍药和赤芍药两种,没明确的情况下,一般芍药是指白芍药。虽然两者都称为芍药,都酸苦、凉(白芍微寒),归肝、脾经,不宜与藜芦同用,不宜用于阳衰虚寒之证,可是临床应用中差别很大:白芍偏补血敛阴,属于补血调经药;而赤药擅泻火行滞,属于清热活血药。

1.白芍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种)的根。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缓急止痛,调和营卫,敛阴止汗,平肝潜阳。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2.赤芍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野生种)、草芍药、川赤芍等的根。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化瘀止血,消肿止痛。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对比区别

白芍

赤芍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种)的根。家种为主。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野生种)、草芍药、川赤芍等的根,野生为主。

炮制

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而得

生品入药

功效主治

养血调经,缓急止痛,调和营卫,敛阴止汗,平肝潜阳。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清热凉血,化瘀止血,消肿止痛。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白附片与白附子

二者不仅名相似,而且形相似,但是“神”不似,有些专业人士也常在这里犯了迷糊。虽都有毒性,但却是两种来源不同、功效迥异的药材。因药名相近常会被张冠李戴,造成临床用药的安全隐患。

1. 白附子

《本草纲目》有曰:“白附子因与附子相似而得名,而非附子类也,乃阳明经药”。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临床常用炮制品:制白附子。

【性状】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外表皮淡棕色,切面黄色,角质。味淡,微有麻舌感。

【功效】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㖞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2. 白附片

【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

【性状】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肾阳虚衰,阳痿宫冷,虚寒吐泻,脘腹冷痛,阴寒水肿,心阳不足,胸痹心痛,阳虚外感,寒湿痹症。

【注意事项】应先煎,久煎。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对比区别

白附子

白附片

来源

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

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

加工方法

清水浸泡数日,加白矾再泡1日,再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与煮沸的生姜片与白矾粉水共煮至无白心,捞出晾干,切厚片,干燥。

浸入胆巴水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

功效主治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和解毒散结的作用,用于风痰壅盛、口眼歪斜及瘰疬痰核。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效,用于亡阳症、阳虚症及痹痛。

用法

无需久煎

需先煎久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