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黄瑾明:开壮医临床研究先河

2023-11-18 11:10| 发布者: 宝尤好| 查看: 432| 评论: 0

摘要: 黄瑾明,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第二、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传承人,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代表性传承人 ...


让更多的人了解壮医、受益于壮医,正是黄瑾明当年研究、挖掘整理壮医疗法的初衷。

在临床实践中,黄瑾明不仅挖掘归纳总结出一套有别于传统中医针灸的穴位,并独创了调气针法,在针灸治疗过程中,特别强调“让病人在享受中接受治疗”。为了消除病患的疼痛感,他经常亲自试针,体验针感,以调整手法轻重缓急,进针无痛、轻快。治疗时,黄瑾明和蔼可亲的语气和真诚的关怀也大大减轻了患者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凡为医者,对病患当一视同仁,对长者有儿女情怀,对幼者有父母心肠。”这是黄瑾明的座右铭。在患者眼里,“黄老问诊很细致,很全面,又很有耐心。”而在治疗过程中,他总是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想尽办法减轻其医疗负担,凭借自己丰富的诊疗经验、高超的技术代替部分昂贵的检查。

几十年来,经黄瑾明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这些患者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无论黄皮肤黑头发、黑头发黑皮肤,还是金发碧眼,只要是病患,我们都应当一视同仁。”黄老常如是教育学生。

曾有一对英国夫妇,结婚五年没有小孩,在黄瑾明的治疗下,他们生育了一个女孩。为表达感谢,夫妇二人带着女儿来看望黄瑾明,并感慨道:“亲爱的黄医师,非常感谢您为孩子的诞生所给予的帮助。我们感到非常幸运遇到您!”

在黄瑾明的内心深处,有两千多年传承历史的壮医,是一代又一代壮族先人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可以为壮族人民服务,也同样可以救助病患于八方。

黄瑾明(左)和黄汉儒(右,现为全国名中医)在研讨壮医学。

 

薪火相传 不遗余力推广壮医学

在壮医研究发展事业上,黄瑾明不仅身先士卒开新局,更是不辞辛劳地做好传承工作。几十年来,他孜孜不倦地培养了大批壮医人才,大大推动了壮医学的传承发展。

为了让壮医疗法得到更好的传承,1985年,黄瑾明率先将整理研究的壮医药线点灸等民间技法引入高校课堂,亲自授课,其主持完成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研究与教学实践”获广西教学成果二等奖,开创了高等壮医药教育的先河,并使壮医药成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办学特色。

在黄瑾明的办公室里,细心保存着数十本全国各地壮医学员寄回来的病历资料,有的至今已几十年,纸张已微微泛黄。“医学不能弄虚作假,讲究具体的证明,有效就有效,没有效就没有效。由学员说了算,由病人说了算。”

1985年到1995年的十年间,黄瑾明面向全国开办了30多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培训班,使该疗法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2009年以来,以黄瑾明为首席专家,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指导了20多家县级中医院建立壮医科,为50多家基层中医院培养壮医人才1500多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了将壮医药事业发扬光大,黄瑾明建立了一支由博士、硕士等高资质人才组成的流派传承团队,把毕生经过重重艰难险阻探索所得倾囊传授,推广壮医药。经过多年的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如今的壮医药学已走出广西,与国内多家医院互建二级传承站,在全国范围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

50多年来,在黄瑾明的带领下,经历了在职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壮医教育已成为较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为壮医执业医师考试和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一生为医也为师,如今黄瑾明已是“桃李满天下”。但是他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还希望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把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给更多的学生。

“我要尽快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迅速成长,强大壮医人才队伍,更好地治病救人,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黄瑾明语重心长地说道。

从医数十年来,黄瑾明为传承和发展壮医,培养壮医人才,改善少数民族基层地区医疗环境,推动民族团结,弘扬中医药少数民族医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仁爱精进、德技双馨,倾尽一生心血把壮医药成果发扬光大的黄瑾明,完美诠释了慈悲为怀的大医风范,是“医之大者”的表率。

“杏林春暖半世纪,仁心济世谱新章”。如今,尽管已退休多年,但黄瑾明仍以86岁的高龄坚持每周定期出门诊,经常参加各种义诊活动,只为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王青云)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寿内叔谢惠翁下一篇:药名诗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