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六字诀 六字诀,即六字气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最早见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书中记载“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此后,历代医家也均有论述,见仁见智,各有侧重。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汪昂《医方集解》、龚廷贤《寿世保元》、冷谦《妙龄修旨》中都有功理功法的说明。本功法的操作核心内容是呼气吐字,并有六种变化,就是在呼气时分别用“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并辅以相应的肢体动作和意念,来调整肝、心、脾、肺、肾人体五大系统,以及三焦乃至全身的气脉运行,进而达到柔筋健骨、强壮脏腑、调节心理等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目的。 【习练步骤】 预备式 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头正颈直,百会朝天,内视小腹,嘴唇轻闭,舌抵上腭,沉肩坠肘,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含胸拔背,松腰塌胯,两膝微屈。呼吸自然平稳,目视前下方,面带微笑,全身放松。每次练功时预备式可以多站一会儿,待呼吸微微绵绵、全身松静自然时再开始练功。 起势:屈肘,两掌十指相对,掌心向上,缓缓上托至胸,与乳平;两掌内翻,掌心向下,缓缓下按至肚脐前;微屈膝下蹲,身体后坐,同时两掌内旋,缓缓向前拨出至两臂成圆,两掌外旋,掌心向内;起身,两掌缓缓收拢至脐前,虎口交叉相握,轻捂肚脐,静养片刻,自然呼吸,目视前下方。 第一式 “嘘”字诀 发音与口型:“嘘”字音“xū”(读需,音平),属牙音。发声吐气时,两唇和牙齿微张开,舌放平,嘴角后引,槽牙上下平对,中留缝隙,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呼出体外。 动作操作:两手松开,掌心向上,小指轻贴于腰际,缓缓向后收到腰间;两脚不动,身体向左转90°,同时右掌从腰间向身体左侧伸出,与肩同高,并配合口吐“嘘”字音,眼睛随之慢慢睁圆,目视右掌伸出方向;右掌沿原路慢慢收回腰间,同时身体随之转回正前方,目视前下方;然后身体向右转动,伸左掌,呼“嘘”字音,动作及要领与前相同,但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交替练习,共做六次。 第二式 “呵”字诀 发音与口型:“呵”字音“hē”(读喝,音平),属舌音。发声吐气时,两唇和牙齿张开,舌头稍后缩,气从舌与上腭之间缓缓吐出体外。 动作操作:两掌微微上提,指尖朝向斜下方,屈膝下蹲;同时,两掌缓缓向前下约45°方向插出;屈肘收臂,两掌靠拢,两掌小指侧相靠,掌心向上呈捧掌,约与脐平,目视两掌心,两膝缓缓伸直,同时屈肘,两掌捧至胸前,转成掌心向内,两中指约与下颏同高,两肘外展,与肩同高,两掌内翻,掌指朝下,掌背相靠,缓缓下插,同时口吐“呵”字音。两掌下插,与脐平时,微屈膝下蹲,两掌内旋,掌心向外,缓缓向前拨出至两臂成圆。第二遍,两掌外旋呈捧掌,然后重复前面的动作,如此重复练习六遍。 第三式 “呼”字诀 发音与口型:“呼”字音“hū”(读乎,音平),属喉音。发声吐气时,口唇撮圆,舌体稍下沉,气从喉出后,在口腔形成一股中间气流,经撮圆的口唇呼出体外。 动作操作:当上势最后一次两掌向前伸出后,外旋,转掌心向内对准肚脐,两膝缓缓伸直,同时两掌缓缓合拢,至肚脐前约10cm;微屈膝下蹲,口吐“呼”字音,同时两掌向外撑,至两臂成圆形;然后再合拢,外撑,如此反复练习六遍。 第四式 “呬”字诀 发音与口型:“呬”字音“sī”(读四,音平),属齿音。发声吐气时,上下门牙对齐,留有狭缝,舌尖轻抵下齿,气从门牙齿间呼出体外。 动作操作:接上式,两膝缓缓伸直,同时,两掌自然下落,掌心向上,十指相对,两掌缓缓向上托至胸前与乳平;两肘下落,夹肋,两手顺势立掌于肩前,掌心相对,指尖向上,两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展肩扩胸,藏头缩项,目视前上方;微屈膝下蹲,口吐“呬”字音,同时松肩伸项,两掌缓缓向前平推,逐渐转成掌心向前亮掌,目视前方;两掌外旋腕,转成掌心向内,两膝缓缓伸直,同时屈肘,两掌缓缓收拢至胸前约10cm;然后再落肘,夹肋,立掌,展肩扩胸,藏头缩项,推掌,吐“呬”,如此重复练习六遍。 第五式 “吹”字诀 发音与口型:“吹”字音“chuī”(读炊,音平),属唇音。发声吐气时,舌体、嘴角后引,槽牙相对,两唇向两侧拉开收紧,气从喉出后,从舌两边绕舌下,经唇间缓缓呼出体外。 动作操作:接上式,两掌前推,然后松腕伸掌,变成掌心向下,两臂向左右分开,经侧平举向后划弧形,再下落至两掌心轻贴腰部;两膝下蹲,同时口吐“吹”字,两掌下滑,前摆,屈肘提臂,环抱于腹前,掌心向内,约与脐平;两膝缓缓伸直,同时两掌缓缓收回至腹部,指尖斜向下,虎口相对;两掌沿带脉向后摩运至后腰部,然后再下滑,前摆,吐“吹”字,如此重复练习六遍。 第六式 “嘻”字诀 发音与口型:“嘻”字音“xī”(读希,音平),为牙音。发声吐气时,两唇和牙齿微张,舌尖轻抵下齿,嘴角略从后引并上翘,槽牙上下轻轻咬合,呼气时使气从槽牙边的空隙中经过呼出体外。 动作操作:接上式,两掌自然下落于体前,内旋,掌背相对,掌心向外,指尖向下,目视两掌。两膝缓缓伸直,同时提肘带手,经体前上提至胸,两手继续上提至面前,分掌、外开,上举,两臂呈弧形,掌心斜向上,目视前上方;曲肘,两手经面前收至胸前,两手与肩同高,指尖相对,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屈膝下蹲,同时口吐“嘻”字,两掌缓缓下按至肚脐前;两掌继续向下,向左右外分至左右胯旁约15cm处,掌心向外,指尖向下;两掌收至体前,掌背相对,掌心向外,指尖向下,目视两掌;然后再上提,下按,吐“嘻”字,如此重复练习六遍。 收 式 动作操作:接上式,两手外旋,转掌心向内,缓缓收回,虎口交叉相握,轻抚肚脐,同时,两膝缓缓伸直,目视前下方,静养片刻;两掌以肚脐为中心揉腹,顺时针六圈,逆时针六圈,两掌松开,两臂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下方。 【呼吸要求】 采用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收小腹、缩肾(环跳穴处肌肉收缩),体重后移至脚跟,脚趾轻微点地;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腭,全身放松,腹部自然隆起,空气自然吸入,此为“踵息法”。六个字都可参照此法呼吸。 这种呼吸对人体脏腑产生类似按摩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并且功效非常明显。初学者呼吸时要注意微微用意,做到吐惟细细,纳惟绵绵,有意无意,绵绵若存,不能用力,绝不可故意用力使腹部鼓胀或收缩。呼吸要求“匀、细、柔、长”。 【意念要求】 精神内守、思想集中。注意力集中在与动作、呼吸、吐音的配合上,不可过分强调意念的活动,应该保持协调自然。若意念过重,反而达不到松、静、自然的要求。 【习练要点】 1.动作要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圆活自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好似行云流水,婉转连绵,如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体现功法独特的宁静、庄重与柔和之美。 2.习练顺序是根据中医学理论中五行与脏腑对应关系理论,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分别与肝、心、脾、肺、肾、三焦相对应。肝属木,相应于春,四季春为首,故先练嘘字诀;心属火,木生火,故次练呵字诀;再练呼字诀以健脾,是因脾属土,为火所生;再练呬字诀调肺,肺属金,为土所生;肾属水,金又生水,再练吹字诀以补肾。这样,人体五脏之气都得以补养。三焦主司一身之气,最后练嘻字诀,调理三焦,使全身气血畅通,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可以按顺序习练,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练1个或2个字;既可以长期坚持连续练习六字诀,又可以按季节单独练某一个字。1~3个月就可以见到明显的功效。 3.六字诀的功法要领在于掌握正确的吐音,体会气息流畅,寓意于气,寓气于意,渐渐做到吐惟细细,纳惟绵绵,配合松柔舒缓的动作,产生柔和的内脏按摩作用,从而改善内脏功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 4.功法要求所有动作特别是肘关节和膝关节要尽量放松,尤其不能影响呼吸吐纳和吐气发声匀、细、柔、长的基本要求。 5.宜用校正读音的方法来达到初步规范口型的目的,然后用规范的口型来控制体内气息的出入。 6.初学者宜出声练习,且先大声,后小声,熟练后,则逐渐转为轻声练习。练习日久,功法纯熟之后,可以转为吐气不发声的“无声”练习方法。 7.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练功时宜选择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地方,最好穿运动服或比较宽松的服装,以利于动作的完成与身体气血的流通。同时,要始终保持全身放松、心情舒畅、思想安静,以专心练功。 【习练功用】 呼吸吐纳是六字诀的基本特点,它是通过特定的吐音来调整和控制体内气息的升降出入,进而达到脏腑阴阳平衡的目的。功法在吐音时,配合动作导引,内可调脏腑,外可练筋骨,具有内壮脏腑,外健筋骨的作用。 1.锻炼嘘字功,可与五脏之肝脏相应,具有泻肝脏浊气、调理肝脏功能、疏通肝经的作用。可用于肝火旺、肝阴虚、肝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眼疾、头晕目眩等的治疗。 2.锻炼呵字功,可与五脏之心脏相应,具有泻心脏浊气、调理心脏功能、疏通心经的作用。可用于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出汗过多、舌体糜烂、舌强语謇等的治疗。 3.锻炼呼字功,可与五脏之脾脏相应,具有泻脾胃浊气、调理脾胃功能、疏通脾经的作用。可用于脾虚、腹泻、腹胀、皮肤水肿、肌肉萎缩、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血、女子月经病、四肢乏力等的治疗。 4.锻炼呬字功,可与五脏之肺脏相应,具有泻肺脏浊气、调理肺脏功能、疏通肺经的作用。可用于外感伤风、发热咳嗽、痰涎上涌、背痛怕冷、呼吸急促、气短、尿频而量少等的治疗。 5.锻炼吹字功,可与五脏之肾脏相应,具有泻肾脏浊气、调理肾脏功能、疏通肾经的作用。可用于腰腿无力或冷痛、目涩健忘、潮热健忘、头晕耳鸣、男子遗精或阳痿早泄、女子梦交或子宫虚寒、牙动摇、发脱落等的治疗。 6.锻炼嘻字功,可与三焦相应,起到疏通少阳经脉,调理上、中、下三焦,畅通全身气机的作用。适用于三焦不畅引起的耳鸣、眩晕、喉痛、咽肿、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的治疗。(推拿功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