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蒙筌》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火制四,有煅、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水制三,或渍、或泡、或洗之弗等;水火共制者,若蒸、若煮而有二焉,余外制虽多端,总不离此两者。匪故巧弄,各有意存。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脏,仍使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去心除烦。大概具陈,初学熟玩。 中药是以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来体现药物性能的。炮制对药物性能影响很大,经炮制后的药材,不但气味发生了变化,而且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每一味药都有气和味两方面。所谓四气(也叫四性)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所谓五味,是辛、甘、苦、酸、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中药通过炮制,能使药物的气味发生变化,扩大药物的用途。如: 干姜,性味大辛、大热,功能温中回阳,经炮制成炮姜,性味变为苦温,功能温经止血; 生地性味甘苦寒,功能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经炮制成熟地,性味变为甘温,功能滋阴补血; 天南星性味苦辛温,功能燥湿祛痰,祛风解痉,经炮制成胆南星,性味变为苦凉,功能清热化痰,息风定惊。 黄连,性味苦寒,功能降心火,除烦热,入中焦,归心经。该药有多种炮制法:去心火生用,去虚火醋炒用,去肝胆火猪胆汁炒用,去上焦火酒炒,去中焦火姜汁炒,去下焦火盐水炒或童便炒,去食积火黄土炒;治湿热在气分吴茱萸汤炒,湿热在血分干漆水炒,点眼人乳炒。一药多制法,制后多用途。 药物通过炮制后,气味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所以药效也发生变化。 归经,就是药物通过炮制对某脏腑出现明显的治疗作用,特别是用辅料炮制的药物,归经趋向更为明显。 炮制归经功效歌诀有:“酒制升提而制寒,姜制散寒而豁痰,醋制注肝而收敛,盐制走肾而下行,蜜制甘缓润燥,土制守中助脾,麸制滋其谷气,蒸熟取其味厚,炒炭取其止血,甘草水渍解毒。” 很多药物都能归数经,可以治疗几个脏腑的病,临床上为了使药物更准确地针对主病发挥其疗效,故需要通过炮制来达到其目的。药物经过炮制后,归经可以发生变化,对主脏腑治疗作用增强,功效更加专一。例如: 知母性味苦寒,归肺胃肾三经,功能清热泻火,滋阴退蒸;经盐制后,主入肾经,可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 香附,性味辛微甘微温,归肝、三焦经,功能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经醋制后,主入肝经,增强了调经止痛作用。 白术,性味甘苦温,归肺胃经,功能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生用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经用麸皮炒制后,增强健脾和胃作用;用灶心土炒后,主入脾经,增强了健脾止泻的功效。 竹茹,性味甘微温,归肺胃经,生用清热化痰,主入肺经;经姜汁制后,和胃止呕,主入胃经。 冬瓜仁,性味甘凉,归肺、肝、小肠经,生用化痰排脓,炒后醒脾开胃。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生用敛阴平肝,主入肝经;炒后疏肝和脾止痛。黄芪生用敛疮生肌,制后补气生血。 总之,药物通过炮制,补泻与归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转自广东中医药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