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 (2023年版)

2024-3-13 21:03| 发布者: 葆伢美| 查看: 23163| 评论: 0

摘要: 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等文件要求,制定本标准。 ...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等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发〔2023〕8号)  附件2


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2023年版)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等文件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发布后,2014年发布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第一章   

一、培训目标、原则和对象

(一)培训目标

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与技术,能独立、规范承担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危重病证诊疗工作的合格中医医师。

(二)培训原则

1.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突出中医学科特色,体现整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2.以中医临床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以临床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3.突出中医思维能力培养和临床技能培训,强化中医经典传承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

(三)培训对象

1.拟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中医学类(含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2.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3.其他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二、培训方式

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采取理论学习、病房培训、门诊培训和跟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鼓励符合条件的培训基地以培训小组形式组织培训。

(一)理论学习

1.重点学习中医经典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临床的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临床进展及相关公共卫生科目等内容。以自主学习为主,结合必要的集中理论学习。

2.集中理论学习应结合临床实际,开展中医学术讲座,开设中医临床进展、紧密结合临床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经典医籍,以及职业素养、医学伦理、法律法规、医患沟通、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及相应的公共卫生课程,特别是要加强疫病防控、院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集中理论学习由培训基地统一组织,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学时。培训对象进入培训前,基地应集中组织进行医学伦理、卫生法律法规、医院管理制度等方面岗前培训。

(二)病房培训

1.依据培训计划和专业方向特点在相应临床科室病房培训,掌握中医理论、技能、中医思维和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与技能。

2.培训轮转学科为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眼科和耳鼻咽喉科、急诊科等。

3.坚持以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合格中医医师为目标,中医培训内容应占70%以上。

(三)门诊培训

1.依据培训计划在临床科室门诊参加培训,重点提升培训对象中医思维、门诊接诊和临证能力。

2.未能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培训对象,应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加门诊活动。

3.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培训对象,经培训基地认证合格后,可独立接诊患者。

4.培训基地应按照每50名培训对象设置1间教学门诊的标准,开设一定数量的教学门诊,规范组织培训。未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培训对象参加教学门诊的观诊、试诊,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培训对象参加教学门诊的主诊活动。

(四)跟师学习

1.培训对象进入规培基地后,即确定1名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8年以上、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具有一定学术专长的医师作为师承老师进行跟师学习。师承老师数量不能满足条件的基地可选择少数中医思维突出、具有一定学术专长的主治医师,经基地考核遴选认证后作为师承老师。

2.培训对象通过跟随师承老师学习,在全面学习各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预期发展方向,学习和整理师承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熟悉师承老师的临床经验和基本技能,并形成自身相对稳定的学术方向。

3.培训对象结合师承老师的专长及特色,熟练运用中医望、闻、问、切诊断方法,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掌握对某类疾病具有特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培训对象每周跟师学习不少于半天;每年收集整理反映师承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不少于10份;每年撰写跟师心得不少于3篇;学习1部以上师承老师推荐的中医典籍;培训结束时应有1篇不少于3000字的师承老师临床经验总结。

三、培训时间与要求

(一)培训时间

1.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3年(不少于33个月)。

2.已具有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可由培训基地根据其临床经历和诊疗能力,确定接受培训的具体时间和内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最低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个月,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最低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学术学位研究生参加中医规培者,培训年限不减免。对一些具有中医临床特色的经典桥梁学科如伤寒、金匮、温病、中医诊断、方剂学等,培养目标为临床专业学位型者,可参照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方案执行。

(二)第一阶段(通科轮转,时间为21个月)

培训对象按照要求参加中医内、外、妇、儿等学科科室轮转培训,掌握中医和必要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完成由医学生向医师的转变,夯实成为合格中医医师的基础。

1.中医内科  培训时间为8个月。在肺病科、心病科、脑病科、脾胃病科、肾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肿瘤科、风湿病科等临床科室中选择不少于4个科室,进行12个月的病房培训,每周参加不少于1次的门诊培训。

2.中医外科  培训时间为2个月。在中医外科(疮疡科、乳腺科、周围血管病科或其他专病专科)、中医肛肠科、中医皮肤科中选择2个科室,各进行1个月的培训。中医外科(疮疡科、乳腺科、周围血管病科或其他专病专科)、中医肛肠科以病房培训为主,每周参加不少于1次的门诊培训;中医皮肤科以门诊培训为主。

3.中医妇科  培训时间为2个月。在中医妇科病房、门诊各培训1个月,在病房培训时每周参加不少于1次的门诊培训。

4.中医儿科  培训时间为2个月。在中医儿科病房或门诊培训。以病房培训为主,每周参加不少于1次的门诊培训。

5.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  培训时间为2个月。在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选择2个科室,在病房或门诊培训1个月。以病房培训为主时,每周参加不少于1次的门诊培训。其中针灸科为必选科室。

6.中医骨伤科  培训时间为1个月。在中医骨伤科病房培训,每周参加不少于1次的门诊培训。

7.中医眼科和中医耳鼻咽喉科  培训时间为1个月。在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咽喉科门诊(含检查室、治疗室)各参加半个月的培训。

8.急诊  培训时间为2个月。在急诊门诊、病房(含重症监护室)各培训1个月。

9.辅助科室  培训时间为1个月。在中药房、医学影像科、心电图室、超声医学科选择1-2个科室进行培训。其中中药房为必选科室。

(三)第二阶段(时间为12个月)

第二阶段培训是在第一阶段通科轮训基础上进行的强化培训。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培训对象某一专科疾病的诊疗能力,掌握相关学科中西医的基本技术,熟悉相关辅助科室的检查检验内容和临床意义,具备诊治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的能力。所有培训对象可根据预期从事的专业、研究方向选择在相应的二级学科病房、门诊,以及相关科室轮转培训12个月。

(四)其他要求

1.教学与科研要求

1)阅读本专业相关书籍,结合本专科临床工作实践,三年内撰写与临床相关的论文(临床总结、文献综述、临床研究等)。

2)参加本科生的见习、实习等教学工作,包括参与临床带教、教学查房和小讲课等教学活动。

3)参加院内专题讲座及病例讨论会。

2.公共卫生科目  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及临床医生执业的有关要求,培训对象均应参加公共卫生科目的学习,并结合中医住院医师特点适当增加必要的课程。公共卫生科目包括医学伦理、卫生法规、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精神卫生、职业病防治、食源性疾病防治、医患沟通技能、中国文化、中医经典导读、疫病防控知识和技能等内容。

四、培训考核

包括过程考核、师承考核和结业考核,以过程考核为重点。过程考核包括日常考核、出科考核、模块考核。日常考核由轮转科室组织实施;出科考核由轮转科室或规培职能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模块考核、师承考核由培训基地统一组织实施,培训科室配合;结业考核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基地具体实施。

(一)考核内容

1.日常考核  主要考核日常培训情况,包括出勤情况、医德医风、工作数量与质量、完成病证病种数、医疗文书书写、培训及学习态度等内容。应在出科考核前完成。

2.出科考核  分为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考核以各专业培训标准为依据,主要考核中医思维与临床诊疗能力,中医内容比例不得低于70%;技能考核以本专业常见操作技能为重点。应在出科前3天内完成。

3.模块考核  包括中医经典理论、中药方剂知识、接诊能力、中医特色技能、西医基本技能(含急救)等模块。中医经典理论模块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核,其他模块由培训基地组织实施。应在第二阶段培训前完成。

4.师承考核  包括跟师考勤情况和跟师笔记、典型医案总结、师承带教老师临床经验总结完成情况。应在结业考核前完成。

5.结业考核  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理论考核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中医思维、诊疗能力,技能考核主要考核临床综合诊疗能力、中医临床技能。应在培训结束前完成。

(二)考核标准

1.日常考核  出勤率95%以上;服从培训基地及轮转科室管理,无缺勤、脱岗等现象;尊重、关爱患者,善于沟通;无违反医德医风情况;管理病床数不低于4张,病证病种、技能操作数达到培训要求的90%以上;无乙级病历。

2.出科考核  理论考核达到本专业中医理论培训要求;技能考核达到本专业技能培训要求;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均获得通过。

3.模块考核  进入第二阶段培训前,参加培训基地组织的中医经典理论、中药方剂知识、接诊能力、中医特色技能、西医基本技能(含急救)等模块考核且全部通过。

4.师承考核  跟师次数每年达到35次以上,跟师心得每年在3份以上,典型医案总结每年在10份以上,不少于3000字的师承老师临床经验总结1篇,中医典籍学习体会1篇。

5.结业考核  过程考核、师承考核合格并获得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后可参加结业考核。结业考核合格标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均合格。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