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体部位器官相关的成语疾首蹙额,指头痛皱眉、恨怒愁苦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对坏人坏事的憎恨厌恶。疾,名词用作使动,使……疾,在这里指“使...痛”;蹙[cù],形容词做使动用法,使……蹙,在这里指“皱着眉”。典出《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yuè],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历代儒家学子首要研习之书的“四书”之一的《孟子》里《梁惠王下》选篇《庄暴见孟子》原文载: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yuè],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yuè]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yuè]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yào]乐[yuè],与人乐乐,孰乐[lè]?”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yào]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yuè]之音,举疾首蹙额(一作“蹩頞[bié è]”)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yuè],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lè]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文章由叙入议,先通过庄暴和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即今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儒家经典《孟子》。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正宗继承者,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尊为“亚圣”)的问答引出话题“好乐何如”,然后就君王“独乐乐”还是“与人乐乐”的问题反复论证,叙述孟子如何就这个话题因势利导地劝说齐王要“与民同乐”—— 孟子说: “请让我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音声,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仪仗,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旗帜,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假如大王能和百姓们同乐,那就可以成就王业,统一天下。” 孟子在论证过程中体现高超的论辩艺术,突出地运用了对比法,为齐威王形象地描绘出“与民同乐”和“不与民同乐”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把抽象的道理鲜明具体地呈现于齐王面前,产生了不容辩驳的逻辑力量。绕着“音乐”这一话题,阐明不“与民同乐”就会失去民心,而“与民同乐”就会得到民心、统一天下的“王道”思想。孟子主要想要告诉君主实行“仁政”,体现儒家礼乐治天下的民本思想。 由于孟子本人闻名与本文独具特色,加上汉武帝始独尊儒术,文章广为传颂,而其中的“疾首蹙额”或“疾首蹙(一作‘蹩’)頞”就成语而用了。疾首:头痛;蹙额:皱眉;頞,鼻梁。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注:“中国文化”著首发于中医启疾光网,转载须注明出自启疾光网,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