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学资料:生活在裂谷热流行地区或到疫区旅行,有患病动物接触史或蚊虫叮咬史。 2. 临床表现:发热(常为双相热)、头痛、乏力、肌肉关节疼痛,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多系统受累。 3. 实验室检查:(1)病毒抗原阳性;(2)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4)从患者标本中检出RVFV RNA;(5)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RVFV。 (二)诊断。 1.疑似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2.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具备诊断依据中实验室检查任一项者。 (三)鉴别诊断。 需要与流感、乙脑、病毒性肝炎、布氏杆菌病、Q热、其他各种病毒性出血热等鉴别。 1.流行性感冒: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呼吸道症状较轻,高热持续2-3天后缓解,呈双峰热,确诊需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 2.乙脑:夏秋季流行,蚊虫叮咬,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和脑膜刺激征。一般无肝损伤和出血症状。 3.病毒性肝炎:起病初可有畏寒、发热,体温38℃左右,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和上腹胀不适。重症肝炎有出血倾向、肝性脑病,意识障碍,但无DIC出血表现。 七、治疗 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大多数RVF为轻症病例且病程较短,无需特别治疗,对重症病例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一)对症和支持治疗。 1.高热:给予物理降温,也可使用小剂量解热镇痛药,避免大量出汗。 2.呕吐: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6。 3.出血:发现DIC,可早期用肝素钠,应用止血敏、维生素C等,补充血容量、血浆、白蛋白、全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替代疗法治疗DIC。 4.肝损伤:保肝、退黄、营养支持,可用甘草酸制剂。 5.颅内高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节律、瞳孔等变化,予20%甘露醇(1-2 g/kg)快速静点脱水,必要时每4小时一次。 6.肾功能衰竭:少尿、无尿、高血钾等积极行血液透析。 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二)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在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中有抗RVFV作用,可考虑在早期试用。 八、预后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病例可自愈,不到5%的病人发展为视网膜炎、出血综合征、脑膜脑炎。病死率约为1%。 九、预防 裂谷热的预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 家畜的预防接种: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应在动物疫情发生前接种。 (二)切断传播途径。 1. 避免与患病动物组织、体液等接触,不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 2. 灭蚊防蚊。 (三)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人用疫苗。防护措施主要为: 1. 在屠宰及出栏患病动物时做好个人防护。 2. 采取个人防蚊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