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等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发〔2023〕8号) 附件3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2023年版)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等文件要求,为加强和规范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发布后,2013年发布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第一章 总则
一、定义 中医全科医学是整合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综合性中医学临床二级学科。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以下简称中医全科医生)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掌握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医执业医师。
二、培训目标、原则和对象 (一)培训目标 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较强的中医全科思维、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规范的中医全科临床诊疗能力、有效的人际沟通能力,在基层独立开展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以中医药健康服务为主要内容,向社区个人、家庭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中医全科基本医疗及健康管理服务的合格中医全科医生。 (二)培训原则 1.遵循中医、全科人才成长规律,突出中医学科特点,体现整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特色。 2.以中医全科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加强中医全科思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3.突出中医全科思维能力和临证诊疗水平,强化独立运用中西医学两种方法解决基层常见健康问题的能力。 (三)培训对象 1.拟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2.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 3.其他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三、培训方式 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采取理论学习、病房培训、门诊培训、基层实践和跟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鼓励符合条件的培训基地以培训小组形式组织培训。 (一)理论学习 1.重点学习中医经典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临床的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临床进展及相关公共卫生科目等内容。以自主学习为主,结合必要的集中理论学习。 2.集中理论学习应结合临床实际,开展中医学术讲座,开设中医临床进展、紧密结合临床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经典医籍,以及职业素养、医学伦理、法律法规、医患沟通、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及相应的公共卫生课程,特别是要加强疫病防控、院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集中理论学习由培训基地统一组织,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学时。培训对象进入培训前,基地应集中组织进行医学伦理、卫生法律法规、医院管理制度等方面岗前培训。 (二)病房培训 1.依据培训计划和专业方向特点在相应临床科室病房培训,掌握中医理论、技能、中医思维和必要的西医知识与技能。 2.培训轮转学科为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眼科和耳鼻咽喉科、急诊科等。 3.坚持以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合格中医医师为目标,中医培训内容应占70%以上。 (三)门诊培训 1.依据培训计划在临床科室门诊参加培训,重点提升培训对象中医思维、门诊接诊和临证能力培养。 2.未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培训对象,应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加门诊活动。 3.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培训对象,经培训基地认证合格后,可独立接诊患者。 4.培训基地应按照每50名培训对象设置1间教学门诊的标准,开设一定数量的教学门诊,规范组织培训。未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培训对象参加教学门诊的观诊、试诊,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培训对象参加教学门诊的主诊活动。 (四)跟师学习 1.培训对象进入规培基地后,即确定1名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8年以上、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具有一定学术专长的医师作为师承老师进行跟师学习。师承老师数量不能满足条件的基地可选择少数中医思维突出、具有一定学术专长的主治医师,经基地考核遴选认证后作为师承老师。 2.培训对象通过跟随师承老师学习,在全面学习各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预期发展方向,学习和整理师承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熟悉师承老师的临床经验和基本技能,并形成自身相对稳定的学术方向。 3.培训对象结合师承老师的专长及特色,熟练运用中医望、闻、问、切诊断方法,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掌握对某类疾病具有特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培训对象每周跟师学习不少于半天;每年收集整理反映师承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不少于10份;每年撰写跟师心得不少于3篇;学习1部以上师承老师推荐的中医典籍;培训结束时应有1篇不少于3000字的师承老师临床经验总结。 (五)基层实践 培训对象在基层培养基地进行6个月实践,直接参加社区全科医疗实践和居民健康管理,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结合实际工作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