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中医医院康复科推荐配置标准 三级中医医院康复科 一、科室、面积和床位 (一)科室:独立设置门诊和病区。设置康复评定室、中医康复治疗室、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认知吞咽治疗室、康复工程室等。各相关区域应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置,执行国家无障碍设计规定的相关标准。 (二)康复科门诊和治疗室总使用面积宜在 1000 平方米及以上。 (三)床位:宜在医院总床位数的 2%及以上,每床使用面积宜在 6 平方米及以上,床间距宜在 1.2 米及以上。 二、人员 (一)每床配备 0.25 名医师,其中有 2 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应在 60%及以上。(二)每床配备 0.5 名康复治疗师,其中有 2 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康复治疗师。康复治疗师应接受系统中医康复专业培训。 (三)每床配备 0.3 名护士。护士应系统接受中医康复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 三、设备 (一)功能评定与实验检测设备配备中医评定设备,如中医体质辨识系统、经络检测分析设备、穴位探测设备、红外热像检测设备等;配备西医康复评定设备,如运动心肺功能评定设备、肌力和关节活动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设备、认知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配备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 (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 1.中医康复治疗:配备开展针刺、艾灸、推拿、中药熏(洗)蒸等项目的辅助治疗设备,如针灸针、艾灸仪、整脊复位床、中药熏蒸仪等中医传统治疗设备。配备按中医理论、技术开发的中医康复设备。 2.运动治疗:配备训练用垫、电动起立床、治疗床及悬挂装置、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等基础运动训练设备以及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生物反馈训练设备、悬吊训练系统、减重步行训练系统、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 3.物理因子治疗:配备直流电疗设备、低频电疗设备、中频电疗设备、高频电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磁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冷疗设备、牵引治疗设备、气压循环治疗设备等。 4.作业治疗: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手功能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 5.言语、吞咽、认知治疗:配备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认知训练设备、非言语交流治疗设备等。 6.康复工程:配备临床常用矫形器、辅助具制作设备。 7.各少数民族医医院应按照少数民族医特色,配备相应的康复设备。 (三)急救设备配备除颤仪、简易呼吸器、抢救车、供氧设备。 (四)信息化设备配备用于康复治疗和管理的信息化设备,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 二级中医医院康复科 一、科室、面积和床位 (一)科室:独立设置门诊和病房。设置康复评定室、中医康复治疗室、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康复工程室等。 (二)康复科门诊和治疗室总使用面积宜在 500 平方米及以上。 (三)床位:宜在医院床位数的 2%及以上,不得少于 15张床,每床使用面积宜在 6 平方米及以上,床间距宜在 1.2 米及以上。 二、人员 (一)每床配备 0.25 名医师,其中有 1 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应在 60%及以上。 (二)每床配备 0.5 名康复治疗师,其中有 1 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康复治疗师。康复治疗师应接受系统中医康复专业培训。 (三)每床配备 0.3 名护士。护士应系统接受中医康复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 三、设备 (一)功能评定与实验检测设备配备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设备、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配备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 (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 1.中医康复治疗:配备针刺、艾灸、推拿、中药熏(洗)蒸等中医传统治疗设备,配备按中医理论、技术开发的中医康复设备。 2.运动治疗: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肌力训练设备、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功率车、治疗床(含网架)、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踏步器、助行器、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 3.物理因子治疗:配备直流电治疗设备、低频电治疗设备、中频电治疗设备、高频电治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牵引治疗设备等。 4.作业治疗: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手功能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 5.言语、吞咽、认知治疗:配备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认知训练设备、非言语交流治疗设备等。 6.康复工程:配备临床常用矫形器、辅助具制作设备。 7.各少数民族医医院应按照少数民族医特色,配备相应的康复设备。 (三)急救设备配备除颤仪、简易呼吸器、抢救车、供氧设备。 (四)信息化设备配备用于康复治疗和管理的信息化设备,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