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明·区越 菖蒲细缕屑辰砂,暂倒磁罂醉一家。 现代的人以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实际在民间,从古到今,有些地方,端午不是一个节日,而是一段时期,比如现在的楚地,仍旧流行农历五月初五是小端午,农历五月十五是大端午,农历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整个五月,都可以说是在端午节间。五月举办各种龙舟比赛,屈原纪念。 这一首端午节的诗,可以看作写的就是仲夏月端午时段的风俗以及自己对国泰民安的期许。诗的大意如下: 首联写把有化湿开胃、和中辟秽、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之功的菖蒲分成细丝后加上点能清心、镇惊、安神、解毒、明目的朱砂屑;然后将陶瓷容器里的酒倒上,就成了端午时节必喝的祛邪佳酿,一家人都喝得尽兴甚至晕倒。 颔联述仲夏时节,半夏草苗已从那绿色佛焰苞上部似窗的地方抽出了穗状花序的附属器,似这“蝎子草”的长长的尾巴,显得格外青碧;时值端午,这花竟然泛出了让人眼睛一亮的点点红色。当然,也可以理解成:这半夏时节,窗外的花草长得更快更绿;中午时分,这石榴花在太阳映照下显得红艳欲滴。第三句出现这两种情形,是由于 “半夏”可实指半夏草,也可虚用指时间。笔者倾向于前一种描述,因这样与起联从诗的形式到内容更相合,首联围绕民间认为可祛邪的中药石斛做酒来写,那么这承联一般来讲也是写实,即不是虚用与“菖蒲”相应,而实际来指时间。也就是这“半夏”就是那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中药。这承联就是跟起联一样,把半夏的生长花开得别具一格,尽力呈现。 颈联讲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弹奏音乐就可以消除战争,所以看到那锣鼓喧天和笳箫嘹亮相伴的龙舟竞赛,热闹非凡,也只是耐着性子而已,真是懒得听。 尾联说不如将这端午节的辟邪之物,还有满满的期冀,全寄给南方征战的人,尤其是家人,用作佩挂胸前以避灾邪的符箓,好解除辟秽这兵戈相见之凶险。 诗人区越(1468-1535年),字文广,号西屏。曾担任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等职务。他在职期间,以勤政爱民、清廉自守著称,尤其注重恤贫和地方安宁,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其诗风清逸刚健,这首《端午》就是见证。此诗反映的是仲夏端午时节,那清新的花草代表着人内心那种强烈的生意,家家都在忙着团聚品味祛邪酒或(和)联合举办热烈的龙舟竞赛,这安康、热闹的氛围里,诗人不以己足,而是想到了南方边陲抵御侵侮的战士,他们可是那些独守空房的贤妻、家人极力渴盼平安归来的对象。所以就想着“合寄”以作“赤灵符”,让兵将能辟邪消灾,也能安康。这种不由自主的祝福显得弥足珍贵,反衬出勤政爱民是沁入诗人骨髓的。 声明:国医正宗著首发中医启疾光网,转载须注明出自启疾光网,商业用途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