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

2024-6-25 19:05| 发布者: 宝尤好| 查看: 350| 评论: 0

摘要: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三踝骨折(ICD:S82.801);开放性三踝骨折(ICD:S82.811)。拟行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 ...


(七)手术日准备(住院第14天)

1.术前禁食、禁饮及输液:具体参照《骨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麻醉管理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1510):726-732]执行。

2.预防性抗菌药物:常规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具体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3.术前使用氨甲环酸:常规切皮前或松止血带前510分钟完成静脉滴注氨甲环酸20mg/kg,具体参照《骨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1510):733-738]执行。

4.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或全身麻醉。

5.手术方式: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对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必要时采用螺钉固定后踝骨折和下胫腓联合。

6.控制性降压:术中维持患者血压在术前基础血压的70%80%,以降低止血带压力、减少术中出血,具体参照《骨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麻醉管理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1510):726-732]执行。

7.止血带使用:踝关节骨折手术可使用气压止血带,但止血带压力不应设置过高,单次使用时间不超过1.5小时,两次间隔时间不低于15分钟,具体参照《ERAS理念下踝关节骨折诊疗方案优化的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12(01)3-12]执行。

8.术中导尿:手术时间1.5小时以内者可不导尿,具体参照《ERAS理念下踝关节骨折诊疗方案优化的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12(01)3-12]执行。

9.手术内置物:外踝解剖钢板、1/3管形钢板或重建钢板、长皮质骨螺钉、带袢钢板、缝合钮钢板、胫骨远端内侧钢板、空心加压螺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必要时准备锚钉修复内侧副韧带。

10.手术当天应用氨甲环酸:可在第一剂氨甲环酸使用后3小时、6小时、12小时各再重复静滴氨甲环酸1g,具体参照《骨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1510):733-738]执行。

11.固定后踝骨折块:综合考虑后踝骨折块的大小、移位程度和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决定是否固定后踝骨折。固定方式优先选择空心螺钉固定,具体参照《ERAS理念下踝关节骨折诊疗方案优化的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1201):3-12]执行。

12.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固定:踝关节骨折时应避免不必要的下胫腓螺钉置入,强调术中应力试验验证是否有下胫腓不稳定,如需固定下胫腓联合,应注意良好复位,具体参照《ERAS理念下踝关节骨折诊疗方案优化的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1201):3-12]执行。

13.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具体参照《骨科择期手术加速康复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1510):746-753]执行。

14.手术切口并发症的预防:具体参照《骨科加速康复手术切口操作与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1510):776-784]执行。

15.术后当天康复锻炼:具体参照《ERAS理念下踝关节骨折诊疗方案优化的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1201):3-12]执行。

(八)术后住院康复(住院第29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术后影像学检查:术侧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踝关节CT三维重建。

2)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

3)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出院前1天或出院当天复查。

2.术后处理

1)应用抗菌药物:常规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术后预防性使用24小时,具体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及镇静:提倡预防性、多模式、个体化镇痛,具体参照《骨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1510):739-745]执行。

3)术后康复锻炼:麻醉清醒后即可开始,以主动伸膝

肌力锻炼为主。对于踝关节骨折固定稳定的患者术后应尽早开始康复锻炼,有助于功能和骨折的恢复,具体参照《ERAS理念下踝关节骨折诊疗方案优化的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1201):3-12]执行。

4)术后应用氨甲环酸: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性继续使用氨甲环酸减少隐性失血和炎症反应,具体参照《骨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1510):733-738]执行。

5)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具体参照《骨科大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1510):754-762]执行。

6)切口处理:密切观察患肢足踝处肿胀情况及末梢循环情况(是否有足趾温度低,趾端苍白、青紫等),尤其是术后72小时内。切口干燥无渗出者,可术后24小时以后再去除加压绷带更换敷贴,具体参照《骨科加速康复手术切口操作与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1510):776-784]执行。

(九)出院准备(住院第610天)

1.出院标准

1)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精神食欲恢复,大小便正常。

2)切口干燥,无红肿、渗液等感染及软组织危象等征象。

3)术侧踝关节无畸形,主动背伸20°以上,跖屈至少达到30°;能扶助行器不负重自主下地行走。

4)疼痛不严重,口服镇痛药可有效控制疼痛,不影响患者睡眠和功能锻炼。

2.出院医嘱及宣教

1)出院带药:根据病情需要,带适当时间的药物。

2)告知患者门诊复诊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和出院后继续进行功能锻炼。

3)对于术前评估存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高风险的患者,出院后继续抗凝,术后总的抗凝时间为1035天,术后23周门诊复查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4)强调出院后预防感染,具体参照《骨科择期手术加速康复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1510):746-753]执行。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合并基础疾病:合并基础疾病控制不佳或加重,如脑血管病或心血管病、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造成切口感染,高血压、血栓等,手术可能导致基础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围手术期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钢板外露、神经血管损伤等,可造成住院时间延长。

3.合并损伤:合并手术部位皮肤软组织损伤(如擦挫伤或开放性损伤等),以及血管神经损伤者,可造成住院时间延长。

4.伤后或术后局部组织肿胀严重,出现皮肤软组织危象或骨筋膜隔室综合征者,可造成住院时间延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