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草 【概述】甘草为我国销用最广的传统中药材。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能,享誉国内外。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hch、胀果甘草G、inflata Bat.、光果甘草G、glabra L、的根茎。多为野生,20世纪70年代野生变家种获得成功,产量有较大增长。甘草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宁夏,东北三省及河北,陕西,甘肃等地;光果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及甘肃西部;胀果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南部、东部及甘肃酒泉、金塔一带。 【生长环境】甘草生长于北温带地区的平原、山区、河谷。野外甘草伴生罗布麻、胡杨、旱韦、沙蒿、麻黄等植物。土壤多为沙质土。甘草喜阳光充足,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条件,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通常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盐碱度的沙质土。一般多机械翻地,深耕20厘米左右,耕翻后整平耙细。若垅作一般垅距为60~70厘米。 2、种植方法: (1)种子繁殖:甘草种子的种皮厚而坚实,透水性差,不易萌发,播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各地处理种子方法有所不同,有的利用粗沙或制米机将种皮轻磨一下,使种皮粗糙,增强透水性;也有将种子在水中浸30秒,再在45℃温水中浸泡10小时;还有用浓硫酸1份,种子1.5份的比例进行拌种,混抖均匀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后备作种用。 播种期一般春、夏、秋均可,但以春播为好。播种量每667平方米1~1.5千克,播种深2~3厘米,方法为机播或人工播种,播后适当镇压。 (2)根茎繁殖:甘草根茎上的不定芽可萌生新的植株。根茎要选择粗0.5~1.5厘米,切成长15~25厘米的段,每段有3~5个不定芽。方法多为条栽或穴栽,行距50~60厘米,株距25厘米,深15厘米;盐碱化荒地和干旱地块,深度可达20厘米。播后适当镇压。栽种时期多为春季或秋季,春栽以4月上旬、秋栽以10月下旬为宜。 【栽培管理】 1、灌水:应视土壤类型及盐碱度而定。沙性无盐碱或微盐碱土壤,播后可灌水;土壤黏重或盐碱较重,应于播种前灌水;抡墒播种,播种后不灌水,以免土壤板结和盐碱度上升。人工栽培甘草的关键是保苗,一般植株长成后不进行浇水。 2、中耕除草:一般在出苗的当年进行中耕除草,从第2年起甘草根分蘖,杂草很难与之竞争,不需中耕除草。 3、施肥:播前要施足底肥,以厩肥为好。每年生长期可于早春追施磷肥。甘草根具有根瘤,有固氮作用,一般不缺氮肥。 4、病虫害防治: (1)病害:主要有锈病、褐斑病和白粉病,均危害叶部,多于5~6月发病,可用波美2~3度石硫合剂喷洒防治。 (2)虫害:主要有甘草叶甲、甘草蛛蚧、红蜘蛛、甘草种子豆象、榆叶蝉及蚜虫,可用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喷杀防治。 【收获与加工】一般生长3~4年后采收,采挖以秋季为好。将挖取的根和根茎,切去两端,除去小根、茎基和幼芽,洗净,晒干或烘干,再以根的粗细大小,分别品类等级成庄;也有选择质坚重条粗的甘草削去栓皮者为“粉甘草”或刮皮“草”者。 【药材形状】呈圆柱形,长30~6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具明显的皱纹沟纹及横长皮死,并有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而重,两端切面中央略下陷,断面纤维性,形成层明显,具放射状纹理,有裂隙。根茎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表面灰棕色,粗糙,皮孔而不明显。断面纤维性,裂隙较少。气微,味甜。 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外皮粗糙,多为灰棕色至灰褐色。质坚硬,断面淡黄色或黄色,纤维性,粉性少。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味甜或带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