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病成珠,这个成语原指蚌蛤生病了后反而才会慢慢体内形成长出珍珠;后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典出《淮南子·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淮南子》其书,本名《鸿烈》(东汉末年的高诱做注时,序言 “‘鸿’,广大;‘烈’,光明。以为大明道之言也。”),是由文学家、思想家、道学家的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因此后称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该书分为内二十一篇、中八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中篇养生,外篇杂说;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将道、阴阳、墨、法和儒家思想相糅合,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其内篇卷十七《说林训》以“若林之聚”的故事、寓言来喻说道理、哲理和事理。告诉读者事物是运动的,是发展的,是矛盾的;是相互联系的,是相互依存的,是相互适应的;是一体两面的,是辩证的;要敢于决断、勇于探索。为见微知著,领略其采,现节选一段原文如下: 交画不畅,连环不解,其解之不以解。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明月之珠,蛖[bàng]之病而我之利;虎爪象牙,禽兽之利而我之害。易道良马,使人欲驰;饮酒而乐,使人欲歌。是而行之,故谓之断;非而行之,必谓之乱。矢疾,不过二里也,步之迟,百舍不休,千里可致。 此文是说:错综交叉相绕的线枝难以条分缕析地舒展,连环相套的环子不容易解开,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是不把它直接解开。与其光临近河边看着水里的鱼特别想吃,却没办法弄到手,不如回到家中织好渔网以便打鱼。跟月亮一样耀眼夺目的珍珠,它是蚌蛤[bàng gé]的生病后产生的其实对它本身有害的东西,但却是我们人类的利益诉求、最喜欢得到的宝贝;诸如老虎的爪子、大象的长牙是这些禽兽的奈以生存的锋利武器,却是我们人类易遭受横祸、危害的根源。平坦的道路,优良的骏马,自然使得人想扬鞭疾驰;喝酒喝得痛快时,使人禁不住引吭高歌。认为是正确的就去做,所以这叫“决断”;认为不对的,却还去做,这就叫做“乱来”。箭矢飞快,但顶多也不过射到两里地远;步行虽慢,但走上上百天,也可达到千里之远。 就这么短一点内容,已经告诉我们:不要囿于迷局,跳出情景之外找寻解决之道;想而不行,是没有意义的——只要认为正确,那么行动了,那怕再慢,只要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或探得新的知识,就是一定会有收获。就如这《淮南子·内篇·卷十七·说林训》开篇言“足以蹍者浅矣,然待所不蹍而后行;智所知者褊矣,然待所不知而后明”, 人走路时跨出的每一步都是有限的,但就是不停地跨步踩踏未曾踩踏过的地方才能走向远方;同样,人的智慧每次能掌握的事理也是有限的,但就是不断地认识未曾认识过的事理才能越变越聪明。还有,一定要认识到凡事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所站的立场不同。 接着就“明月之珠,蛖之病”展开而言。我们先来看看蚌和珠是啥以及有着怎样的关系、性味、功效: 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或褶纹冠蚌、三角帆蚌、圆蚌、池蚌、珠蚌等蚌以肉、壳入药。其肉味甘、咸,性凉;归肝、肾二经;清热、滋阴、明目、解毒,治烦热、消渴、血崩、带下、痔瘘、目赤、湿疹。而壳化痰消积,治反胃呕吐、止白带、除痈疮。 珍珠,亦名真珠、蚌珠、真珠子、药珠、珠子、濂珠,为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马氏珍珠贝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等贝类动物受刺激后在珍珠囊中形成的无核珍珠。性寒,味甘、咸; 归心、肝经;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用于惊悸失眠、惊风癫痫、目生云翳、疮疡不敛。 如前,就知道美丽的珍珠有赖于那不起眼的珠蚌而生。有种说法是,蚌生病了时候,就会不断的吸取外来的细小的沙子,然后用把生病的地方围起来,并分泌很多的粘液。这些粘液就在蚌生病的地方,和沙子一起,相互依偎,相互摩擦。最后,粘液就会包裹在沙子的外围。沙子被包进粘液之后,更成为蚌永远的“痛”。蚌不断的承受着这样的苦痛,不断还要用粘液包围着它。于是,慢慢的,这里的沙子就成为了未来的珍珠。就其过程来看,珍珠的来源最初不过是蚌本身的痛苦。正是因为有了痛苦之后,才有了价值连城的珍珠。那么简化一个过程,珍珠的产生,不过是因为痛苦。更简单的说,就是一样财富的产生,原先不过是一种痛苦而已。所以就有了成语“蚌病成珠”。 这个珍珠生成的过程,其实就像人类面对痛苦。开始选择面对和包容它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在被这痛苦情绪本身折磨着,于是就会力促第一时间解决掉。而这就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相应的能力(包括情志上的、认知上、技能上的、经济方面的等),以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痛苦这种情感体验随着我们的自我提升,也在不断的减少,直到最后的消失。其实,它并不是消失了,而是我们将其“内化”而成自己人性的一部分,是情感“升华”,使我们比没有这类经历的人内心更强大。这就如蚌一般,到了最后,痛苦不仅不存在了,连为了解决痛苦而包容的沙子,也随着粘液成为了珍珠。这就是矛盾论在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成长里的生动体现。 文人,皆自认有才,且多学富五车,还认为怀才不遇。这大多是因其多有毛病,却常摆出恃才傲物之状,让位高权重者难以“礼贤下士”。于是在白眼、困顿里愤懑、忧郁地煎熬着,这样剧烈情绪日久伴随,沉寂一段时间后,“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会爆发出彻天悟地的一鸣惊人之效,那文章诗词多能直击人的心扉,形成强烈的共情,这就是好文章诞生了。 所以这“蚌病成珠”在后来的应用中多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蚌病成珠近义词为蚌病生珠,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敬通(冯衍)雅好辞说,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 蚌病成珠这个成语的思想内涵是:痛苦使人升华、超越,任何不幸、失败与损失,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有利的因素。因此,我们要正确面对人生的痛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增进自身,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声明:医智宝著授权独家发布中医启疾光网,转载须注明出自启疾光网,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