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冯山《效皮陆体药名诗寄李献甫》(节选二)赏析

2024-8-21 21:41| 发布者: 国医正宗| 查看: 331| 评论: 0

摘要: 诗的第九至十二句这部分表达的是慨想家——一到吃饭、喝茶用水时,就怀念起了家乡的那泉水味道;要想过上神仙般的日子还得是在自己生长、熟悉的地方。年纪大了,身体柔弱萎靡,抗病能力很差,经常安然地躺着休息,看 ...

今人皆知宋代词韵历史最高,但不知药名诗这种小众诗作也是自官至太常少卿的陈亚始开始独树一帜。所谓药名诗,一般是指符合韵律要求且每句至少嵌入(含有)有一味或本字或谐音的药名的诗,即常说的“嵌入体药名诗”。据考证,药名诗始于南朝齐现存最早的即王融的《药名诗·重台信严敞》这首诗。而在唐朝后末期由文学家、诗人,世称“皮陆”的皮日休(字袭美,号逸少,号鹿门子)和陆龟蒙(字鲁望,自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湖散人)这朋友俩,既写药名诗的嵌入体,还把离合体(即诗的前一句尾字接下一句的首字,组成一味药名这种创作手法“摆弄”到前所未见的高度,由此将药名诗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一下子拓展到灼灼生辉的境界。

但在读到北宋官至祠部郎中的诗人冯山写给好友李献甫的《效皮陆体药名诗寄李献甫》这首嵌入体药名长律前,尚未见过一韵到底的(超过二十句的都没见过,而这首是四十句。也许是笔者孤陋寡闻使然),更绝的是药名在一联中的位置也是完全对应的。此诗堪称诗坛一绝。这是朋友间陈述强烈的致仕还乡之愿的一首四十句新体长律。鉴于“葆伢美”先生已作《北宋冯山<效皮陆体药名诗寄李献甫>(节选一)赏析》,把这长诗的前八句以轻风细雨般笔触,给我们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解读分享,笔者深受启发,有些跃跃欲试的冲动,因水平与笔力有限,今狗尾续貂,仅骐骥一毛接着的第九至十二句,求雅正。

泉水怀乡国,灵仙得古城。

萎蕤差病力,安息愧民情。

这部分表达的是慨想家——一到吃饭、喝茶用水时,就怀念起了家乡的那泉水味道;要想过上神仙般的日子还得是在自己生长、熟悉的地方。年纪大了,身体柔弱萎靡,抗病能力很差,经常安然地躺着休息,看着自己管辖区域里黎民百姓面临的各种纷乱情况,就觉得对不起他们对自己的尊崇之情。

“泉水怀乡国”句是用典《诗经》的“泉水”意。《诗经·邶风·泉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就是说,这(卫国的)肥泉之水汨汨涌流不息,但它还是回归入(咱卫国的)淇水。因怀念卫国是我的故乡,没有一天不在想的啊。 “怀”,怀念,其应用不但与“泉水”典故相彰,而且是诗人自己的内心情感之显。所以,“怀”字是这部分乃至全诗的题眼——怀乡是主诉。

且本句所含药即为泉水。其首载于药茶开创者、唐代医药学家陈藏器《本草拾遗》,性味甘凉、平,益五脏、清肺胃、生津止渴、养阴利尿,主消渴、反胃、热痢、淋、小便赤涩、脾胃火邪、口燥口苦。看看,这是诗人隐示:大致是饭不思、茶不香、上火了。不然,用不上这的。

“灵仙得古城”句也似引用了《三国演义》刘关张古城相会的典故。这是描述他们三兄弟在徐州兵败后而兄弟离散,却彼此心中挂念,更想继续匡扶汉室的大业。尤其义薄云天的关云长拒曹封官加爵而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单骑,一路护嫂,涉千山万水,重投兄长,在古城重逢相聚的情节。表明了诗人思念故旧的真挚感情。

“灵仙”,本指灵山(古代有灵气的山上,有人去学道成则为仙),跟“泉水”相对。大致诗人有一语双关和虚实两指。

一是指刘关张的真挚兄弟情感天动地,心诚则灵,“得古城”后成就蜀汉伟业和佳话,且关羽还真是被供奉的神仙“武圣”——这是虚的,指精神与情感方面;这隐射的是诗人跟家乡小伙伴们的永不褪色的忠贞感情。

二是实指。其一,就乡情而言,诗人为普州安岳人,普州治所曾建于安岳县城铁峰山上,故取“安居于山岳之上”之义而得名(且沿用至今),这里也确实自北周建德四年即575年设治以来即使别的地方兵荒马乱,这里安然祥和——真的“安岳”,很灵验;另那附近的阆中古城梁山村有灵山,考古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活动遗址——有祖先、先灵在此繁衍生息,说明是灵山仙水之境。这两种实际情况都与“灵仙得古城”是绝对相合的——这是实的,指实地与实情。

其二,就大地名而言,当时也确有灵仙县,是五代十国时后晋设置的,初由兴唐县更为灵山县,后改灵仙县,所辖相当于今河北省蔚[yù]县中西部。在石敬瑭献辽“燕云十六州”后,一直归辽管辖,直到宋徽宗时的1123年,这里被短暂收回。其治所在蔚州古城。据唐宪宗时宰相、地理学家李吉甫([758-814],字弘宪)著我国现存最早又较完整的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卷十八•蔚州•兴唐县》载:“倒刺山,在县东七十里,亦号雪山,俗传灵仙所居,与五台山略等。”这大致也是这里在后晋时能改名为“灵山”、“灵仙”的依据吧(直到明朝时又并入蔚州)。诗人冯山是宋哲宗赵煦[10771100]绍圣元年即1094年死的,也就是这灵仙县尚未回归大宋,是大辽统治中。从这情形来说,要是有意指,情思就比较复杂了,三言两语难以言说。笔者认为这应该不是诗人本意。

另外,补充说明一下,前面说“似引用了《三国演义》刘关张古城相会的典故”,是因《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也就是这小说诞生晚于诗人年代的。而包括《三国志》和《后汉书》在内的正史都没有记载这个细节,无从考证,但不妨碍诗人时期这个“桥段”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

所以, “灵仙得古城” 句看着似波澜不惊,实则显示了诗人过人的运笔能力。

句中所含药即为灵仙,其亦名能消、老虎须、铁扫帚、百条根、黑骨头、黑脚威灵仙、威灵仙,性味辛咸、温,归膀胱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这是接上一句暗示,诗人食难下咽、风湿骨痛,病得不轻,所以要灵仙药来治啊。

“萎蕤差病力”句中“萎蕤[wěi ruí]”常用以形容枝繁叶盛。在“诗佛”即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萎蕤秋叶黄,寂寥山色晚”中,萎蕤被描绘成一种遗世独立的境界,是一个自带华贵气质的词语。但其也作“委萎”,柔弱、柔软的样子,引申为萎靡。这一词的应用绝算神妙——隐语诗人来初来做管时还是身强力壮、神采飞扬的,现在却病病殃殃、萎靡不振,这一对比,不禁让人唏嘘。“差”,可作两解:一即直指身体差;二是指古通“瘥[chài] ”,病愈。如此,这整句是说,自己身体萎靡不振,对抗致病邪气的能力很差——是直截了当地说出;或者表达自己身体很差,虽然病好了,但是还是难以抵抗病邪侵袭。当然,这只是细节的差别,总体还是说体差。

萎蕤即为本句所含药,其亦名玉竹,或许会让你觉得亲切。它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在山林和阴湿地带,其根茎肥厚,色泽如玉,质地坚韧,因而得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按黄公绍《古今韵会》云:‘葳蕤,草木叶垂之貌。’此草根长多须,如冠缨下垂之緌而有威仪,故以名之。凡羽盖旌旗之缨緌,皆像葳蕤,是矣。”萎蕤还名玉参、尾参、委萎、女萎、荧、王马、节地、虫蝉、甜草根、铃当菜、小笔管菜、靠山竹等,性味甘、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诗先前都讲了茶饭不思上火,这里给予回应,所以得用这玉竹调理。

“安息愧民情”句“愧”,惭愧。是表示诗人不愿如行尸走肉般在“这里”养病愈疾、混吃等死,而不能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显示了诗人非常高尚的道德情操。

此句所含药即为安息香,亦名白花榔、拙贝罗香,为安息香科植物安息香和越南安息香的树脂;性味辛苦,性平;归经心、肝、脾经;开窍醒神、豁痰辟秽、行气活血、止痛,主中风痰劂、惊痫昏迷、产后血晕、心腹疼痛、风痹肢节痛。这是表示要把之前的包括年老神昏痰蒙、气滞血瘀身痛等各种不适,都要解决掉才能一身轻松。而实际能让其吃得好、睡得香、行得直的,也只有罢官归隐了。

其实,诗的这部分也可以看成有这么一副情景:诗人郁闷不已,于是去外野游散心。看到清澈溪水时,就想到了家乡那甘甜的泉水;入得树木开始萎蔫的山林时,就觉得“这里”没有家乡的山色有灵气。自己也逐渐年长,身体羸弱,感觉游山憩水中很累,自然而然感叹着身体抗病能力会越来越差了,要想睡得踏实,只能回到水好、山好、人好的老家,不但可解除家乡亲朋对自己的思念,也能保养好自己的身体。

总之,诗的这四句,不论从字句直接表达的意思,还是以药示意这个暗喻,都在明确地表达想家,家是唯一能让其解“怀”、“灵仙”、病“瘥”和无“愧”的地方。这是很值得玩味的。

 

声明:国医正宗著授权独家发布中医启疾光网,转载须注明出自启疾光网,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