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1.质量标准 中药制剂必须在处方固定和原料(净药材、饮片、提取物)质量、制备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方可拟订质量标准草案,质量标准应确实反映和控制最终产品质量。质量标准的内容一般包括名称、汉语拼音、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测定、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有效期等项目。 (1)名称、汉语拼音 按中药命名原则的要求制订。 (2)处方 处方应列出全部药味和用量(以“g”或“mL”为单位),全处方量应以制成1000个制剂单位的成品量为准。药味的排列顺序应根据组方原则排列,炮制品需注明。 (3)制法 中药制剂的制法与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必须写明制剂工艺的过程(包括辅料用量等),列出关键工艺的技术条件及要求。 (4)性状 系指剂型及除去包装后的色泽、形态、气味等的描述。 (5)鉴别 鉴别方法包括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光谱鉴别、色谱鉴别等,要求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较好。显微鉴别应突出描述易察见并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理化、光谱、色谱鉴别,叙述应准确,术语、计量单位应规范。色谱法鉴别应选定适宜的对照品或对照药材做对照试验。 (6)检查 参照《中国药典》(现行版)附录各有关制剂通则项下规定的检查项目和必要的其他检查项目进行检查,并制订相应的限量范围。《中国药典》未收载的剂型可另行制订。对制剂中的重金属、砷盐等予以考察,必要时应列入规定项目。 (7)浸出物测定 根据剂型的需要,参照《中国药典》(现行版)附录浸出物测定的有关规定,选择适当的溶剂进行测定。 (8)含量测定 ①应首选处方中的君药(主药)、贵重药、毒性药制订含量测定项目。如有困难时则可选处方中其他药味的已知成分或具备能反映内在质量的指标成分建立含量测定。如因成品测定干扰较大并确证干扰无法排除而难以测定的,可测定与其化学结构母核相似、分子量相近的总类成分的含量或暂将浸出物测定作为质量控制项目,但必须具有针对性和控制质量的意义。②含量测定方法可参考有关质量标准或有关文献,也可自行研究后建立,但均应作方法学考察实验。③含量限(幅)度指标,应根据实测数据(临床用样品至少有三批样品6个数据,生产用样品至少有10批样品20个数据)制订。含量限度一般规定低限,或按照其标示量制订含量测定用的百分限(幅)度。毒性成分的含量必须规定幅度。④含量限度低于万分之一者,应增加另一个含量测定指标或浸出物测定。⑤在建立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有困难时,也可考虑建立生物测定等其他方法。 (9)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及有效期等 根据该药的研究结果制订。 (10)规格 应制订制剂单位的重量、装量、含量或一次服用量。 (11)书写格式 参照《中国药典》(现行版)。 2.起草说明 目的同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 (1)名称、汉语拼音 按中药命名原则的要求制订。 (2)处方 有《中国药典》未收载的炮制品,应说明炮制方法及质量要求。 (3)制法 生产用质量标准制法应与已批准临床用质量标准的制法保持一致,如有更改,应详细说明或提供试验依据。 (4)性状 叙述在性状中需要说明的问题。所描述性状的样品至少必须是中试产品。色泽的描述应明确,片剂及丸剂如系包衣者,应就片心及丸心的性状进行描述;胶囊剂应就其内容物的性状进行描述。 (5)鉴别 可根据处方组成及研究资料确定建立相应的鉴别项目,原则上处方各药味均应进行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情况,选择列入标准中。首选君药、贵重药、毒性药。因鉴别特征不明显,或处方中用量较小而不能检出者应予说明,再选其他药材鉴别。重现性好确能反映组方药味特征的特征色谱或指纹图谱鉴别也可选用。说明鉴别方法的依据及试验条件的选定(如薄层色谱法的吸附剂、展开剂、显色剂的选定等)。理化鉴别和色谱鉴别需列阴性对照试验结果,以证明其专属性,并提供至少三批以上样品的试验结果,以证明其重复性。《中国药典》未收载的试液,应注明配制方法及依据。要求随资料附有关的图谱,如显微鉴别的粉末特征墨线图或照片(注明扩大倍数),薄层色谱照片,液相法的色谱图(包括阴性对照图谱)需有足够的实验数据和依据,确认其重现性。色谱鉴别所用对照品及对照药材,应符合“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用对照品研究的技术要求”。 (6)检查《中国药典》附录通则规定以外的检查项目应说明所列检查项目的制订理由,列出实测数据及确定各检查限度的依据。重金属、砷盐等考察结果及列入质量标准的依据。 (7)浸出物测定 说明规定该项目的理由,所采用溶剂和方法的依据,列出实测数据,各种浸出条件对浸出物量的影响,制订浸出物量限(幅)度的依据和试验数据。 (8)含量测定 说明含量测定对象和测定成分选择的依据。根据处方工艺和剂型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测定方法,阐明含量测定方法的原理,确定该测定方法的方法学参考资料和相关图谱,包括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及准确度试验等;阐明确定该含量限(幅)度的意义及依据(至少应有10批样品20个数据)。对照品应符合“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用对照品研究技术要求”。对于研究过程中的全部检测方法和结果,应详尽地记述于起草说明中,以便审查。 (9)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及有效期等 根据该药的研究资料,叙述其需要说明的问题。 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中药资源 中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资源;又分为天然中药资源和人工中药资源,后者包括人工栽培、养殖和加工的中药资源。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达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占87%;动物药1581种,占12%;矿物药80种,不足1%。在这些种类中,传统中药约1200种,其中常用中药600余种,民族药1500~2000种,其余为民间草药。丰富的天然资源是药材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经营的商品药材中,来自天然资源的品种约占总数的80%,如著名的药材羌活、麻黄、肉苁蓉、冬虫夏草、羚羊角、蟾酥、斑蝥、蜈蚣、石膏、自然铜等。来自人工资源的著名药材如黄连、当归、北沙参、人参、三七、地黄、瓜蒌、薏苡仁、广藿香、青黛、冰片、蜂蜜、人工朱砂、芒硝等。许多药材由于天时地利的特定区域以及药农优良的种植技术,使其优质而高产,疗效卓著,产销历史悠久,有道地药材之称。我国道地药材200余种,如四川黄连、附子、川芎,云南三七,甘肃当归、大黄,宁夏枸杞子,内蒙古黄芪,吉林鹿茸、人参,辽宁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东北沙参、金银花,江苏薄荷,安徽牡丹皮,浙江玄参、浙贝母,福建泽泻,广东砂仁,广西蛤蚧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20世纪的资源调查,不仅摸清了中药品种的分布状况,同时发现了我国长期依靠进口的一些野生资源,如胡黄连、安息香、阿魏、沉香等;还发现了一些类同品或具有相似有效成分的资源植物,如柴胡类、石斛类、丹参类、厚朴类等。 全国中药资源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000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占60%~70%,以野生资源植物为主的300~400种常用中药中,已有100余种出现资源量的急剧下降,如肉苁蓉、羌活、半夏、暗紫贝母、梭砂贝母、川贝母、重楼、北沙参、甘草、明党参、雪莲、鸡血藤、石斛、冬虫夏草、蛤蚧等。人参、厚朴、杜仲、黄柏、黄芪、天麻、黄连等野生个体濒临灭绝,当归、川芎、三七等的野生个体已很难发现。因此我国中药资源状况亟待重新调查与评价。 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中药生产虽然成倍增长,但仍然不能满足国内外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有:①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认识不足,导致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对中药资源进行掠夺式过度采收或捕猎;另外,环境污染减弱了中药资源的再生,造成了资源下降或枯竭,许多种类趋于衰退或濒临灭绝,一些优良种质正在逐渐消失。如20世纪80年代后期,甘草资源比50年代减少60%,麝香资源比50年代减少70%。②一些道地药材,由于需要量很大,虽然一再扩增种植面积,还是不时形成缺货现象。对江苏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地道产区的调查表明:如不采取措施,茅苍术商品药材资源耗尽的期限为 10~20年。我国特有的中药材明党参 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由于连年过度采挖,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已成为稀有物种。其他如杜仲、黄柏、麻黄、肉苁蓉、黄连、当归、牛膝、冬虫夏草、蛤蚧、羚羊角等野生资源的破坏也十分严重。③有些药材如牛黄、麝香,本来产量就小,更显得供不应求。④有些药材的原植动物是国际、国内公布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必须保护和尽快寻找代用品,如麝香、羚羊角等。因此,保护药用动物、植物资源和保护其他资源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解决上述问题,除发展野生药材之外,还须家种家养,扩大栽培面积,增加圈养头数,以弥补产量。同时,要努力寻找新的药源。 (二)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在保护和合理开发中药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也是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之一。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有:①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药源。如通过多次全国性药源普查,发现了不少野生中药资源和某些进口药材的国产品种资源,如新疆的阿魏、紫草、贝母,西藏的胡黄连,云南的诃子、马钱子,广西的安息香,海南的大风子、降香等。②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如穿心莲为华南民间用清热解毒药,经过研究发现,其所含的苦味成分内酯类具有解热抗炎、提高免疫力等作用。穿心莲由民间药直接升为中药而载入《中国药典》。③根据生物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如忍冬属植物有10多种,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种间差别较大,如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和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的花蕾含量较高,前者达12%,后者达10%左右,但其木犀草苷含量甚微,现分别以金银花和山银花载入《中国药典》。④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新药源。麝香酮是麝香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麝鼠香、灵猫香中含有麝香酮等与天然麝香相似的化学成分,且具相似的药理作用,可能成为麝香的代用品。抗肝炎有效成分齐墩果酸在工业生产上的原料主要是五加科植物几种楤木的皮、叶和果实,其含量均在3.6%以下,但在曲莲Hemsleya amabilis Diels和雪胆H.chinensis Cogn.ex Forb.Hemsl.的块根中,齐墩果酸提取率高达7%~9.5%,是较好的新药源。⑤从古本草中寻找新药源。古本草中还有许多品种至今尚未使用,有些多来源的品种现今只用了一二种或古今用药不同,若能进行认真考证,一定能发掘出有用的新资源种类。青蒿素是在研究抗疟药物时从本草中发现的新资源,其原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仅在民间用于熏蚊子,由于青蒿素的发现使黄花蒿成为中药青蒿的唯一来源,而同科植物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因不含青蒿素已不作为青蒿来源。⑥药理研究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鹤草芽中含有鹤草酚,药理研究及临床研究表明,具有很强的驱绦虫活性,从而开发了鹤草芽栓等。⑦老药开发新用途。葛根历来作为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中药。研究表明,葛根中含有的异黄酮类,可以增加脑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并具有解痉、降血糖以及调节女性内分泌的作用,从而开发出了葛根异黄酮系列制剂。⑧扩大药用部位。在中医药传统经验中,药用植物往往仅采用某一个部位,其他部位弃之不用。研究发现,同一种药用植物不同部位也含有类似的药效成分,具有类似的药理作用。如人参的茎、叶、花蕾、果实、种子均含有与根相近似的皂苷类,功效近似。有人用2倍量杜仲的干燥叶代替杜仲皮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三)中药资源的保护 为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我国于1984年公布了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共354种。据不完全统计,其中的药用植物或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有163种,一级5种,如人参、桫椤和水杉等;二级30种,如云南黄连、金钱松、海南粗榧等;三级203种,如肉苁蓉、八角莲、黄连等。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稀有濒危的种类;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或濒危的种类;三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濒危或稀有种类。1987年我国公布了第二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约有400多种。 国务院为了进一步保护与合理利用野生药材资源,以适应人民医疗保健事业的需要,于1987年10月30日公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将我国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分为三级:一级为濒临灭绝状态的稀有珍贵野生药材物种;二级为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三级为资源严重减少的主要常用药材物种。根据这一条例的规定,我国制定了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共76种,其中动物18种,植物58种。在动物中,属一级保护的有4种,如虎、豹、赛加羚羊、梅花鹿;二级保护的有14种,如马鹿、林麝、马麝、原麝、黑熊、棕熊、穿山甲、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银环蛇等。在植物中,属二级保护的有13种,如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剑叶龙血树等。三级保护的有45种,如川贝母、伊贝母、刺五加、黄芩、天冬、猪苓、龙胆、肉苁蓉、秦艽、细辛、五味子等。 为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国家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从1989年3月1日起施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据不完全统计,在被保护的野生动物中药用动物或具有药用价值的动物有161种(类):一级67种,如野牦牛、虎等;二级94种,如五步蛇、乌梢蛇、中国林蛙(哈士蟆)等。除上述文件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为了遵守对珍惜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国际公约,我国已全面禁止犀角、虎骨和濒危动物的药用,限制使用天然麝香、天然牛黄等一些珍稀动植物中药资源使用范围。 当前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需要开展的工作以及关注的研究方向包括:开展中药资源调查,建立野生资源濒危预警系统,保证药源的可持续供应;加强中药种质资源研究,选择和利用优良种质;实行中药野生资源的采收控制和开展野生抚育研究;开展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建立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圃,保存药材种质资源;建立药用动植物原生地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药用动植物多样性;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中药资源利用的质量和效率,提倡资源的综合利用;利用新技术直接生产有效成分;加强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药材新品种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