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分:穴位注射

2024-9-8 14:56| 发布者: 享瑾美| 查看: 1996| 评论: 0

摘要: GB/T 217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分规定了穴位注射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与禁忌。适用于穴位注射技术操作。附录A持针方式,进针方式及针刺方向;附录B针下感觉与操作;附录C注射方法 ...


 

1范围

GB/T 21709的本部分规定了穴位注射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与禁忌。

本部分适用于穴位注射技术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2170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346脑穴名称与定位

GB/T 13734耳穴名称与定位

GB 15810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GB 1581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21709的本部分。

3.1穴位注射point injection

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依据穴位作用和药物性能,在穴位内注入药物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3.2揣穴feeling points

用手指以按压,揣摸或循切的方式探索穴位。

3.3爪切定位nail-pressing location

以指甲在穴位上按掐一“十”字痕﹐便于取穴准确。

 

4操作步骤与要求

4.1施术前准备

4.1.1针具

根据病情和操作部位的需要选择不同型号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应分别符合GB 15810GB 15811的要求。

4.1.2药物

4.1.2.1药物种类

穴位注射疗法常用药物包括中药及西药肌肉注射剂,注射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

4.1.2.2药物剂量

一次穴位注射的用药总量须小于该药-次的常规肌肉注射用量,具体用量因注入的部位和药物的种类不同而各异。肌肉丰厚处用量可较大;关节腔﹑神经根等处用量宜小;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液﹑生理盐水等用量可较大;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特异性药物如阿托品﹑抗生素等用量宜小。

在一次穴位注射中各部位的每穴注射量宜控制在;耳穴0.1-0.2 nL,头面部穴位0.1-0.5 mL,腹背及四肢部穴位1-2 mL,腰臀部穴位2-5 mL

4.1.2.3药物浓度

穴位注射用药浓度为该药肌肉注射的常规浓度。

4.1.2.4药物质量

药物的包装应无破损,安瓿瓶身应无裂缝,药液应无浑浊变色且无霉菌。

4.1.3体位

选择患者舒适、术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4.1.4穴位

根据病症选取相应的穴位,穴位的定位应符合GB/T12346GB/T 13734 的规定。

揣穴并爪切定位。当穴位位于关节四周时,牵拉运摇或上下屈伸肢体,活动关节,使穴位开放。

:操作时用力要柔和,以免皮肤破损。确定穴位后,患者肢体姿势不可随意变换,以防穴位移位或消失。

4.1.5环境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v避免污染。4.1.6消毒

术者应用肥皂水清洗双手,继以清水冲净后用75%乙醇棉签或棉球擦拭。亦可直接用消毒嗜喱干洗双手。

患者注射区域局部用止血钳夹无菌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取安尔碘﹐按无菌原则自中心向外旋转涂擦5 cm×5 cm的区域,不留空隙。

4.2施术方法

4.2.1取药及穿刺进针

按注射卡或医嘱本仔细核对科别、患者姓名、年龄﹑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及用药禁忌。从包装中取出注射器﹐将针头斜面与注射器刻度调到一个水平面旋紧,检查注射器是否漏气。遵医嘱取药﹐药液吸人针简后再次核对。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依据穴位所在的部位﹑注射器的规格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持针方式.进针方式及进针角度。

附录A给出了各种持针方式.进针方式及进针角度。术者用前臂带动腕部的力量,将针头迅速刺入患者穴位处皮肤。进针后要通过针头获得各种不同感觉、握持注射器的手指感应及患者的反应,细心分辨出针头在不同组织中的进程情况,从而调整进针的方向﹑角度。

各种针下感觉与操作参见附录B

4.2.2调整得气

针头刺人穴位后细心体察针下是否得气。针尖到达所定深度后若得气感尚不明显,可将针退至浅层﹐调整针刺方向再次深人,直至患者出现酸,胀的得气反应。

4.2.3注入药物

患者产生得气反应后回抽针芯,无回血、无回液时即可注入药物。在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宜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注射方法﹐附录C给出了各种注射方法。

4.2.4出针

根据针刺的深浅选择不同的出针方式。浅刺的穴位出针时用左手持无菌棉签或无菌棉球压于穴位旁,右手快速拔针而出。深刺的穴位出针时先将针退至浅层﹐稍待后缓慢退出。针下沉紧或滞针时,不应用力猛拔,宜循经按压或拍打穴位外周以宣散气血,待针下感觉轻滑后方可出针。出针后如发现针孔溢液或出血﹐可用无菌棉签或无菌棉球压迫0.5-2 min

最后整理用物,嘱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休息5-10 nin,以便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注射的间隔时间及疗程参见附录D

 

5注意事项

5.1治疗前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的特点和治疗时会出现的正常反应。

5.2药物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5.3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及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注射操作均应在药敏试验结束并合格的前提下进行。

5.4回抽针芯见血或积液时应立即出针﹐用无菌棉签或无菌棉球压迫针孔0.5-2 min。更换注射器及药液后进行再次注射。

5.5初次治疗及年老体弱者注射点不应过多,药量亦应酌情减少。

5.6酒后、饭后及强体力劳动后不应穴位注射。

5.7体质过分虚弱或有晕针史的患者不应穴位注射。

5.8孕妇的下腹﹑腰骶部不应穴位注射。

5.9耳穴注射应选用易于吸收﹑无刺激性的药物。注射不应过深,以免注入骨膜内,同时也不应过浅而注入皮内。

5.10眼区穴位要注意进针角度和深度,不应做提、插、捻、转。

5.11胸背部穴位注射,应平刺进针,针尖斜向脊柱。

5.12下腹部穴位注射前应先令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

 

6禁忌

6.1禁止将药物注射在血管内。

6.2禁针的穴位及部位禁止穴位注射。

6.3表皮破损的部位禁止穴位注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