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分:穴位注射

2024-9-8 14:56| 发布者: 享瑾美| 查看: 1995| 评论: 0

摘要: GB/T 217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分规定了穴位注射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与禁忌。适用于穴位注射技术操作。附录A持针方式,进针方式及针刺方向;附录B针下感觉与操作;附录C注射方法 ...


 

附录C(规范性附录)

注射方法

 

C.1探寻注药法

用于针下有危险或空隙的区域。进针到一定的预警深度,接近危险部位时,暂停进针,改为间断式进针,即停针后推注少许药物试探阻力,如果有阻力,则可再进针少许,再停针推药少许试压,如此数次,如果阻力变小或突然消失,则表明已抵达注射部位或已绝对靠近危险部位。注意间断式进针的距离不宜过大﹐防止直接刺人危险部位。进到预定注射部位后,可用止血钳紧贴表皮夹持固定针身﹐防止注药时针身滑动刺中危险部位。同时嘱患者固定身体姿势。

:当针刺危险或重要部位时,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危险,可先进针到与穴位相邻的组织,如骨骼、韧带﹑神经等处,并以此为参照物测定进针深度、方向和探索周围情况,然后在周围反复试探进针,或根据参照物退针到浅层改变针尖方向再进针,直至所需部位。临床上用于危险和重要部位及穴位的准确注射,有校正进针方向的作用

C.2分层注药法

将针刺入穴位深部或病灶反应部位,待得气后推注入大部分药液,然后退针少许,将剩余药液推入以扩大药物的渗透作用层面。注意分清主次层面,主要部位用药较多,次要一大压力层面则用药量较少。

C.3快推刺激法

将针刺入穴位深部或病灶反应部位,待得气后加大压力快速推进药液,加大刺激量。分离粘连一般选用较粗的针径,以便药液快速进人组织,增加内压。如果单纯为了分离粘连,药液剂量可以酌情加大。

C.4柔和慢注法

将针刺人穴位深部或病灶反应部位,待得气后缓慢柔和的推进药液。

C.5退针匀注法

针刺到穴位一定的深度或病江部位,在得气候推注一定量的药物,然后在匀速缓慢退针的同时,均匀地推注药物直至浅部。退针与推药要同步协调,行走成一条直线,保持平稳,推药要有连贯性,不可时断时续。

C.6透穴注药法

先将针刺入某穴,再将针尖刺抵相邻的另一穴位,推注部分药物,然后在匀速缓慢退针的同时,均匀地推注药物直至浅部。在头面﹑背部﹑腹部操作时,多用横刺沿皮透穴,在四肢内外侧或前后侧相对穴位间,可沿组织间隙直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