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前言..………………………………………………………………………Ⅲ 引言..………………………………………………………………………Ⅳ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1 4制备和使用的指导原则..………………………………………1 5制备原料和器具....…………………………………………………1 5.1中药材选择与加工..…………………………………………2 5.2常用中药材.. ..…………………………………………………2 5.3 基酒..………………………………………………………………2 5.4添加剂..……………………………………………………………3 5.5 容器..………………………………………………………………4 6制备方法. ..…………………………………………………………4 6.1浸泡......……………………………………………………………4 6.2酒精度的调整..…………………………………………………5 6.3精制..…………………………………………………………………5 6.4调味..
..………………………………………………………………6 7药酒的分类..…………………………………………………………6 7.1活血止痛类. ..…………………………………………………6 7.2祛风散寒类..……………………………………………………6 7.3舒筋活络类..……………………………………………………6 7.4滋补气血类..……………………………………………………6 7.5温肾壮阳类..……………………………………………………6 7.6 强心安神类..……………………………………………………6 7.7增强体质类..……………………………………………………6 7.8缓解疲劳类..……………………………………………………7 8使用方法..………………………………………………………………7 8.1口服药酒的使用....…………………………………………7 8.2外用药酒的使用...…………………………………………7 9存放与保管.................................................... 7 9.1场所要求..…………………………………………………7 9.2保管..…………………………………………………………7 10使用药酒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 ………………8 10. 1禁忌症..…………………………………………………8 10.2注意事项..………………………………………………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常用中药材 .....………………1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药酒调理推荐方案…………12 参考文献..…………………………………………………………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ZYYXH/T 175-2010《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 药酒》 ,与ZYYXH/T 175-201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了药酒的分类,包括以治病为主的药酒和以养生保健为主的药酒(见第7章) ; ——删除了常用中药材,并设为附录 (见附录A): ——增加了药酒调理的推荐方案(见附录B); ——对原则、 制备、使用、存放与保管及注意事项、禁忌症进行了修补。 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京市中和亚健康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标准化研究所、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心、孙涛、赵雪、朱嵘、马文杰、怀银平、张而兰张冀东、朱夜明。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陈守强、 张铁峰、马波、谭兴贵、卢秉久、喻小倩、曹淼、崔月颖、顾华丽。 本标准专家组成员:郭义、陈泽林、赵雪、李桂兰、翟伟、王金贵、郭永明、王红、孟向文、潘兴芳、史丽萍、汤毅、房纬、高希言、谭亚芹、吴焕淦、杨华元、杨永清、东贵荣、贾春生、陈跃来、刘堂义、方剑乔、杨骏、高树中、齐瑞、吴强、石现、孙建华、倪光夏、何丽云、王频、车戬、陈以国、裴景春。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ZYYXH/T
175-2010.
引言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 药酒》 自2010年发布以来,广泛应用于各类医疗和养生保健机构,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原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本标准是对ZYYXH/T 175-2010《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药酒》的修订和完善。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药酒》 是对药酒的制作和使用进行的统一规定, 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和亚健康专业调理机构,因此,本次修订更加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修订后的标准更加的规范化,更具有安全性,能够更好的推广和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