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常用中药材
A1 补气药 常用药材有人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大枣和甘草等。这类中药具有培补元气、益气健脾、健脾补肾、养气补气的功能,用于滋补和调理因气虚引起的诸证(如心气虚、脾气虚、肺气虛、肾气虚等)。
A2补阳药 常用药材有鹿茸、鹿角胶、淫羊蕾、巴戟天、仙茅、肉苁蓉、杜仲、续断、补骨脂、菟丝子、阳起石、沙苑子、蛤蚧等。这类中药具有补肾壮阳、健脾补肾、益气温阳作用,用于滋补和调理各种阳虛证(如心阳虚、肾阳虛、脾阳虚等)。
A3补血药 常用药酒有阿胶、当归、熟地黄、龙眼肉、何首乌、楮实子等。这类中药具有补血填精、补血活血、补气生血的功效,用于滋补和调理各种血虚证(如心血虚、肝血虚、心肝血虛、心脾血虛等)。
A4补阴药 常用药材有沙参、天冬、麦冬、枸杞子、玉竹、石斛、黄精、女侦子、墨早莲、桑葚等。这类中药具有培补阴液、滋肾养肝、滋补肝肾、养阴清热等功效,可滋补和调理诸阴虛证( 如肝阴虚、心阴虚、肺阴虚、肾阴虛、胃阴虛)。
A5收涩药 常用药材有五味子、肉豆蔻、覆盆子、山茱萸、金樱子、芡实、莲子等。主要作用是收敛固涩,能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止遗止带等。
A6解表祛风寒药 常用药材有桂枝、防风、生姜、白芷、细辛、羌活等。这类中药辛温,能发散肌表风寒,用于风寒证。
A7发散风热药 常用药材有薄荷、葛根、蒡子、蔓荆子、菊花等。这类中药具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证。
A8清热药 这类中药具有泻火、凉血、解毒和清虛热作用。清热药分为以下五类: A8.1清热泻火药 常用药材有知母、栀子、决明子、竹叶等。主要用于祛实热。 A8.2清热燥湿药 常用药材有苦参、黄芩、黄柏、白鲜皮等。主要用于祛湿热。 A8.3清热解毒药 常用药材有板蓝根、金银花、鱼腥草、野菊花、马齿苋、绿豆等。主要用于祛肿毒、丹毒。 A8.4清热凉血药 常用药材有生地黄、赤芍、牡丹皮、紫草等。主要用于调理营分、血分等实热证。 A8.5清虚热药 常用的有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等。主要用于调理肝肾阴虛、虛火内扰所致的诸证。
A9祛风湿药 这类中药是预防和调理风湿痹证的要药,有以下三类: A9.1祛风湿寒药 常用药材有威灵仙、川乌、草乌、独活、木瓜、松节、松叶、蕲蛇、金银白花蛇、乌梢蛇等。 A9.2祛风湿热药 常用药材有防已、秦艽、雷公滕、稀莶草、穿山龙等。 A9.3祛风湿、强筋骨药 常用药材有狗脊、桑寄生、五加皮等。
A10活血化瘀药 常用药材有丹参、红花、川芎、桃仁、牛膝、益母草、骨碎补、鸡血藤、月季花等。主要用于调理血瘀诸证。
A11止血药 常用药材有地榆、三七、白茅根、白芨、侧柏叶、艾叶、炮姜等。主要用于调理多种出血证。
A12温里药 常用药材有肉桂、制附子、千姜、丁香、吴茱萸、花椒、高良姜等。这类中药有温里祛寒、温经止痛作用。
A13理气药 常用药材有陈皮、木香、枳实、沉香、青皮、檀香、玫瑰花、薤白等。这类中药有行气、降气、解郁、散结作用。
A14利水化湿药 A14.1化湿药 常用药材有苍术、砂仁、豆蔻等。这类中药有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醒脾化湿作用。 A14.2利水渗湿药 常用药材有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地肤子和萆蘚等。这类中药有利尿通淋、利水消肿、利湿退黄作用。
A15其他 常用药材有朱砂、酸枣仁、柏子仁、远志肉、灵芝等,用于安神;天麻、全蝎、蜈蚣等,用于息风止疼;山楂用于健胃消食;石莒蒲用于开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