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两味药名的中药成语典故●蟾宫折桂(郤诜丹桂、昆山片玉)暨桂月玉兔科考意象 ... ...

2024-9-14 20:32| 发布者: 中医天地| 查看: 243| 评论: 0

摘要: 蟾宫折桂表义指折得或摘取月亮上的桂枝或(和)桂花或(和)桂子;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引申为获得很大的成就或很高的荣誉,多指金榜题名;还指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获得冠军,社会生活中人们参加各种考试中取得较好的 ...


这得道飞升之事,在世人看来,追求仕途似乎也是如此:学人必须坚持不懈、宁神致远、孤标无尘、德高为深,十年一剑而一飞冲天等;要有稀世才华,也要耐得住寂寞,远离韶音繁华;似“清静无为”,也要心无旁骛,有所作为。 文人们从肉桂的气之辛烈沁甘,生于万壑千岩,四季常青而秋绽,花色淡雅而香远,寓寄了馨香致远、耿介傲直、高远绝尘三个意象,这正是读书人应该追求和具有的君子之德。如此,“折桂”就意味着跟天生仙种的“桂”熏染一体了,多高尚了得!

通常,金秋时节“百花杀”而菊未妍,人们普遍会被花期在农历八九月的木犀科桂即通常所说的桂花所吸引。虽然它是株高在3米至5米的灌木,且枝干无香,只有开花时香气清远,但关键在前面已介绍过的与月桂的花序较像,还有大家都是凌寒不凋、四季长青——长寿永宁(此为神仙特质),则中秋佳节对花观月,这良辰美景、赏心悦目之时,人们的脑海中便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桂花,便是(樟科)“月桂”,只不过思绪已飞到那传说中的月中仙桂而已。此又生出木犀桂花之脱俗绝尘的人格意蕴,恰通过“高远绝尘”跟樟科桂树的诸般寓意“无缝”承袭,尤其是唐宋之际如此——写的是都是桂,但以“九里香”木犀之形而内涵了樟桂(肉桂)的所有之神。从只可望月才能意观的奇株仙葩的仙桂,到地上肉眼可见、俗鼻可闻的姿逸香清的木犀,恍惚间已是同时寄赋了《本经》所述的肉桂“久服通神”之能,是不是有种都有了两者均是不染尘俗的仙物之感?

而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大考“乡试”正是每隔三年于“桂子飘香”的秋季开考,故也叫“秋闱”。枯灯黄卷,有的甚至“凿壁借光”、“刺股悬梁”好几载,终于舟车劳顿地赶到州府进行“万人挤过独木桥”之举。中榜及第者,十年寒窗鄙如鲤,一旦伊阙化从龙。犹如“万般修炼,一遭飞天”的羽化登仙,那轻盈、那快意,无法言表。是不是刹那间有种修得神功渡劫成功后的感觉:仙乐萦绕,霞光闪耀,神鹤翩舞,天际任翔。

在那万物萧瑟的秋天,最引人注目、吸人鼻嗅的便是有“仙友”之称的金秋娇子木犀,怎不想趋近“折”上一把,那枝皮与金粟,挨着、闻着香体又醒神,好不惬意?!攸忽间,跟到那月亮之上“蟾宫”拜嫦娥、玩玉兔、取桂枝似乎无别,也是人随意至,翩跹极乐。

其实,在中国古代,桂花树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往往被视为科举中第的吉兆。不少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每当应举或(和)科举考试时,应试者及其家属亲友都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称为广寒糕,相互赠送,取广寒高中之意。 

说完“桂”,再来说“蟾”。蟾别称有蟾诸、去甫、癞虾(/蛤)蟆、石蚌等,以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全体入药,性味辛、凉,归心、肝、脾、肺经,解毒散结、消积利水、杀虫消疳,主痢疽、疔疮、发背、瘰疬、恶疮、癥瘕癖积、膨胀、水肿、小儿疳积、破伤风、慢性咳喘等。而其蟾涂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物经加工而成的叫蟾酥,甘、辛、温,入心、胃经,解毒、消肿、止痛、辟秽、强心、开窍醒神,主痈疽疔疮、咽喉肿痛、风虫牙痛、牙龈肿烂、痧症腹痛、小儿疳积、发背、瘰疬、心衰、中暑神昏等。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明代缪希雍撰《神农本草经疏·卷二十二》载,“(蟾蜍)禀土金之精气,上应月魄,性亦灵异……其主痈肿、阴疮、阴蚀、疽疠、恶疮、猘犬伤疮者,皆热毒气伤肌肉也”。其虽毒,但可以毒攻毒,蟾蜍、尤其蟾酥现代可用于白血病等癌症治疗。

那么这与蛇、蝎、蜈蚣、壁虎(或蜘蛛)共称“五毒”的蟾蜍,是怎么变成象征长生、吉祥之物的转换,又跟月亮怎么关联上的的呢?实际上蟾蜍的冬眠的习性被古人看作是能够“死而复生”, 于是在它身上寄托了永生信仰。蟾蜍的“死而复生”与月亮周而复始的盈缺变化带有相近的内涵,同时又通过前文提到的嫦娥奔月神话故事明确建立起来。前面的版本是私服神药受罚成蟾,而还有一说——《古今事文类聚》转引汉代张衡《灵宪》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旦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如此,从实,蟾入药可救人性命,与桂助长生有殊途同归;从虚,同桂皆仙种,都是难得而又让人神往艳慕,没有绝高修为则不可得。入得那仙境之月亮,即像题得了科举之金榜。这样来讲,“桂林一枝”、 “郤诜折桂”、“蟾宫折桂”等比喻科举考试高中自是入情入理。

 

再来说郗诜提到的“昆山之片玉”之“昆山”。它可不指别的地方,仅指连草原游牧民族都敬拜的充满传说的昆仑山。这昆仑山在古代被认为是世界的边缘,且一直被传说为神山,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它被认为是“万山之祖”, 不光因其巍峨雄伟,有奇花异木、珍禽瑞兽,还因它众所皆知盛产美玉,连皇帝和神仙都将其作为长生不老的灵妙之物,由此被赋予了极为神秘的色彩。于是,人们冠以昆仑山“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的美誉。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居住在仙境“瑶池”。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称西域的山为“群玉之山”, 这“群玉之山”便是昆仑山;其载周穆王西政至昆仑山,“穆王八骏渡赤水,昆仑瑶池会王母”,并“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山海经》载昆仑山满山是玉,居住在此的各路神仙琢成玉井,砌成玉台,筑成玉楼......历史文献《竹书纪年》载:“帝舜九年,西王母之来朝,献白环玉块。”《晋书·律志》有记,舜时西王母曾献韶华之管,以玉为之。《史记》载昆仑山“其山多玉石”,《千字文》也说“玉出昆岗”。

玉,性味甘平,归肺、胃、心经,润肺清胃、除烦止渴、镇心、明目,主喘息烦满、消渴、惊悸、目翳、丹毒。最早以“玉泉”名收录于《神农本草经》上品,载:味甘平,主五藏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久服耐寒暑,不饥渴,不老神仙。也就是“玉”也是修仙长生不老药之必用。《抱朴子·仙药》:“得于阗国白玉尤善”。 阗[tián]国,即今天新疆和田一带,这是古代非常难以到达的地方。也就是千好万好,就是很难得到这种。

 由此,有词“昆玉”,本指昆仑山的美玉,有时也用以比喻意趣高洁、文章精美和人才杰出等。

 

分别讲完了郗诜的“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的“桂”和“昆山”后,我们再来本其全句内涵:其意思说自己很有才能,但也有秉承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抬自己,不如一起抬”的精神——自己也只是那沁人心脾的桂树一枝,还多着这样的桂枝呢;或者只是“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的“群玉之山”即昆仑山里的一块玉而已,其它美玉也多着呢。这个表达,既肯定了自己,也间接捧了晋武帝麾下别的人也是能臣干吏,那个晋武帝的侍中大概是有讨好(晋武帝)或者嫉妒(郗诜)的心理,只重“天下第一”,主观上没注意或者客观上恶意没领会郗诜“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更隐含表达的内涵。

这前半句浓缩成成语“桂林一枝”,后半句浓缩成成语“昆山片玉”,或这整句浓缩成成语“桂林片玉”,都表达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用来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部分,珍贵稀有之物;也比喻出类拔萃、独领风骚的难得人才,赞美人才难得而可贵。

郗诜应举荐的策问对答“泰始贤良策”确实很有水平,在迁任雍州刺史时的“东堂问对”这个典故中,郗诜以稀世的珍宝比喻其出众的才华。不仅体现了郄诜的才学出众、出类拔萃,也寓意着金榜题名、进士及第的吉祥寓意。因此,据此提炼出的“郤诜折桂”这一成语不仅是对郄诜个人成就的纪念,也成为了后世对科举成功者的美好祝愿和赞誉。

 当然,本指折得桂枝、比喻科举时代指考取进士的“折桂”,现多借指竞赛或考试获得第一名。与此词类同的“丹桂”,本指桂树中的一种,后常因传说月中有桂树而用于月亮代称,更多的用以指代人才,常见于与成语“郤诜折桂”相近的“郤诜丹桂”或“郗诜丹桂”,同指科举及第,获得功名。具体“丹桂”跟“折桂”还是有别,“丹桂”具体表义:1)其本意是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中“桂有三种:叶如柏叶,皮赤者为丹桂”所表的桂树的一种;2)而成月亮的代称,见宋·葛胜仲《虞美人》:“一轮丹桂窅窊[yǎo wā]树,光景疑非暮。”3)因旧称人子曰“桂子”而比喻子息(即子嗣、子女),明·高明《琵琶记·牛相教女》:“回首庭前,凄凉丹桂好伤怀。”4)比喻秀拔的人才;5)旧时称科举中第为折桂,因以丹桂比喻登科及第的人。 唐·黄滔 《寓题》诗:“损生莫若攀丹桂,免俗无过咏紫芝。”

 

 

声明:龙行天独发中医启疾光网,转载须注明出自启疾光网,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