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乌 Aconiti Kusnezoffii Radix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 【产地】主产于东北、华北各省。 【采收加工】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长2~7cm,直径0.6~1.8cm。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极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和数个瘤突状侧根。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气微,味辛辣、麻舌。(图5-30)
图5-30 草乌 【显微鉴别】横切面:①后生皮层为7~8列棕黄色栓化细胞;②皮层有石细胞,单个散在或 2~5个成群,类长方形、方形或长圆形,胞腔大;③内皮层明显。④韧皮部宽广,常有不规则裂隙,筛管群随处可见。⑤母根形成层外侧有韧皮纤维群。⑥形成层环呈不规则多角形或类圆形。⑦木质部导管1~4列或数个相聚,位于形成层角隅的内侧,有的内含棕黄色物。⑧髓部较大。⑨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图5-31)
图5-31 草乌横切面 1.后生皮层 2.石细胞 3.内皮层 4.筛管群 5.韧皮纤维群 6.形成层 7.导管 8.髓 9.薄壁细胞(示淀粉粒) 【成分】根含总生物碱为0.70%~1.3%,其中主要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杰斯乌头碱(jesaconitine)、异乌头碱(isoaconitine)及北草乌碱等。 【检查】杂质(残茎)不得过5.0%,总灰分不得过6.0%,水分不得过12.0%。 【含量测定】按《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乌头碱(C34 H47 NO11)、次乌头碱(C33 H45 NO10)和新乌头碱(C33 H4 5 NO11)的总量应为0.10%~0.50%。 【功效】性热,味辛、苦;有大毒。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附注】据报道,全国各地区曾有同属21种植物的块根作草乌用,主要有:①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主产于中南、西南各地,野生,根呈纺锤形至倒卵形,表面灰褐色,有皱纹及突起的侧根痕。②黄草乌A.vilmorinianum Kom.,产于云南、贵州等地,表面黑褐色,有多数纵皱纹,末端尖细而稍弯曲。含总生物碱约0.43%。③多根乌头A.karakolitum Rap.,产于新疆,含总生物碱可达0.6%,块根3~4个或更多,呈链状合生,表面棕褐色。④瓜叶乌头A.hemsleyanum Pritz.,四川、湖北部分地区药用,块根呈圆锥形,直径约1cm,表面深棕色。以上均非正品。 (中药鉴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