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40 黄连 1.味连 2.雅连 3.云连 图5-41 黄连(味连)横切面 1.鳞叶组织 2.木栓层 3.根迹维管束 4.石细胞 5.中柱鞘纤维 6.韧皮部 7.形成层 8.木质部 9.髓 【显微鉴别】味连横切面: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其外有表皮,常脱落。②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黄色,另有根迹维管束。③中柱鞘纤维成束,木化,或伴有少数石细胞,均显黄色。④维管束外韧型,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细胞均木化,木纤维较发达。射线宽窄不一。⑤髓部均为薄壁细胞,无石细胞。(图5-41) 雅连 与味连相似,但髓部有石细胞。 云连 皮层、中柱鞘部位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粉末:味连黄棕色或黄色。①石细胞为类方形、类圆形、类长方形或近多角形,直径25~64μm,长至102μm,黄色,壁厚,壁孔明显。②中柱鞘纤维黄色,纺锤形或梭形,长136~185μm,直径27~37μm,壁厚。③木纤维较细长,壁较薄,有稀疏点状纹孔。④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厚,有纹孔。⑤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细胞长方形或长多角形,壁微波状弯曲,或作连珠状增厚。⑥导管为网纹或孔纹,短节状。⑦淀粉粒多单粒,类圆形,直径2~3μm。雅连与味连相似,但石细胞较多,金黄色。(图5-42) 图5-42 黄连粉末 A.味连 B.雅连 1.石细胞 2.中柱鞘纤维 3.木纤维 4.木薄壁细胞 5.鳞叶表皮细胞 6.导管 7.淀粉粒 【成分】三种黄连均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berberine),呈盐酸盐存在,含量 5.2%~7.69%;其次为黄连碱(coptisine)、甲基黄连碱(worenine,云连无)、巴马汀(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表小檗碱(epiberberine)。此外,尚含木兰碱(magnoflorine)、8-氧化黄连碱(8-oxo-coptisine)、氧化小檗碱(oxyberberine)、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noroxyhydra-stineine)等。酚性成分有阿魏酸、绿原酸、3,4-二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3-羧基-4-羟基苯氧葡萄糖苷、2,3,4-三羟基苯丙酸等。据研究黄连碱为黄连的特征性成分。据测定黄连中小檗碱含量以栽培六年者最高。
【理化鉴别】①取本品粉末0.25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0.2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三乙胺(3∶3.5∶1∶1.5∶0.5∶1)为展开剂,置用浓氨试液预饱和2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4个以上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②取粉末或薄切片置载玻片上,加95%乙醇1~2滴及30%硝酸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硝酸小檗碱)。 【检查】总灰分不得过5.0%,水分不得过14.0%;饮片总灰分不得过3.5%,水分不得过12.0%。 【浸出物】按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稀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5.0%。 【含量测定】按《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味连含小檗碱(C20 H17 NO4)不得少于5.5%,表小檗碱(C20 H17 NO4)不得少于0.80%,黄连碱(C19 H13 NO4)不得少于1.6%,巴马汀(C21 H21 NO4)不得少于1.5%;雅连含小檗碱不得少于4.5%;云连含小檗碱不得少于7.0%;饮片含小檗碱不得少于5.0%,含表小檗碱、黄连碱和巴马汀的总量不得少于3.3%。 【功效】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附注】除上述三种外,还曾有多种同属植物根茎作黄连用,主要有:峨眉野连Coptis omeiensis (Chen)C.Y.Cheng,野生于四川、云南地区。根茎结节密集,无“过桥”,鳞叶较多,常带有部分叶柄。短萼黄连C.chinensis Franch.var.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产于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别名土黄连,主为野生。根茎略呈连珠状圆柱形,多弯曲,无“过桥”。以上均非正品。 (中药鉴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