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胡 Bupleuri Radix 原名茈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苏颂谓:“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坚硬,微有细线。叶似竹叶而稍紧小,亦有似邪蒿者,亦有似麦门冬而短者。七月开黄花。根淡赤色,似前胡而强。”李时珍谓:“茈胡生山中,嫩则可茹,老则采而为柴,故苗有芸蒿、山菜、茹草之名,而根名柴胡也。”又谓:“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入药亦良,南土所产者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强硬不堪使用。其苗有如韭叶者、竹叶者,以竹叶者为胜。其如邪蒿者最下也。”参照历代本草所叙及《证类本草》附图,据考证,古代本草中柴胡主要为柴胡属多种植物,北柴胡为现今所用的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银州柴胡为B.yinchowense
Shan et Y.Li.。本草中所指“红柴胡”包括狭叶柴胡及线叶柴胡。考证古本草所收柴胡有多种,多数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亦有其他科的混乱品种。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 【植物形态】柴胡为多年生草本,根常有分枝。茎丛生或单生,实心,上部多分枝,略呈“之”字形弯曲。基生叶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早枯;中部叶倒披针形或宽条状披针形,长3~11cm,宽0.6~1.6cm,有平行脉7~9条,下面具粉霜。复伞形花序,伞梗4~10,不等长;小总苞片5,披针形;小伞梗5~10,花鲜黄色。双悬果宽椭圆形,棱狭翅状。花期8~9月,果期9~10月。(图5-93)狭叶柴胡与上种主要区别:主根较发达,常不分枝;基生叶有长柄;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有平行脉5~7条;伞梗较多,小伞梗10~20。 【产地】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等省。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黑龙江等省。 图5-93 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 1.花枝 2.果实 3.果实横切面 图5-94 柴胡 1.北柴胡 2.南柴胡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晒干。 【性状鉴别】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常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呈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图5-94) 南柴胡圆锥形,根较细。根头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图5-94) 均以条粗长、须根少者为佳。 饮片 北柴胡呈不规则厚片。外表皮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和支根痕,切面淡黄白色,纤维性。质硬。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片。外表皮红棕色或黑褐色。有时可见根头处具细密环纹或有细毛状枯叶纤维。切面黄白色,平坦。具败油气。 【显微鉴别】北柴胡横切面: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其下为7~8层栓内层细胞。②皮层散有油管及裂隙。③韧皮部有油管,射线宽,筛管不明显。④形成层成环。⑤木质部导管稀疏而分散,在其中间部位木纤维束排列成断续的环状,纤维多角形,壁厚,木化。(图5-95) 图5-95 柴胡(柴胡)横切面 1.木栓层 2.皮层 3.韧皮部 4.油管 5.韧皮射线 6.木纤维群 7.形成层 8.木质部 9.木射线 南柴胡与北柴胡主要区别:①木栓层由6~10列木栓细胞排列成整齐的帽顶状。②皮层油管较多而大。③木质部导管多径向排列,木纤维少而散列,多位于木质部外侧。 北柴胡粉末:灰棕色。①木纤维成束或散在,无色或淡黄色。呈长梭形,直径8~17μm,初生壁碎裂成短须状,纹孔稀疏,孔沟隐约可见。②油管多碎断,管道中含黄棕色或绿黄色条状分泌物。周围薄壁细胞大多皱缩,细胞界线不明显。③导管多为网纹、双螺纹,直径7~43μm。④木栓细胞黄棕色,常数层重叠。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壁稍厚,有的微弯曲。此外,尚有茎髓薄壁细胞及茎、叶表皮细胞。(图5-96) 图5-96 柴胡(柴胡)粉末 1.木纤维 2.油管碎片 3.导管 4.木栓细胞 5.薄壁细胞(茎髓) 南柴胡粉末:黄棕色。木纤维直径8~26μm,有的初生壁碎裂,并有稀疏螺纹裂缝;油管含淡黄色条状分泌物;双螺纹导管较多见;叶基部纤维直径约至51μm,有紧密螺状交错裂缝。 【成分】柴胡除含挥发油、皂苷外,尚含多元醇、植物甾醇、香豆素、脂肪酸等成分。地上部分含有黄酮。 北柴胡 含挥发油0.15%,油中主成分为δ-荜橙茄烯、(+)-香芹酮、反式-葛缕醇、反式-石竹烯。另含柴胡皂苷(saikosaponin)a、c、d,柴胡皂苷S1(saikosaponin
S1)。近年又分得柴胡皂苷b2、b3、f、t、v和2″-O-乙酰柴胡皂苷b2、2″-O-乙酰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t和v是新化合物。 南柴胡 挥发油中有香橙烯、异冰片、樟烯、顺式-石竹烯、α-胡椒烯、β-榄香烯、葎草烯、柠檬烯、里哪醇、绿叶烷等。 【理化鉴别】①取粉末0.5g,加水10mL,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检查皂苷) ②取北柴胡粉末0.5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北柴胡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乙醇-水(8∶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检查】总灰分不得过8.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水分不得过10.0%。 【浸出物】按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1.0%。 【含量测定】按《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柴胡含柴胡皂苷a(C42 H68 O13)和柴胡皂苷d(C42 H68 O13)的总量不得少于0.30%。 【功效】性微寒,味辛、苦。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附注】①柴胡属植物在我国约有30多个种。如东北和华北地区用兴安柴胡Bupleurum sibiricum Vest,西南地区用竹叶柴胡(膜缘柴胡)B.marginatum Wall.ex DC.,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用银州柴胡B.yinchowense Shan et Y.Li,考证认为,古代本草记载的品质最佳的“银州柴胡”即为此种。 ②大叶柴胡B.longiradiatum
Turcz的干燥根茎,分布于东北地区和河南、陕西、甘肃、安徽、江西、湖南等省。根茎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使用。 ③柴胡地上部分或带根的全草,商品称“竹叶柴胡”,茎叶中含芸香苷、皂苷和挥发油等。 (中药鉴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