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 参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谓:“今近道处处有之。茎方有毛,紫花。”苏颂谓:“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随州皆有之。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方有棱,青色。叶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至九月开花成穗,红紫色,似苏花。根赤色,大者如指,长尺余,一苗数根。”李时珍谓:“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毛。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以上所述与现时药用之丹参形态相符。 【来源】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株密被柔毛。根呈圆柱形,有分枝,砖红色。茎方形,多分枝。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对,顶端小叶较大,小叶呈卵形,边缘具锯齿。轮伞花序集成多轮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花紫色,苞片披针形;花萼钟形,二唇形,上唇全缘,下唇裂为二齿;花冠紫蓝色,冠檐二唇形,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花冠筒内有毛环;能育雄蕊2,生于下唇中下部。小坚果4,黑色。花期5~8月,果期8~9月。(图5-106) 【产地】主产于安徽、江苏、山东、四川等省。栽培或野生。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泥沙、须根,晒干。 【性状鉴别】根茎粗短,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1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可见黄白色导管束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图5-107) 图5-106 丹参Salvia m iltiorrhiza Bge. 1.植株上部 2.花萼 3.花解剖 图5-107 丹参 栽培品 较粗壮,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纹,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 以条粗壮、紫红色者为佳。 饮片 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切面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有的呈角质样,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涩。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①木栓层4~6列细胞,有时可见落皮层组织存在。②皮层宽广。③韧皮部狭窄,呈半月形。④形成层成环,束间形成层不甚明显。⑤木质部8~10多束,呈放射状,导管在形成层处较多,呈切向排列,渐至中央导管呈单列。⑥木质部射线宽,纤维常成束存在于中央的初生木质部。(图5-108) 图5-108 丹参(根)横切面 1.木栓层 2.皮层 3.韧皮部 4.形成层 5.木质部 6.射线 粉末:红棕色。①石细胞呈类圆形、类三角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4~70μm,长至257μm,壁厚5~16μm,有的含黄棕色物。②导管为网纹和具缘纹孔,网纹导管分子长梭形,网孔狭细,穿孔多位于侧壁。③木纤维长梭形,多成束存在,纹孔斜裂缝状或十字状。④木栓细胞黄棕色,表面类方形或多角形,壁稍厚。(图5-109) 图5-109 丹参粉末 1.石细胞 2.导管 3.木纤维 4.木栓细胞 【成分】含结晶性菲醌类化合物:丹参酮Ⅰ(tanshinoneⅠ)、丹参酮ⅡA、丹 参 酮 ⅡB、 隐 丹 参 酮(cryptotanshinone)、 羟 基 丹 参 酮(hydroxytanshinone)、 丹 参 酸 甲 酯(methyltanshinonate)、二氢丹参酮Ⅰ(dihydrotanshinoneⅠ)等及其异构体,其中隐丹参酮是抗菌的主要有效成分。 水溶性成分中含酚酸类化合物,主要有丹参酸甲,又称丹参素,即3,4-二羟基苯基乳酸(3,4-hydroxybenzyl lactic acid),丹参素乙、丙等,以及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丹酚酸 A、B (salvianolic acid
A、B)等。从丹参中还分离得到2-异丙基-8-甲基菲-3,4-双酮(2-isopropyl-8-methylphenanthrene-3,4-dione)和丹参螺旋缩酮内酯(danshenspiroketallactone)。前者抗凝集作用比隐丹参酮强。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mL,超声处理15分钟,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丹参酮ⅡA、丹酚酸B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分别含0.5mg和1.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三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6∶4∶8∶1∶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分别在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检查】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水分不得过13.0%;饮片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铅不得过5mg/kg;镉不得过0.3mg/kg;砷不得过2mg/kg;汞不得过0.2mg/kg,铜不得过20mg/kg。 【浸出物】按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测定,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35.0%;按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5.0%。饮片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1.0%。 【含量测定】按《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丹参酮ⅡA(C19 H18 O3)、隐丹参酮(C19 H20 O3)和丹参酮Ⅰ(C18 H12 O3)的总量不得少于0.25%。含丹参酚酸B(C36 H30 O16)不得少于3.0%。 【功效】性微寒,味苦。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附注】同属植物中下列品种在少数地区亦作丹参用:①南丹参Salvia bowleyana Dunn,产于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根呈圆柱形,直径0.5cm。表面灰红色或橘红色。质较坚硬。根横切面可见木质部束7~9个。②甘西鼠尾S.przewalskii Maxim.,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省,药材名甘肃丹参。根呈圆锥形,直径1~4cm。表面暗紫红色,根头部常见1至数个茎基从生。根扭曲呈辫子状,外皮脱落部分显红褐色。根横切面:维管束稍偏于一侧。木质部导管3~4行切向排列,木纤维位于导管周围。③褐毛甘西鼠尾S.przewalskii Maxim.var.mandarinorum(Diels)Stib.,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从云南产的褐毛甘西鼠尾根中,分离出新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紫丹参甲、乙、丙、丁、戊、己素等(przewaquinone A、B、C、D、E、F),抗动物肿瘤活性和抑菌作用比隐丹参酮强。其性状同上种,多与上种混用。④三叶鼠尾S.trijuga Diels,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根茎短,下生数条圆形的根,砖红色。⑤白花丹参S.miltiorrhiza Bunge f.alba C.Y.Wu,分布于山东。根茎短,下生数根。根长圆柱形,直径0.1~0.7cm,有的有分枝,须根多。其外表、纹理、颜色、断面、气味同丹参。以上均非正品。 (中药鉴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