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药名词翻译注释赏析

2024-10-14 22:26| 发布者: 国正行| 查看: 61| 评论: 0

摘要: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该词为最早的《浣溪沙》,是“艳情”题材,为典型的“香奁体”词。全词共六句,从头到尾都在描绘女子晓起的衣着 ...

浣溪沙1

唐·韩偓

 

宿醉2离愁慢3髻鬟4,六铢衣5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6

罗袜况兼金菡萏7,雪肌仍是玉琅玕8,骨香腰细更沈檀9

 

 

【注释】

1、浣溪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小庭花”、“ 减字浣溪沙”、“ 东风寒”、“和清风”等。

2、宿醉:隔夜犹存的余醉。

3、慢:胡乱,随便。

4、髻鬟(jì huán):环形发髻。古代中国妇女发式。

5、六铢衣:中国古代计量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六铢极言其轻。也指仙人之衣。

6、青鸾:本指青鸟,是古代传说中能帮人传递信息的仙鸟。这里是镜子的美称。源出刘敬叔《异苑》卷三载:“罽()宾王有鸾鸟,不鸣,悬镜以映之,则睹影而鸣。”故用来借代指镜子。传说鸾鸟喜群,用镜子对照,见影辄舞,所以叫鸾镜。出土文物的唐代铜镜多铸有鸾凤纹饰。青鸾有时也指青鸾发簪。

7、菡萏(hàn dàn):古人称未开即含苞待放的莲花,即花苞。也就是睡莲科植物莲的花蕾,别名有荷花、水花、芙蓉、芙蕖等。作药为性味苦甘、平,归心、肝经,散瘀止血、去湿消风,主损伤呕血、血淋、崩漏下血、天泡湿疮、疥疮瘙痒。

8、玉琅玕(láng gān):琅玕本指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实似珠;也指似珠玉的美石。因古代用美玉制成的挂在腰间的配饰,其形状类似珠子,因此得名。通常挂在腰间,不仅具有美观的作用,还能压住裙摆,保持衣裙的服帖和整洁。它在古代被视为珍贵、美好的象征,常用于装饰和显示身份。在文献和诗词中,玉琅玕常被描绘为女性重要的装饰品,因它在行走时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增添了女性的优雅和风韵,增加了女性的魅力

9、沈檀:“檀”指人时为檀郎。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的潘岳([247-300] ,字安仁,亦名安)的小名“檀奴”, 因其姿仪美好,风度潇洒,深受当时众多女性的喜爱,后来“檀郎”逐渐成为妇女对夫婿或所爱慕的男子的美称。潘岳在文学上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而古代,故作药时指沉香与檀香。

 

【译文】

晚唐女子昨夜醉酒初醒,带着离别的愁绪慢慢整理环形的发髻。轻如蝉翼的衣服让她感觉有一点点发冷。她慵懒地搽敷腮红和涂描唇红、烦闷不声地用深青色颜料画眉后,遮上了青鸾镜(或:慵忪脸庞上的晒红、唇脂和眼线的不太鲜明的青色覆盖了整个青鸾镜面)。

她穿着的罗袜上面还装饰着金色的含苞待放的莲花。如雪一般洁白的肌肤跟那腰间配带的温润的玉琅玕一样。她的身子骨散发着香气,腰部纤细,却更加喜欢檀香熏蕴、傍身(或:更是能让檀郎之类的人沉醉迷恋)。


 

【赏析】

本花间词的作者是晚唐诗人韩偓(842923年),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

该词为最早的《浣溪沙》,是“艳情”题材,为典型的“香奁[lián]体”词。“香奁体” 是一种以妇女身边琐事为题材的诗歌体裁,多绮罗脂粉之语,又称艳体。这种体裁起源于唐代,以韩偓的《香奁集》为代表,因其内容多描写妇女的生活和情感而得名。香奁体的作品通常充满细腻的情感,抒情风格细腻深曲,文辞丽美。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位宿醉后带有离愁别绪的女子形象。她容貌绝美,气质高雅,但又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使人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怜爱。

词上片主要描写因“离愁”而昨日醉酒后,今晨初醒的女子神态、发髻、衣服、妆容等内容。“愁”字点出女子的情绪,道出后面各种表现的原因。“慢”写出了女子的欲动还静的那种心不在焉。 “惹”即惹得、被招惹、让觉得,这把天气的似寒非寒与女子的灵动完美呈现。“寒”既表明了环境的冷暖,也烘托女子心底的寒凉感受。“慵”即慵懒、“闷” 即闷气不悦,是描写女子化妆时的精神状态,与“愁”“寒”相应。“红”和“翠”是形容词指代名词,指用于敷面和涂唇的胭脂红和画眉用的深青色颜料。“掩”是遮盖、覆盖的意思。古代铜镜用完之后就要用布帛遮盖起来,以防受潮生锈和镜面磨损。“青鸾”是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女子的高贵和美丽。

下片主要描写了女子腿脚、肌肤、体香、腰身,以体现女子的心性高洁与身姿妙曼。“菡萏”是含苞待放的莲花花蕾,体现了女子女红水平或(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再用“金”字进行修饰,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其高洁心性的赞美。“雪肌”描写了女子如雪洁白的肌肤,突出其肤白;“玉琅玕”本指仙树的如珠果实,是珍贵、美好的象征,作为女子的腰间美玉配饰,增添了女性的优雅和风韵。“仍是”突出女子的肌肤能与美玉浑然一体,表现了女子的高雅气质和润洁肤质,这是对其美貌的极高赞誉。 “骨香”和“沈檀”从嗅觉感受入手描写,前者与“腰细”一起道出了女子的高贵与美丽的体态,后者写女子如此香艳还不知足,还是特别喜欢檀香熏蕴或者傍身。

全词共六句,从头到尾都在描绘女子晓起的衣着打扮体态,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全方位描写了女性,以雕琢的文辞表现了女子的形态美和装饰美,但更重的是她的“离愁”,因离愁而醉酒、慵懒,失了生活的趣味却又止不住“更沉檀”即重脂涂粉,看似享受却掩饰着内心的苦涩。全词描写细腻,造语精工,含而不露,香艳华丽。    

其实,上片最后一句即“慵红闷翠掩青鸾”,也有人理解成:女子面容带着一丝慵懒的醉酒后尚存的红晕,翠色的首饰(可能是耳环或发饰)被闷在发髻中或者穿着翠色衣服,只露出一点青鸾钗头的装饰。这在笔者看来是对原词理解有偏差。如果要作此解,应至少将首句的快慢的“慢”改成散漫的“漫”,也就是描写这女的早上一起来就闷坐着什么也没干的情形。还有一种理解差异在“掩”,到底是用完铜镜后用布帛遮盖、包裹放置,还是说词人做“面部妆容特写”,即由于女子有离愁怨气化妆时不太认真,从而以第三人视角看是“女子慵忪脸庞上的晒红、唇脂和眼线的不太鲜明的青色覆盖了整个青鸾镜面”?

全词最后一句中的“沈檀”,笔者觉得是否,也可以作另一解——连檀郎都要沉迷,反衬女子的酥香妙曼魅力?即“沈”为沉迷,“檀”即才貌双全的四大美男子之一的西晋潘安。

另外,要说明的是,这首词也算是嵌入体药名词。每句至少含有一味中药,依次为能锥栗(“醉离”谐音)、芦竹(“六铢”谐音)、竹衣(“铢衣”谐音)、芫青或岩青或岩青菜(“掩青”谐音)、青兰或青蓝(“青鸾”谐音)、菡萏、青琅玕或者龙涎香、鸡骨香或谷香(“骨香”谐音)、沉香和檀香,等。下面就把不常见的以上几味药简略介绍如下:

1)锥栗:壳斗科锥栗,以壳斗、叶和种子入药。别名有栲栗、山椎、锥子树、勒翠、桂林栲、米锥栗。其种子甘平;健胃补肾,除湿热,主肾虚、痿弱、消瘦乏力。

2)芦竹:禾本科芦竹属植物芦竹,以根状茎及嫩笋芽入药。别名有芦荻竹、芦竹笋、芦竹根、楼梯杆。性味苦甘、寒;清热泻火,用于热病烦渴、风火牙痛、小便不利。

3)竹衣:为禾本科植物金竹秆内的衣膜。别名金竹衣。治喉哑劳嗽(《景岳全书》)。

4)芫青:为芫青科动物绿芫青的全虫。别名有芫蜻、青娘子、青娘虫。《中华本草》载其性味辛、温,有毒;攻毒,破瘀,逐水;主治瘰疬,狂犬咬伤,血瘀经闭,水肿尿少。()

5)岩青:为卷柏科植物深绿卷柏的干燥全草。别名有大叶菜、梭罗草、地梭罗、金龙草、龙鳞草、锅巴草、地柏草、地侧柏、岩扁柏、虾麻叶、过路蜈蚣、大凤尾草、深绿卷柏。 性味苦、寒;归肝、胆、肺经;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用于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热淋涩痛,乳痈肿痛,风湿热痹,水火烫伤。

6)岩青菜:苦苣苔科植物鄂西粗筒苣苔的全草。别名有雅头还羊、丫头还阳。性味辛苦、平;祛风解表,解毒消肿;主治感冒头痛、筋骨疼痛、痈疮肿毒。

7)青兰:唇形科植物青兰的全草。性味辛苦、凉;疏风清热,凉血解毒;主感冒头痛、咽喉肿痛、咳嗽、黄疸、痢疾。

8)青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性味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烂喉丹痧、喉痹、咽肿、痄腮、火眼、疮疹、大头瘟疫、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9)青琅玕:为鹿角珊瑚科动物鹿角珊瑚群体的骨骼及其共肉。别名有石珠、青珠、石栏干。性味辛、平;祛风止痒,解毒,行瘀;治皮肤瘙痒、白秃、痈疡、产后瘀血内停、石淋。

10)龙涎香:又称琅玕、玉液、龙香、龙脑香,是一种宝贵的中药材料,与沉香、檀香、麝香一起构成 “沉檀龙麝”这中国“四大名香”。它是抹香鲸科动物抹香鲸的肠内分泌物的干燥品。性味味甘酸涩、温;归心、肝、肺、肾经;化痰平喘,行气散结,利水通淋;主喘咳气逆、胸闷气结、症瘕积聚、心腹疼痛、神昏、淋证。

11)谷香:正名为小茴香,又称怀香、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睾丸鞘膜积液

12)鸡骨香:以大戟科巴豆属植物鸡骨香的根入药。别名有鸡脚香、矮脚猪、黄牛香、驳骨消、滚地龙、透地龙。性味苦辛、温;归心、肾、肝、胃、肺经。理气止痛、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治脘腹胀痛、风湿痹痛、疝痛、痛经、咽喉肿痛及跌打肿痛。

 

声明:国正行中医药研究院出品,独发中医启疾光网,转载须注明出自启疾光网,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朱明馆下一篇:病中书怀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