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芩 Scutellariae Radix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苏颂谓:“今川蜀、河东、陕西近郡皆有之。苗长尺余,茎干粗如箸,叶从地四面作丛生,类紫草,高一尺许,亦有独茎者,叶细长青色,两两相对,六月开紫花,根如知母粗细,长四五寸,二月、八月采根暴干。”李时珍谓:“宿芩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芩……子芩乃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上述黄芩与今所用黄芩基本一致。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茎高30~120cm,自基部多分枝。叶对生,叶片披针形,长1.5~4cm,宽0.3~1.2cm,下面密被下陷的腺点;具短柄。总状花序顶生,常于茎顶再聚成圆锥花序,具叶状苞片。花偏向一侧,萼2唇形,果时增大;花冠蓝紫色或紫红色,二唇形,花冠管基部甚细,从基部作曲线向上弯曲;雄蕊4,稍露出,前对较长,后对较短,子房4深裂,生于环状花盘上。小坚果4,黑色,球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以山西产量较大,河北承德质量较好。野生为主,已开始栽培。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须根及泥沙,晒至半干,撞去外皮,晒干。 【性状鉴别】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顶端有茎痕或残留的茎基,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者称为“枯芩”。新根称“子芩”或“条芩”。气微,味苦。(图5-110)栽培品 较细长,多有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以条长、质坚实、色黄者为佳。饮片 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褐色。切片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图5-110) 图5-110 黄芩 1.药材 2.饮片 【显微鉴别】横切面:①木栓层外部多破裂,木栓细胞中有石细胞散在。②皮层与韧皮部界限不明显,有多数石细胞与韧皮纤维,单个或成群散在,石细胞多分布于外侧,韧皮纤维多分布于内侧。③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在老根中央,有栓化细胞环形成,栓化细胞有单环的,有成数个同心环的。④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图5-111) 粉末:黄色。①韧皮纤维甚多,呈梭形,长60~250μm,直径9~33μm,壁甚厚,孔沟明显。②木纤维较细长,两端尖,壁不甚厚。③石细胞较多,呈类圆形、长圆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长60~160μm,壁厚可至24μm。④网纹导管多见,具缘纹孔及环纹导管较少。⑤木栓细胞多角形,棕黄色。⑥木薄壁细胞及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有的中部具横隔。⑦淀粉粒单粒类球形,直径2~10μm,复粒由2~3分粒组成,少见。(图5-112) 图5-111 黄芩横切面 1.木栓层 2.皮层 3.石细胞及纤维 4.韧皮部 5.形成层 6.木质部导管束 7.木栓化细胞环 图5-112 黄芩粉末 1.韧皮纤维 2.木纤维 3.石细胞 4.导管 5.木薄壁细胞 6.韧皮薄壁细胞 7.淀粉粒 【成分】含多种黄酮类衍生物,其中主要有黄芩苷(baicalin,4.0%~5.2%)、汉黄芩苷(wogonoside)、千层纸素A葡萄糖醛酸苷(oroxylin aglucuronide)、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素(wogonin)、黄芩新素Ⅰ和Ⅱ(黄芩黄酮Ⅰ、Ⅱ)、千层纸素A(oroxylin A)、白杨黄素(chrysin)、2′,5,8-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2′,5,8-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可加黄芩素(koganebanacin)等约30种黄酮类化合物及4′,5,7-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7,2′,6′-三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2′,5,6′,7-四羟基双氢黄酮、双氢千层纸素等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并含有查尔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醇、挥发油、糖类、14种氨基酸。另含β-谷甾醇、油菜甾醇(camphesterol)、豆甾醇等。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与根的新老程度有关。如子芩中的黄芩苷、汉黄芩苷比枯芩高。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乙酸乙酯-甲醇(3∶1)的混合溶液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对照品,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1mg、0.5mg、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2μL及上述三种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0∶3∶1∶2)为展开剂,预饱和3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三个相同的暗色斑点。 【检查】总灰分不得过6.0%,水分不得过12.0%。 【浸出物】按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稀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40.0%。 【含量测定】按《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黄芩苷(C21 H18 O11)不得少于9.0%;饮片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0%。 【功效】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附注】下列同属植物的根曾在少数地区作黄芩用:①西南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的根,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使用,药材称“滇黄芩”。性状与黄芩相似,但老根木质部不枯朽。木栓层无石细胞,韧皮部既有纤维又有石细胞分布,中央无木栓环。根中含黄酮类成分,主要有汉黄芩素、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苷和滇黄芩素(hispidulin)即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②粘毛黄芩S.viscidula Bge.的根,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省区。老根中央红棕色。木栓层无石细胞,韧皮部无石细胞,有纤维束分布,中央有木栓环,环外侧有石细胞散在。从粘毛黄芩中分离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黄芩新素、穿心莲黄酮(andrographin)及粘毛黄芩素Ⅰ、Ⅱ、Ⅲ等成分。③甘肃黄芩S.rehderiana Diels的根,分布于山西、甘肃、陕西等省。根较细,老根中央暗褐色,枯朽。木栓层无石细胞,皮层有纤维及石细胞,韧皮部无纤维和石细胞分布,中央无木栓环。从甘肃黄芩中亦分离出多种黄酮类成分,如: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黄素、千层纸甲素A、甘肃黄芩素Ⅰ、甘肃黄芩苷元等。以上均非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