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 夏 Pinelliae Rhizoma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苏恭谓:“生平泽中者,名羊眼半夏,圆白为胜。然江南者大乃径寸,南人特重之,顷来互用,功状殊异。其苗似由跋,误以为半夏也。”苏颂谓:“二月生苗,一茎,茎端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生江南者似芍药叶。”《植物名实图考》记载:“有长叶、圆叶二种,同生一处,夏亦开花,如南星而小,其梢上翘如蝎尾。”历代本草多有记载,所述形态及附图的特征均与今所用半夏一致。《植物名实图考》所云长叶、圆叶应是半夏不同年龄的植株。本草中的由跋应是掌叶半夏。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ternata (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块茎球形,幼时单叶,2~3年后为三出复叶;叶柄长达20cm,近基部内侧和复叶基部生有珠芽。叶片卵状椭圆形,稀披针形,中间一片较大,长3~10cm,宽2~4cm,全缘;花单性同株,肉穗花序,花序下部为雌花,贴生于佛焰苞,中部不育,上部为雄花,花序先端延伸呈鼠尾状附属物,伸出佛焰苞外。浆果卵状椭圆形。花期5~7月,果期8~9月。(图5-144) 图5-144 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 1.植物全株 2.佛焰苞剖开后,示佛焰花序上的雄花(上)和雌花(下) 3.雄蕊 【产地】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贵州等省。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采挖,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 【性状鉴别】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图5-145) 以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图5-145 半夏 图5-146 半夏粉末 1.淀粉粒 2.草酸钙针晶 3.导管 【显微鉴别】粉末:类白色。①淀粉粒极多,单粒类球形或圆多角形,直径2~20μm,脐点短缝状、人字状或星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②草酸钙针晶较多,散在或成束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针晶长20~144μm。③导管为螺纹及环纹。(图5-146) 【成分】含β-谷甾醇-D-葡萄糖苷、琥珀酸、黑尿酸(高龙胆酸)(homogentisic
acid)及精氨酸(argin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等多种氨基酸和十八种微量元素。另含胆碱、烟碱、棕榈酸、没食子酸、油酸、微量挥发油、原儿茶醛等。原儿茶醛为半夏辛辣刺激性物质。据报道,还含左旋盐酸麻黄碱0.002%、半夏蛋白Ⅰ。又有报道,半夏的甲醇提取多糖组分具有PMN活化抗肿瘤作用。另含环二肽类成分。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挥至0.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丙氨酸对照品、缬氨酸对照品、亮氨酸对照品,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8∶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总灰分不得过4.0%,水分不得过14.0%。 【浸出物】按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测定,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9.0%。 【含量测定】按《中国药典》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本品含总酸以琥珀酸(C4 H6 O4)计,不得少于0.25%。 【功效】性温,味辛;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附注】①水半夏为同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iforme(Lodd.)Blume的块茎。主产广西贵县、横县。块茎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高0.8~3cm,直径0.5~1.5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与半夏粉末不同点:草酸钙针晶众多,一个细胞中常有数束呈不同方向交错排列,针晶长14~72μm,直径2μm。本品与半夏不同,不可代半夏使用。 ②河北、河南、山西、江苏、四川等省个别地区曾用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的小型块茎作半夏入药,非正品。 (中药鉴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