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皮 Fraxini Cortex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苏恭谓:“此树似檀,叶细,皮有白点而不粗错,取皮渍水便碧色,书纸看之皆青色者是真。”此为历史上最早观察荧光现象应用于鉴别药材的记载。根据历代本草图文记载,唐以前主要使用小叶梣的树皮,以后渐有白蜡树等的树皮。 【来源】为木犀科(Oleaceae)植物苦枥白蜡树 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szaboana Lingelsh.、宿柱白蜡树F.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植物形态】苦枥白蜡树 为乔木,高10m左右。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通常5片,宽卵形或倒卵形,顶端一片最大,长4~11cm,宽4~6cm,尾状渐尖或少有钝圆,边缘具钝锯齿,叶背沿叶脉有褐色柔毛,小叶柄对生处膨大。圆锥花序,花小,雄性花与两性花异株,通常无花瓣,花轴节上常有淡褐色短柔毛,花柱短,柱头浅裂2叉状。翅果扁平,倒披针形,翅长于果。花期5~6月,果期8~9月。(图7-21) 图7-21 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 1.果枝 2.雄花 3.两性花 4.果实 白蜡树 与上种相似,但小叶5~9枚,以7枚为多数,椭圆或椭圆状卵形,顶端渐尖或钝。花轴无毛,雌雄异株。 尖叶白蜡树 幼枝具毛茸。小叶通常5,叶片卵形,先端尾尖,基部广楔形,稍不对称。雄性花与两性花异株,柱头2深裂,钳形内弯。 宿柱白蜡树 幼枝无毛。小叶3~5,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雄性花与两性花异株,花柱细长,柱头2浅裂。 【产地】苦枥白蜡树主产于东北三省。白蜡树主产于四川。尖叶白蜡树、宿柱白蜡树主产于陕西。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剥取,晒干。 【性状鉴别】枝皮 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密布圆点状灰白色的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并可见马蹄形或新月形叶痕。内表面较平滑,黄白色或黄棕色。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味苦。(图7-22) 干皮 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易成层剥离呈裂片状。 本品热水浸出液呈黄绿色,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以条长、外皮薄且光滑者为佳。 饮片 呈长短不一的丝条状。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或黑棕色。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切面纤维性。质硬。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苦枥白蜡树树皮横切面:①木栓层为5~10余列细胞,部分内壁增厚,木栓化。②栓内层为数列多角形厚角细胞。③皮层较宽,有纤维及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群。④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及纤维束组成的切向排列的断续环带,内方纤维束及少数石细胞成层状排列,被射线分隔形成井字形。射线宽1~3列细胞。⑤薄壁细胞中含多数淀粉粒、草酸钙砂晶。(图7-23) 图7-22 秦皮(枝皮) 图7-23 秦皮(苦枥白蜡树树皮)横切面 1.木栓层 2.厚角细胞 3.皮层 4.石细胞群 5.纤维束 6.射线 【成分】苦枥白蜡树树皮中含有秦皮乙素(七叶树素aesculetin,在碱液中显蓝色荧光)及秦皮甲素(七叶树苷aesculin,在pH大于5.8的水液中呈蓝色荧光)等香豆精类成分,尚含鞣质、甘露醇及生物碱。宿柱白蜡树尚含丁香苷、宿柱白蜡苷。
【理化鉴别】取粉末1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及秦皮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二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或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6∶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硅胶GF254板置紫外灯(254nm)下检视,硅胶G板在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硅胶GF254板喷以三氯化铁试液-铁氰化钾试液(1∶1)的混合溶液,斑点变为蓝色。 【检查】总灰分不得过8.0%,水分不得过7.0%;饮片总灰分不得少于6.0%。 【浸出物】按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 8.0%;饮片不得少于10.0%。 【含量测定】按《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秦皮甲素(C15 H16 O9)和秦皮乙素(C9 H6 O4)的总量不得少于1.0%;饮片不得少于0.80%。 【功效】性寒,味苦、涩。清热燥湿,收敛止痢,止带,明目。 【附注】有些地区曾用胡桃科植物核桃楸Juglansmandshurica Maxim.的树皮作秦皮用。药材厚1~2mm,呈卷筒状或扭曲成绳状。外表面平滑,灰棕色,皮孔少,有大型叶痕。内表面暗棕色。不易横断,易纵裂。味微苦略涩。镜检,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水浸液显浅黄棕色,无荧光。本品不应作秦皮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