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 Isatidis
Folium “大青”之名出自《名医别录》,陶弘景曰:“大青……今出东境及近道,紫茎长尺许,除湿热毒为良。”《本草纲目》谓:“大青,其茎叶皆深青,故名。” 【来源】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 【植物形态】二年生草本,高40~90cm。无毛或稍有柔毛,茎直立,上部多分枝,稍带粉霜。叶互生,基生叶较大,矩圆状椭圆形,长5~20cm,宽2~9cm,有柄;茎生叶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5~7cm,宽1~4cm,先端钝,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锯齿。复总状花序生于枝端,萼片4,绿色,花瓣4,黄色。短角果矩圆形,扁平,边缘有翅,紫色,无毛。种子1枚,椭圆形,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图8-6) 【产地】主产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等省。大多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可采叶2~3次,第1次在5月中旬,采后及时施肥,第2次在6月下旬,如施肥管理得当,8月份可采收第3次。 图8-6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1.根 2.花果枝 3.花 4.果实 【性状鉴别】叶片极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的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圆,全缘或微波状,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成翼状。叶脉于背面较明显。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以完整、色暗灰绿色者为佳。 饮片 为不规则的碎段。叶片暗灰绿色,叶上表面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叶柄碎片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显微鉴别】主脉横切面:①上下表皮均为1列横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②叶肉组织栅栏细胞3~4列,近长方形,与海绵细胞分化不明显,略呈长圆形。③主脉维管束4~9个,外韧型,中间1个形状较大,每个维管束上下侧均可见厚壁组织。④薄壁组织中有含芥子酶(myrosin)的分泌细胞,呈类圆形,较其周围薄壁细胞为小,直径10~40μm,内含棕黑色颗粒状物质。(图8-7)
图8-7 大青叶(主脉)横切面 1.上表皮 2.栅栏组织 3、8.厚角组织 4.海绵组织 5.韧皮部 6.纤维束 7.木质部 9.下表皮 表面制片: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可见角质层纹理,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呈连珠状增厚,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 粉末:绿褐色。①靛蓝结晶,蓝色,于叶肉细胞中多见,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多聚集成堆。②橙皮苷样结晶,在叶肉或表皮细胞中,呈淡黄绿色或无色,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呈针簇状,直径3~32μm。③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成连珠状增厚,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④厚角细胞较多,纵断面观呈长条形,直径14~45μm,角隅处壁厚14μm。⑤导管网纹及螺纹,直径7~36(54)μm。(图8-8) 【成分】叶含菘蓝苷(isatan)约1%。另自植物中分离得到芥苷(glucobrassicin)、新芥苷(neoglucobrassicin)、l-磺基芥苷、黑芥子苷、游离吲哚醇及氧化酶、十八酸等。菘蓝苷易水解形成靛蓝、靛玉红。 【理化鉴别】①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可得蓝色或紫红色细小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 ②粉末水浸液在紫外光灯下有蓝色荧光。 ③取本品粉末0.5g,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到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靛玉红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丙酮(5∶4∶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的蓝色斑点和浅紫红色斑点。(图8-9)
图8-8 大青叶粉末 1.靛蓝结晶 2.橙皮苷样结晶 3.表皮(a上表皮b下表皮) 4.厚角组织 5.导管 图8-9 大青叶薄层色谱 1.菘蓝 2.蓼蓝 3.马蓝 S:a.靛玉红 b.靛蓝 【检查】水分不得过13.0%;饮片不得过10.0%。 【浸出物】按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6.0%。 【含量测定】按《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靛玉红(C16 H10 N2 O2)不得少于0.020%。 【功效】性寒,味苦。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附注】福建、四川、广西等省区尚用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的叶。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尚用马鞭草科路边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的叶。这两个品种,药典尚未收载作大青叶药用。 (中药鉴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