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 花
Chrysanthemi Flos(附:野菊花)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 【产地】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苏、河南等省。多栽培。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花盛开时,分批采收已开放的花。不同产地和不同商品规格采收加工方法不同。亳菊先将花枝摘下,阴干后再剪取花头;滁菊剪下花头后,用硫黄熏蒸,再晒至半干,筛成球形,再晒干;贡菊直接由新鲜花头烘干;杭菊摘取花头后,上笼蒸3~5分钟后再取出晒干;怀菊采摘花头,阴干,或摘下花枝阴干后,再摘取花头。 【性状鉴别】亳菊 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1.5~3cm,多离散。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苞片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外方为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常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瘦果不发育,无冠毛。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 滁菊 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贡菊 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多外露。 杭菊 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 怀菊 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多数为舌状花,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均以花朵完整、颜色新鲜、气清香、少梗叶者为佳。 【显微鉴别】粉末:淡黄色。①花粉粒黄色类球形,外壁较厚,具粗齿,齿长3~7μm,有3个萌发孔。②T形毛大多断碎,顶端细胞长大,长375~525μm,直径30~40μm,基部细胞较小,2~5个。③无柄腺毛鞋底形,4~6个细胞,两两相对排列,外被角质层。④花冠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平周壁有细密的放射状条纹。⑤苞片表皮细胞狭长,垂周壁波状弯曲,平周壁有粗条纹;气孔长圆形,直径26~38μm,长47~58μm,副卫细胞3~6个。⑥花粉囊内壁细胞壁呈网状或条状增厚。(图9-13)
图9-13 菊花粉末 1.花粉粒 2.T形毛 3.无柄腺毛 4.花冠表皮细胞 5.苞片表皮 6.花粉囊内壁细胞 【成分】含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挥发油约0.13%,油中主为菊花酮(chrysanthenone)、龙脑、龙脑乙酸酯等。黄酮类如木犀草苷、大波斯菊苷、刺槐素苷等。 【理化鉴别】取本品弃去乙醚提取液的药渣,加稀盐酸与乙酸乙酯提取后,残渣加甲醇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以菊花对照药材和绿原酸对照品作对照,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15∶1∶1∶2)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5.0%。 【含量测定】按《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绿原酸(C16 H18 O9)不得少于0.20%,含木犀草苷(C21 H20 O11)不得少于0.080%,含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C25 H24O12)不得少于0.70%。 【功效】性微寒,味甘、苦。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附】野菊花 Chrysanthem i Indici Flos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野生。呈球形,直径0.3~1cm。花棕黄色,舌状花1层,黄色,皱缩卷曲,中央有多数深黄色管状花,总苞棕绿色4~5层,边缘膜质。体轻。气芳香,味苦。以完整、色黄、香气浓者为佳。花含挥发油,油中含白菊醇(chrysol)、白菊酮(chrysantone)、dl-樟脑、β-3-蒈烯(β-3-carene)、桧烯(sabinene)。此外还有野菊花内酯等。据报道,花含蒙花苷、刺槐素-7-O-β-D-吡喃半乳糖苷(acacetin-7-O-β-D-galactopyranoside)。按《中国药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蒙花苷(C28 H32 O14)不得少于0.80%。本品性微寒,味苦、辛。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中药鉴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