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鉴定

2024-11-6 14:10|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207| 评论: 0

摘要: 巴 豆 Crotonis Fructus【来源】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多系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发汗, ...
 巴 豆 Crotonis Fructus

【来源】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多系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发汗,摊开晾晒或烘干。

【性状鉴别】呈卵圆形,一般具三棱,长1.82.2cm,直径1.42cm。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柄痕。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长1.21.5cm,直径79m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及种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外种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剥去种皮可见种仁外被1层银白色薄膜,内胚乳肥厚,淡黄色,油质,子叶2片菲薄。气微,味辛辣。有毒,不宜口尝。(10-32)

10-32 巴豆

1.果实 2.种子

以种子饱满、种仁色黄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横切面:①外果皮为1列表皮细胞,有气孔及厚壁性多细胞的星状毛。②中果皮外侧有10多列薄壁细胞,有单个或成群散在的石细胞;维管束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或簇晶;中部有47列纤维状石细胞,呈带状环列;内侧有数列径向延长的圆形薄壁细胞,壁孔少。③内果皮为35层纤维状厚壁细胞交叠排列。④种皮表皮细胞由1列径向延长的长方形细胞组成,径向壁作锯齿状弯曲;其下为1列壁厚性栅状细胞,胞腔线形,外端略膨大,向内为数层切向延长的不规则形薄壁细胞,其间散有螺纹导管;内表皮细胞呈颓废状。⑤胚乳细胞类圆形,具脂肪油和糊粉粒,另含草酸钙簇晶。子叶细胞类多角形。(10-33)

10-33 巴豆(果皮)横切面

1.表皮 2.草酸钙簇晶 3.维管束 4.石细胞 5.纤维层(内表皮)

粉末:浅黄棕色。①多细胞厚壁性星状毛,直径129525μm,多由615个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层纹明显,胞腔线形,近基部略膨大,具孔沟。②石细胞类圆形、类长方形,壁孔、层纹明显。③种皮细胞碎片表面观多角形,其径向壁呈不规则锯齿状弯曲,内含黄棕色物质。④栅状细胞棕红色,长约225μm,直径约21μm,排列紧密,壁厚,胞腔线形,一端略膨大。⑤纤维状厚壁细胞,直径约20μm,壁孔和层纹明显。⑥胚乳细胞类圆形,内含脂肪油滴、糊粉粒及草酸钙簇晶。(10-34)

10-34 巴豆粉末

1.果皮星状毛 2.石细胞 3.种皮表皮细胞和栅状细胞 4.纤维状厚壁细胞 5.胚乳细胞

【成分】种仁含脂肪油(巴豆油)34%57%,蛋白质约18%。巴豆油中含巴豆树脂(croton resin),系巴豆醇(phorbol)、甲酸、丁酸及巴豆油酸(crotonic acid)结合而成的酯,有强烈的致泻作用。巴豆油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有巴豆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肉豆蔻酸、花生酸、月桂酸、巴豆油酸及顺芷酸(tiglic acid)等;油中尚含强刺激性成分(具泻下成分)和致癌成分,为亲水性的巴豆醇的十多种双酯化合物。此外,蛋白质中一种毒性球蛋白称巴豆毒素(crotin,类似蓖麻子毒蛋白),为巴豆白朊及巴豆球朊的混合物,含有二种外源凝集素(lectins)。另含有巴豆苷(crotonoside)、β-谷甾醇、氨基酸及酶等。

【理化鉴别】取本品种仁的石油醚提取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以巴豆对照药材作对照,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1010.5)为展开剂,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査】总灰分不得过5.0%,水分不得过12.0%

【含量测定】按《中国药典》采用重量法测定,本品含脂肪油不得少于2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巴豆苷(C10 H13 N5 O5)不得少于0.80%

【功效】性热,味辛;有大毒。外用蚀疮。

【附注】巴豆的炮制加工品称巴豆霜(Crotonis Semen Pulveratum),为巴豆仁按《中国药典》制霜法制霜,或取仁碾细后,测定脂肪油含量,加适量的淀粉,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规定,混匀所得。药材为粒度均匀、疏松的淡黄色粉末,显油性。本品《中国药典》规定含脂肪油应为18.0%20.0%,巴豆苷含量同巴豆药材。性热,味辛。有大毒。峻下冷积,逐水消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   中药鉴定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鸦胆子鉴定下一篇:酸枣仁鉴定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