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
职业卫生检测 6.2.7.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化学有害因素现场采样不少于3个工作班,物理因素和放射性因素不少于1个工作班,其他要求同本标准5.2.6条。 6.2.7.2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测 6.2.7.2.1通风设施防护效果检测的通用要求 通风设施的防护效果检测应具备以下要求: a)通风系统正常运行且稳定后; b)避免干扰气流的影响; c)检测条件、方法、仪器设备及检测点设置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d)检测设备精度和量程等满足检测要求。 6.2.7.2.2
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 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要求: a)检测前确认工作场所的通风气流流型; b)按照GB/T 16758 和WS/T 757等要求开展控制风速检测; c)各检测点的风速应至少检测3次,取平均值,或直接读取一 -段时间的平均值; d)控制点的控制风速为该检测点平均风速值,控制面的控制风速为各检测点平均风速最小值。 6.2.7.2.3
通风设施防护参数检测 6.2.7.2.3.1 管道内气体压力、风速、风量检测要求: . a)按照GB/T 6719等要求开展管道内气体压力风速和风量检测; b)检测时确保测试孔不漏风; c)管道内气体压力、风速、风量检测参见附录J。 6.2.7.2.3.2 通风设施风量检测要求: a)格栅或网格风口风量,宜采用罩口风速测定法,按照GB/T 16758 的规定,检测排风罩罩口平均风速,计算风量; b)散流器风口风量,宜采用风量罩法测定通风设施风量; c)条缝型风口或风口气流有偏移时,宜采用风管法或辅助风管法测定通风设施风量,检测方法按照本标准6.2.7.2.3. 1条执行。 6.2.7.2.3.3 气流流型的检测要求: a)按照GB 52043、GBT 25915. 3等要求开展气流流型检测,采用录制视频方式进行过程记录,检测结果可通过影像或绘制气流流型图的方式进行展示; b)气流流型检测方法-般包括示踪线法、示踪剂法、采用图像处理技术的气流显形检查法和借助测量速度分布的气流显形检查法等。 ●示踪线法,可采用棉线、丝线、薄膜带等轻质纤维放置在测试杆的末端,或装在气流中细丝格栅上,直接观察出气流的方向和因素流引起的波动。通过测量两点(例如0.5 m~2m)之间的气流偏移来计算偏移角,并标注在气流流型图上。 ●示踪剂法,利用示踪剂观察气流的方向和均匀性,产生示踪粒子的物质可选去离子水、干冰、喷射的或用化学法生成的乙醇和乙二醇等。使用雾化器生成的液滴应大小合适,既能让图像处理技术可探测到,又不大到会因重力效应而偏离被观测的气流,一般直径控制在0.5um~50um。 3)采用图像处理技术的气流显形检查法,利用示踪剂法生成图像并进行处理,给出检测区的二维风速矢量的数量特征。可使用激光光源等装置来提高空间分辨率。 4)借助测量速度分布的气流显形检查法,可在被观测设施内的几个规定点上放置热风速仪或超声波风速仪等风速测量设备,以测定气流速度分布情况。 6.2.7.2.3.4送风设施风速检测要求: a)送风设施的风速 检测点应设在劳动者所在的工作地点,每个检测点至少检测三次,取平均值; b)采用喷雾风扇,不能采用热电式风速仪进行检测。 6.2.7.2.
4职业病防 护设施检测记录表格 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测记录表格参见附录K. 6.2.7.3建筑卫生学检测 6.2.7.3.1 依据评价工作方案,对用人单位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及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指标开展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6.2.7.3.2建筑卫生学检测的记录表格参见附录L. 6.2.8分析 与评价 按照WST751要求,对调查及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6.2.9现状评价报告编制 6.2.9.1现状评价报告编制的一般要求 现状评价报告编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a)对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给出评价结论,并提出建议和措施; b)由参与现场调查、现场采样与测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制; c)全面、概括地反映评价的结论性内容及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 6.2.9.2现状评价报告章节和内容 6.2.9.2.1总论: a)评价目的;. b)评价依据; c)评价范围; d)评价内容; e)评价单元; f)评价方法; g)评价程序; h)质量控制。 6.2.9.2.2用人单位概况及运行情况: a)用人单位概况; b)原辅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和联产品; c)生产工艺; d)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e)主要生产设备及设备布局; f)辐射源项分析; g)劳动定员及生产制度; h)工程运行概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