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药材(饮片)鉴定 麻 黄 Ephedrae Herba(附:麻黄根) 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载:“麻黄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令青。”苏颂谓:“春生苗,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以来。梢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又似皂荚子,味甜,微有麻黄气,外皮红,里仁子黑。根紫赤色。俗说有雌雄二种,雌者于三月四月内开花,六月结子。雄者无花不结子。至立秋后收茎阴干。”古代记述的产地和描述的形态与现代应用的麻黄属植物相符。 【来源】为麻黄科(Ephedraceae)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 【植物形态】草麻黄 为草本状小灌木,茎高20~40cm,分枝较少,木质茎短小,匍匐状,草质茎绿色,长圆柱形,直立。小枝圆,对生或轮生,节间长2.5~6cm,直径约2mm。叶膜质鞘状,上部二裂(稀3裂),裂片锐三角形,反曲。雌雄异株。雄球花有多数密集的雄花,苞片通常4对,雄花有7~8枚雄蕊;雌球花单生枝顶,有苞片4~5对,上面一对苞片内有雌花2朵,雌球花成熟时苞片红色肉质。种子通常2粒。花期5月,种子成熟期7月。(图11-1)
图11-1 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1.雌株 2.雌球花 3.雄球花 中麻黄 直立灌木,高达1m以上。草质茎分枝多,节间长2~6cm。叶膜质鞘状,上部1/3分裂,裂片3(稀2),钝三角形或三角形。雄球花常数个密集于节上,呈团状;雌球花2~3个生于茎节上,仅先端一轮苞片生有2~3个雌花。种子通常3粒(稀2)。木贼麻黄 为直立灌木,高达1m。草质茎分枝较多,黄绿色,节间短而纤细,长1.5~3cm。叶膜质鞘状,上部仅1/ 4分离,裂片2,呈三角形,不反曲。雌花序常着生于节上成对,苞片内有雌花1朵。种子通常1粒。 【产地】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等省区。 【采收加工】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性状鉴别】草麻黄 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黄绿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 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 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均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饮片 呈圆柱形的段。表面淡黄绿色至黄绿色,粗糙,有细纵脊线,节上有细小鳞叶。切面中心显红黄色。气微香,味涩、微苦。 【显微鉴别】草麻黄茎横切面:①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凸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②下皮纤维束位于脊线处,壁厚,非木化。③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④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⑤维管束外韧型,8~10个。⑥形成层环类圆形。⑦木质部呈三角状。⑧髓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⑨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均有多数微小草酸钙砂晶或方晶。(图11-2) 中麻黄 ①维管束12~15个。②形成层环类三角形。③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木贼麻黄 ①维管束8~10个。②形成层环类圆形。③无环髓纤维。 图11-2 麻黄(草麻黄)横切面 1.表皮 2.气孔 3.皮层 4.髓 5.形成层 6.木质部 7.韧皮部 8.中柱鞘纤维 9.下皮纤维 10.皮层纤维 图11-3 麻黄(草麻黄)粉末 1.表皮细胞及气孔 2.角质层突起部分 3.纤维上附小晶体 4.皮层薄壁细胞 5.棕色块 草麻黄粉末:淡棕色或黄绿色。①表皮组织碎片甚多,细胞呈长方形,外壁布满颗粒状晶体;气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顶面观呈电话听筒形。②角质层极厚,呈脊状突起,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③纤维多而壁厚,木化或非木化,狭长,胞腔狭小或不明显,初生壁附有细小众多的砂晶和方晶。④皮层薄壁细胞呈类圆形,壁薄,非木化,含多数细小颗粒状结晶。⑤髓部薄壁细胞壁增厚,内含棕色块,呈棕色或红棕色,形状不规则。⑥导管分子端壁具有数个圆形穿孔,形成麻黄式穿孔板。(图11-3) 【成分】草麻黄含生物碱约1.315%,主要为左旋麻黄碱(l-ephedrine),右旋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麻黄根碱A、B、C、D(ephedradine A、B、C、D)。尚含微量左旋甲基麻黄碱(l-N-methyl-ephedrine)、右旋甲基伪麻黄碱(d-N-methyl-pseudoephedrine)、左旋去甲基麻黄碱(l-norephedrine)、右旋去甲基伪麻黄碱(d-norpseudoephedrine)等。另外尚含挥发性的苄甲胺(benzylmethylamine)、儿茶酚、鞣质以及1-α-松油醇、1,4-桉叶素、十六烷酸等挥发油。其中麻黄碱为主要有效成分。尚分离出2,3,5,6-四甲基吡嗪和l-α萜品烯醇,二者为平喘有效成分。 木贼麻黄含生物碱量最高,1.02%~3.33%,其中麻黄碱占55%~75%,右旋伪麻黄碱占25%~45%,并含甲基麻黄碱等。 中麻黄含生物碱量最低,0.25%~0.89%。据报道,三种麻黄均含有麻黄 唑烷酮(ephedroxane)。麻黄碱和麻黄 唑烷酮均有抗炎作用。 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黄草质茎的髓部,节部生物碱为节间的1/2~1/3,但伪麻黄碱的含量高。 【理化鉴别】①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与稀盐酸1~2滴,煮沸2~3分钟,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试液数滴使呈碱性,再加三氯甲烷5mL,振摇提取。分取三氯甲烷液,置两支试管中,一管加氨制氯化铜试液与二硫化碳各5滴,振摇,静置,三氯甲烷层显深黄色;另一管为空白,以三氯甲烷5滴代替二硫化碳5滴,振摇后三氯甲烷层无色或显微黄色。 ②药材纵剖面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边缘显亮白色荧光,中心显亮棕色荧光。 ③取本品粉末1g,加浓氨试液数滴,再加三氯甲烷1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充分振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2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检查】杂质不得过5%,总灰分不得过10.0%,水分不得过9.0%;饮片总灰分不得过9.0%。 【含量测定】按《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盐酸麻黄碱(C10 H15 NO·HCl)和盐酸伪麻黄碱(C10 H15 NO·HCl)的总量不得少于0.80%。 【功效】性温,味辛、微苦。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附】麻黄根 Ephedrae Radix et Rhizoma 为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呈圆柱形,略弯曲,长8~25cm,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栓皮易成片剥落。根茎具节,节间长0.7~2cm,表面有横长突起的皮孔。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浅黄色或黄色,射线放射状,中心有髓。气微,味微苦。功效与麻黄相反,有止汗作用。已从麻黄根中分离出呈现弱降压作用的麻黄考宁(maokonine),还分离出呈现显著降压作用的麻黄新碱A、B、C(ephedradine A、B、C)。 (中药鉴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