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
Pogostemonis Herba 藿香始载于《异物志》,曰:“藿香交趾有之。”其后《交州记》《广志》《南州异物志》等均有记载。《嘉 本草》收录了《南州异物志》“藿香出海边国”的记述。苏颂谓:“藿香岭南多有之。”李时珍谓:“藿香方茎有节中虚,叶微似茄叶……唐史云顿逊国(Tenasserim指马来半岛)出藿香,插枝便生,叶如都梁者,是也。”以上史志收载的藿香,与现在商品广藿香相符。 【来源】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按产地不同分为石牌广藿香及海南广藿香。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达1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老枝粗壮,近圆形,外表木栓化。幼枝方形,密被灰黄色毛茸。叶对生,有柄,揉之,有清淡的特异香气。叶片阔卵形、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2~7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阔楔形或近心形,边缘具不整齐钝锯齿,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沿叶脉处及背面尤甚,叶柄长2~5cm,轮伞花序密集成穗状,密被短柔毛,顶生或腋生,花萼筒状5齿裂;花冠唇形,淡紫红色;雄蕊4,突出冠外,花丝中部有髯毛;子房上位,柱头两裂。小坚果4,近球形或椭圆形,稍压扁。我国栽培的稀见开花。(图11-12) 【产地】主产于广东省广州市的石牌,海南、台湾、广西、云南等省区亦有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性状鉴别】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60cm,直径0.2~0.7cm。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cm,被灰褐色栓皮。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锯齿;叶柄细,长2~5cm,被柔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石牌广藿香枝条较瘦小,表面较皱缩,灰黄色或灰褐色,节间长3~7cm,叶痕较大而凸出,中部以下被栓皮,纵皱较深,断面呈类圆形,髓部较小。叶片较小而厚,暗绿褐色或灰棕色。 海南广藿香枝条较粗壮,表面较平坦,灰棕色或浅紫棕色,节间长5~13cm,叶痕较小,不明显凸出,枝条近下部始有栓皮,纵皱较浅,断面呈钝方形。叶片较大而薄,浅棕褐色或浅黄棕色。 均以茎叶粗壮、不带须根、香气浓郁者为佳。 饮片 呈不规则的段。茎略呈方柱形,表面灰褐色、灰黄色或带红棕色,被柔毛。切面有白色髓。叶破碎或皱缩成团,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被柔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显微鉴别】叶片粉末:淡棕色。①非腺毛1~6细胞,平直或先端弯曲,长约至590μm,壁具刺状突起,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质。②叶表皮细胞不规则形,气孔直轴式,副卫细胞清晰可见。③腺鳞头部扁球形,由8个细胞组成,直径37~70μm,柄单细胞,极短。④小腺毛头部2细胞,柄1~3细胞,甚短。⑤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叶肉细胞中,长约至27μm。⑥间隙腺毛存在于栅栏组织或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直径13~50μm,长约至113μm,柄短,单细胞。(图11-13)
图11-12 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Benth. 1.枝叶 2.花冠及雄蕊 图11-13 广藿香(叶)粉末 1.非腺毛 2.表皮细胞及气孔 3.腺鳞 4.小腺毛 5.针晶 6.间隙腺毛 【成分】全草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百秋李醇(patchouli alcohol),占52%~57%。主要抗真菌成分为广藿香酮(pogostone)。另含少量苯甲醛、丁香酚、桂皮醛、α-及β-广藿香萜烯、丁香烯、β-榄香烯、α-桉树烯、β-龙脑胶萜烯、γ-杜松烯、菖蒲烯。 从广藿香油中分离出两种生物碱:广藿香吡啶碱(patchoulipyridin)及表瓜亚吡啶碱(epiguaipyridine)。不同产地的广藿香含油量及油中组分比率明显不同,海南广藿香挥发油含量(叶含挥发油3%~6%,茎0.5%~0.7%)比石牌产的含量(叶含挥发油0.3%~0.4%,茎0.1%~0.15%)高。广藿香酮为石牌产广藿香油中的主要成分,但在海南产的广藿香油中含量甚微。 【理化鉴别】取本品粗粉适量,提取挥发油,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挥发油1滴,加氯仿0.5mL,滴加5%溴的氯仿液数滴。石牌广藿香先褪色,继显绿色;海南广藿香先褪色,继显紫色。 ②另取挥发油1滴,加苯0.5mL,再加5%醋酸铜溶液少量,充分混合,放置分层,吸取上层苯液,点于载玻片上,待苯挥发后,于残渣上加乙醇1~2滴,放置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石牌广藿香可见众多灰蓝色针状结晶;海南广藿香可见少量灰蓝色针状结晶及绿色无定形物。 ③取挥发油0.5mL,加乙酸乙酯稀释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百秋李醇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冰醋酸(95∶5∶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显一黄色斑点;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蓝色斑点。 【检查】杂质不得过2%,总灰分不得过11.0%,酸不溶性成分不得过4.0%,水分不得过14.0%,叶不得少于20%。 【浸出物】按醇溶性浸出物冷浸法测定,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2.5%。 【含量测定】按《中国药典》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百秋李醇(C15 H26 O)不得少于0.10%。 【功效】性微温,味辛。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中药鉴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