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鉴定

2024-11-26 14:09|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488| 评论: 0

摘要: 茯 苓 Poria(附:茯苓皮)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谓:“今出郁州。大者如三四升器,外皮黑而细皱,内坚白。”苏颂谓:“今太华、嵩山皆有之。出大松下,附根而生,无苗、叶、花、实,作块如拳在土 ...

茯 苓 Poria(附:茯苓皮)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谓:“今出郁州。大者如三四升器,外皮黑而细皱,内坚白。”苏颂谓:“今太华、嵩山皆有之。出大松下,附根而生,无苗、叶、花、实,作块如拳在土底,大者至数斤,有赤、白二种。”据历代本草所载和《图经本草》《本草纲目》的附图,说明茯苓古今药用品种相同。

【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

【植物形态】菌核多呈球状、不规则块状或长椭圆形,大小不等,小者如拳,大者直径达2030cm。表面凹凸不平,有皱纹及瘤状突起,淡灰棕色或黑褐色,断面近外皮处带粉红色,内部白色。子实体平伏,伞形,直径0.52mm,生长于菌核表面成一薄层,幼时白色,老时变浅褐色。菌管单层,孔为多角形。担子棒状,担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一端尖,平滑,无色。有特殊臭气。

寄生于松科植物马尾松、赤松等树的根上。

【产地】主产于湖北、安徽、云南和贵州等省。栽培或野生,栽培者以湖北、安徽产量大,野生者以云南产者质优,称“云苓”。

【采收加工】野生茯苓常在7月至次年3月到松林中采挖。人工栽培茯苓于接种后第二年78月采挖。将鲜茯苓堆放在不通风处,用稻草围盖,进行“发汗”,使水分析出,取出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行“发汗”。反复发汗数次至外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鲜茯苓去皮后切片,为“茯苓片”;切成方形或长方形块者为“茯苓块”;皮为“茯苓皮”;去茯苓皮后,内部显淡红色者为“赤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为“白茯苓”;中有松根者为“茯神”。

【性状鉴别】 茯苓个 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隆起的皱纹。体重,质坚实,断面不平坦,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显颗粒性,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黏牙。(12-6)

12-6 茯苓

1.茯苓个 2.茯苓块 3.茯神

12-7 茯苓粉末

1.分枝状团块 2.颗粒状团块 3.无色菌丝 4.有色菌丝

以体重,质坚实,外皮色棕褐、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黏牙力强者为佳。

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12-6)

茯神 呈方块状,附有切断的一块茯神木,质坚实,色白。(12-6)

【显微鉴别】粉末:灰白色。①用水或稀甘油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或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用水合氯醛液或5%氢氧化钾液装片,则团块溶化露出菌丝。②菌丝细长,稍弯曲,有分枝,无色或带棕色(外层菌丝),直径38μm,稀至16μm,横壁偶可察见。(12-7)

本品不含淀粉粒及草酸钙晶体。

粉末加α-萘酚及浓硫酸,团块物即溶解,可显橙红色至深红色。

【成分】含β-茯苓聚糖(β-pachyman),为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支链的β-(13)葡萄糖聚糖,含量可高达75%。含多种四环三萜酸类化合物,如茯苓酸(pachym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块苓酸(tumulos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乙酰依布里酸(acetyl eburicoic acid)等,以及麦角甾醇、胆碱、腺嘌呤、卵磷脂、蛋白质、氨基酸、β-茯苓聚糖分解酶、蛋白酶等。

茯苓聚糖无抗肿瘤活性,若切断其支链,成为单纯的β-(13)葡萄糖聚糖,称为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具抗肿瘤活性。

【理化鉴别】①取茯苓片或粉末少许,加碘化钾碘试液1滴,显深红色。(多糖类的显色反应)

②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茯苓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乙醇(41)混合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检查】总灰分不得过2.0%,水分不得过18.0%

【浸出物】按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稀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2.5%

【功效】性平,味甘、淡。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附注】据报道,有用茯苓粉末加黏合剂包埋松木块而充“茯神”出售者。在调查中尚发现用淀粉加工伪制的茯苓片,其切面白色,细腻,无颗粒感,遇稀碘液变蓝色。应注意鉴别。

【附】茯苓皮 Poriae Cutis本品为茯苓菌核的干燥外皮。药材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块片,大小不一。外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疣状突起,内表面淡棕色并常带有白色或淡红色的皮下部分。质较松软,略具弹性。气微,味淡,嚼之黏牙。性平,味甘、淡。利水消肿。   中药鉴定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灵芝鉴定下一篇:猪苓鉴定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