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形态多种多样,有星形、球形、圆柱形、树枝形等。成体为辐射对称,幼体则两侧对称。体表有许多棘状突起,故称棘皮动物。体腔发达,体腔的一部分形成独有的水管系统,另一部分形成围血系统。在发育过程中有原口(肛门)及后口(口),故属无脊索动物中后口动物类群。药用动物有海参、海胆等。 七、脊索动物门(Chordata) 脊索动物门在动物进化系统中是最高等的类群,主要特征为有脊索,它是位于背部的一条支持身体纵轴的棒状结构。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存在,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间有脊索,成长时即由分节的脊柱取代。中枢神经系统呈管状,位于脊索的背面,在高等种类中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两部分。消化管前端咽部的两侧有咽鳃裂,在低等水生种类中终生存在,在高等种类中只见于某些幼体和胚胎时期,随后完全消失。本门动物亦属后口动物类群。(图15-4) 图15-4 脊索动物与无脊索动物构造模式比较 A.无脊索动物体的纵断面 B.无脊索动物体的横断面 C.脊索动物体的纵断面 D.脊索动物体的横断面 1.心 2.咽 3.神经索 4.神经管 5.脊索 6.鳃裂 7.消化管 脊索动物门可分为3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和脊椎动物亚门(Subphylum
Vertebrata)。其中与药用关系密切的是脊椎动物亚门,本亚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级的类群,分为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及哺乳纲6个纲。现将药用价值较大的5个纲的主要特征简介如下: 1.鱼纲(Pisces) 全为水生,以鳃呼吸,体表被鳞。以鳍运动,除有奇鳍外,并具成对的附肢(偶鳍,即1对胸鳍和1对腹鳍)。头不能活动。心脏有一心房一心室,为单循环。药用动物有海马、海龙等。 2.两栖纲(Amphibia) 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水陆两栖,体表皮肤裸露无鳞,但富于腺体,能使皮肤湿润,具五趾型的四肢。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幼体经过变态发育成成体,成体以肺和皮肤呼吸。心脏具两心房一心室,为不完全的双循环(肺循环与体循环)。为变温动物。药用动物有林蛙、蟾蜍等。 3.爬行纲(Reptilia) 是真正的陆栖动物。皮肤干燥,有角质鳞或骨板。脊柱有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的分化。四肢强大,趾端具爪。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或近于二心室,以肺呼吸。在胚胎时期有羊膜结构。为变温动物。药用动物有乌龟、蛇类、蛤蚧等。(图15-5、图15-6) 4.鸟纲(Aves) 由古爬行类进化而来的适应飞翔生活的高等脊椎动物。体被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适于飞翔生活。骨骼坚而轻。心脏分为四腔,心房与心室已完全分隔,为完全的双循环。有肺与发达的气囊,行双重呼吸。体温恒定。药用动物有鸡等。 5.哺乳纲(Mammalia) 哺乳动物是动物发展史上最高级的阶段。体外被毛,皮肤腺发达。心脏四腔,具完全的双循环,恒温,肺具肺泡。有横膈膜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双平行椎骨,头骨具次生腭。具两个枕骨。大脑皮层发达,小脑结构复杂,嗅觉及听觉敏锐。具肉质唇,异型齿,唾液腺发达。后肾,无泄殖腔,具外生殖器。胎生,哺乳。药用动物有熊、梅花鹿、牛等。 本纲可分为三个亚纲:原兽亚纲(Prototheria)、后兽亚纲(Metatheria)和真兽亚纲(Eutheria)。其中与药用有关的是真兽亚纲。 图15-5 蛇类各部鳞片 A.头背面鳞片 B.头侧面鳞片 C.头腹面鳞片 D.蛇体后端腹鳞 E.蛇背鳞的计数方法 1.吻鳞 2.鼻间鳞 3.前额鳞 4.额鳞 5.顶鳞 6.鼻鳞 7.颊鳞 8.眶前鳞 9.眶上鳞 10.眶后鳞 11.前颞鳞 12.后颞鳞 13.上唇鳞 14.颏鳞 15.下唇鳞 16.前颏鳞 17.后颏鳞 18.腹鳞 19.肛鳞 20.尾下鳞 图15-6 龟背甲、腹甲的盾片和骨板 A.背甲的盾片 1.椎盾 2.颈盾 3.肋盾 4.缘盾 B.背甲的骨板 1.椎板 2.颈板 3.臂板 4.肋板 5.缘板 C.腹甲的盾片 1.喉盾 2.肱盾 3.胸盾 4.腹盾 5.股盾 6.肛盾 D.腹甲的骨板 1.上板 2.内板 3.舌板 4.下板 5.剑板 真兽亚纲是高等哺乳动物类群,具有真正的胎盘,胎儿发育完善后再产出,体温一般恒定在37℃左右。现存种类可分为17个目,其中13个目在我国有分布,现将这13个目的特征列检索表如下: 真兽亚纲目的检索表 1(2)身体表面被有鳞片 …………………………………… 鳞甲目(Pholidota)(如穿山甲) 2(1)身体表面无鳞片 ……………………………………………………………………… 3 3(4)仅具前肢,后肢退化 ………………………………………………………………… 5 4(3)具前肢及后肢 ………………………………………………………………………… 7 5(6)体呈鱼形,尾扁平,有缺刻,两眼在头侧面 …………… 鲸目(Cetacea)(如抹香鲸) 6(5)体纺锤形,尾圆形,无缺刻,两眼在头的颜面部………… 海牛目(Sirenia)(如海牛) 7(8)前肢变为翼状,指骨延长,有翼膜 …………………… 翼手目(Chiroptera)(如蝙蝠) 8(7)前肢正常,不变为翼状 ……………………………………………………………… 9 9(10)指趾具甲或变形的爪,拇指多与其他各指相对 ………… 灵长目(Primates)(如猴) 10(9)指趾具爪或蹄,拇指不与其他各指相对 …………………………………………… 11 11(12)趾端有蹄 …………………………………………………………………………… 13 12(11)趾端有爪 …………………………………………………………………………… 17 13(14)蹄成偶数 ………………………………………… 偶蹄目(Artiodactyla)(如梅花鹿) 14(13)蹄成奇数 …………………………………………………………………………… 15 15(16)仅具一趾(第三趾),鼻唇不变形 …………… 奇蹄目(Perissodactyla)(如印度犀) 16(15)一般具五趾,鼻和上唇延长成象鼻 ……………… 长鼻目Proboscidea)(如亚洲象) 17(20)无犬齿 ……………………………………………………………………………… 18 18(19)上颌有四个门齿 ………………………………………… 兔形目(Lagomorpha)(如兔) 19(18)上颌只有二个门齿 ………………………………… 啮齿目(Rodentia)(如复齿鼯鼠) 20(23)具犬齿,犬齿发达,躯干大 ……………………………………………………… 21 21(22)四肢正常,一般栖居于陆上 ……………………………… 食肉目(Carnivora)(如豹) 22(21)四肢成鳍状,除生殖季节外,生活在水边或水中 …… 鳍足目(Pinnipedia)(如海豹) 23(20)具犬齿,犬齿正常或不发达,躯干小 ………………… 食虫目(Insectivora)(如刺猬) 动物的命名大多数也和植物命名一样,采用林奈首创的双名法。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分别表示动物学名的属名和种名,在学名后附加定名人的姓氏,如意大利蜂Apismellifera Linn.。动物与植物命名不同之处,在于种内如有亚种或亚属时则采用三名法,亚种名紧接在种名的后面,如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如有亚属,则亚属名在属名和种名之间,并外加括号(现在亚属名使用较少);若属名改变,则在原定名人氏外加括号,如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Dunker),这表示该学名的属名已由原来的属名改为现在的属名,但仍保留了原种名;一般不用变种、变型。拉丁学名中的属名、亚属名及命名人的第1个拉丁字母必须大写,其余均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