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动物类中药鉴定 一、来源鉴定 对动物类中药进行来源鉴定,应具有动物的分类学知识和解剖学的基础知识,通常以完整动物体入药的,可根据其形态及解剖特征进行动物分类学鉴定,必要时结合DNA分子鉴定等以确定其品种来源。 二、性状鉴定 性状鉴别是动物类中药鉴定常用的方法,可采用观、尝、嗅、试(手试、火试、水试)等方法,从动物药的表面特征(形状、颜色、纹路、突起、裂缝、附属物等),到药材断面特征(颜色、纹理等)、质地(光滑、粗糙、角质性等),找出其具有专属性的性状特征。由于多数动物类中药的来源及药用部位差异较大,因此,在进行性状鉴定时首先要注意动物药的类别、药用部位,其次要仔细观察动物药材的形态、大小、颜色、表面特征等,如果是完整的动物体(主要为昆虫、蛇类及鱼类等),则可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动物分类学鉴定,确定其品种。昆虫类主要注意其形状、大小、虫体各部位的颜色和特征、气味等;蛇类还要注意其鳞片的特征;角类应注意其类型,角质角还是骨质角,洞角还是实角,有无骨环等;骨类应注意骨的解剖面特点;分泌物类应注意其气味、颜色;排泄物主要注意其形态和大小;贝壳类应注意其形状、大小、外表面的纹理颜色。 此外,一些传统的鉴别经验方法仍然是鉴定动物药的真伪优劣、保证其质量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口尝识别药材,如牛黄味先苦而后回甜,有清凉感等;利用药材的特殊气味识别,如麝香的特异香气等;手试如麝香手握成团,轻揉即散,不沾手,不染手等;水试如哈蟆油用水浸泡后可膨胀10~15倍,而伪品则至多膨胀3~7倍,以及牛黄水液可使指甲染黄(挂甲)等;火试如马宝粉置于锡纸上加热,其粉聚集,发出马尿臭等。 三、显微鉴定 在进行动物药显微鉴定时,常要根据不同的鉴别对象,制作显微片,包括粉末片、动物的组织切片和磨片等。动物药材粉末中常见的显微特征主要有:①横纹肌横断面观可见单个肌纤维或纤维束的断面,纵断面观可见肌纤维的的宽度、肌原纤维上明带和暗带的宽度;②骨碎片断面可观察到哈弗氏管的形状和直径、骨板的层次、骨间板的多少、骨陷窝的形状及大小、骨小管的多少等,而纵断面主要注意观察哈弗氏管的纵列情况,骨陷窝多呈梭形,骨小管明显等;③皮肤粉末主要注意有无色素颗粒及其排列方式;④毛发的特征是鉴别不同动物时常常作为重要的参考,因为不同种动物的毛其髓质大小及网纹不同,并要注意皮质梭形细胞的大小、有无色素颗粒及其颜色、分布方式等;⑤角碎片的横断面特征可以区别骨质角还是角质角,有无同心纹理或波状纹理及色素颗粒等。 四、理化鉴定 通常一般的理化鉴定方法都适用于动物药材,包括一般理化鉴别、常规理化检查、色谱法、光谱法等。如哈蟆油的一般理化鉴别中采用荧光法可将哈蟆油与蟾蜍输卵管有效地区分开。蜂蜜的常规理化检查中,可测定其相对密度,蜂蜡和虫白蜡等可测定其熔点、溶解度或酸值、皂化值等物理常数,以控制其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以脂蟾毒配基及华蟾酥毒基作对照鉴别蟾酥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斑蝥中的有效成分斑蝥素,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麝香中麝香酮的含量等上述色谱法,在动物药材鉴别中均得以广泛应用,尤其是利用动物药材所含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和性质不同,采用凝胶电泳系列技术可成功地把动物药材与其类似品、伪品区别开来。如不同来源的蛇类、胶类、角类、昆虫类中药的电泳图谱存在显著差异,可根据谱带的位置、数目、着色程度对其品种进行鉴别;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对牛黄、人工牛黄、人胆结石及其伪品,以及熊胆与几种动物的胆汁分别进行检测,并获得了特征性电泳图谱,可用于牛黄类和熊胆类等中药的有效鉴别等。此外,应用衍射全谱分析法的光谱技术成功地鉴别了牛黄、人工牛黄、管黄、人工结石、猪胆结石等药材。 五、DNA分子鉴定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DNA分子鉴定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DNA分子鉴定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药的鉴别,它可以用于解决中药,特别是动物类中药鉴定的某些难题,有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由于该项技术是利用作为遗传信息直接载体的DNA分子为鉴定依据,因此对中药品种的鉴定研究更深入和客观。如对龟甲、鳖甲、蛇类、鹿类、蛤蚧等药材进行的鉴定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目前仅依据形态、显微特征及理化方法进行此类药材鉴别的不足。蛇类药材如乌梢蛇、蕲蛇等的DNA分子鉴定已收载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 除DNA分子鉴定外,尚有应用生物免疫印记技术鉴别动物类中药。主要是利用不同种动物都含有各自的特异性蛋白质,具有免疫特异性,可用于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动物药之间的鉴别与分析。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及琼脂免疫扩散法能准确地检出虎、豹、猞猁、猫、牛、猪等骨骼,已达到鉴别伪品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