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鉴定

2024-12-5 16:02|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186| 评论: 0

摘要: 地 龙 Pheretima 【来源】为钜蚓科(Megascolecidae)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E.Perrier)、通俗环毛蚓P.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 P.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 ... ...

第十六章 动物药材(饮片)鉴定

 

地 龙 Pheretima


【来源】为钜蚓科(Megascolecidae)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E.Perrier)、通俗环毛蚓P.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 P.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 P.pectinifera Michaelsen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

【产地】广地龙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沪地龙主产于上海、浙江、江苏。现在商品为野生与人工养殖。

【采收加工】广地龙春季至秋季捕捉,沪地龙夏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广地龙 呈长条状薄片,弯曲,边缘略卷,长1520cm,宽12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雄生殖孔在第18环节腹侧刚毛圈一小孔突上,雄交配腔不翻出,外缘有数个环绕的浅皮褶,内侧刚毛圈隆起,前面两边有横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边1020个不等。受精囊孔2对,位于7/88/9环节间一椭圆形突起上,约占节周5/11。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气腥,味微咸。(16-1、图16-2)

16-1 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Perrier)外部形态

a.口 b.受精囊孔 c.雌性生殖孔 d.雄性生殖孔 e.生殖环带

16-2 地龙(广地龙)

沪地龙 长815cm,宽0.51.5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黄褐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较光亮。第18环节有一对雄生殖孔。通俗环毛蚓的雄交配腔能全部翻出,呈花菜状或阴茎状;威廉环毛蚓的雄交配腔孔呈纵向裂缝状;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内侧有1个或多个小乳突。受精囊孔3对,在6/78/9环节间。以条大、肥厚、不碎、无泥土者为佳。

【显微鉴别】参环毛蚓粉末:淡灰色或灰黄色。①表皮黄棕色。细胞界限不明显,暗棕色色素颗粒散在或聚集成条状、网状。②斜纹肌纤维无色或淡棕色。散离或相互绞结成片状,弯曲或稍平直,直径426μm,边缘常不平整。③刚毛少见,常破碎散在,淡棕色或黄棕色。直径2432μm,先端多钝圆,有的表面可见纵裂纹。(16-3)

16-3 地龙(广地龙)粉末

1.表皮 2.斜纹肌纤维 3.刚毛

【成分】主含蛋白质,其组成中含1820种氨基酸;脂类成分,均含有18种脂肪酸,其中油酸、硬脂酸和花生烯酸的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量的50%左右,品种间各组分含量有显著差异。另含琥珀酸(amber acid),具平喘、利尿作用;次黄嘌呤(hypoxanthine),具平喘、降压作用;蚯蚓解热碱(lumbrofebrine),具解热作用;蚯蚓素(lumbritin),具溶血作用;地龙毒素(terrestro-lumbrolysin),有毒性;微量元素ZnFeCaMgCu等。又从地龙中提取分离出有溶栓作用的蚓激酶、纤溶酶、地龙溶栓酶、胆碱酯酶及过氧化氢酶。

【理化鉴别】取本品水提取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以赖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对照品作对照,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411)为展开剂,喷以茚三酮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杂质不得过6.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5.0%,水分不得过10.0%,重金属不得过30mg/kg

黄曲霉毒素 本品每1000g含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和黄曲霉毒素B1的总量不得过10μg

【浸出物】按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6.0%

【功效】性寒,味咸。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附注】土地龙 主要为正蚓科(Lumbricide)动物背暗异唇蚓(缟蚯蚓)Allolobophora caliginosa trapezoides(Duges)的干燥全体。主产于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不去内脏,呈弯曲圆柱形,长510cm,直径0.30.7cm。表面土黄色或灰棕色,多皱缩不平,环带多不明显,为马鞍形,不闭合。体轻,质脆,易折断,体腔内含泥土,皮薄肉少。   中药鉴定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天竺黄鉴定下一篇:水蛭鉴定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