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 珠 Margarita (附:珍珠母)《开宝本草》载有真珠,别名珍珠。李珣谓:“真珠出海南,石决明产也。蜀中西路女瓜出者是蚌蛤产,光白甚好。不及舶上采耀。”“凡用,以新完未经钻缀者研如粉,方堪服食,不细则伤人脏腑。”苏颂谓:“今出廉州,北海亦有之。生于珠牡(亦曰珠母),蚌类也。”李时珍谓:“今南珠色红,西洋珠色白,北海珠色微青,各随方色也。”以上海南、北海产的珍珠,当指海水珍珠。 【来源】为珍珠贝科(Pteriidae)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Dunker)、蚌科(Unionidae)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或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 【动物形态】马氏珍珠贝 贝壳斜四方形,二壳不等,左壳较右壳稍突。壳质薄而脆,壳顶位于前方,两侧有耳,前耳小,后耳大。背缘平直,腹缘圆,壳面淡黄色至黄褐色,具舌状稍作游离的同心鳞片层,鳞片薄而脆,极易脱落,边缘鳞片层紧密,末端稍翘起,延伸呈小舌状。壳内面珍珠层厚,富有珍珠光泽,边缘淡黄色,无珍珠层。(图16-9) 三角帆蚌 贝壳大而扁平,两壳相等,外形略呈四角形。壳质坚硬,壳面不平滑,有的呈同心环状排列的纹理。后背缘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状后翼。左壳有拟主齿和侧齿各2枚,右壳有2枚拟主齿和1枚大的侧齿。壳内面平滑,珍珠层乳白色。(图16-9) 褶纹冠蚌 贝壳厚大,略呈不等边四角形,后背缘向上伸展成大型的冠。壳的后背部自壳顶起向后有一系列逐渐粗大的纵肋。腹缘长,近直线。壳表面深黄绿色至黑褐色。壳内珍珠层有光泽。(图16-9)
图16-9 珍珠原动物 1.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Dunker) 2.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 3.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 【产地】马氏珍珠贝所产的珍珠称海珠,天然和人工培养均有;主产于广东廉江,广西合浦、北海,海南及台湾;销全国并出口,其产量仅次于日本而居世界第二位。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所产的珍珠称淡水珠,多为人工培养;主产于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等省;销全国并出口,占世界珍珠产量的95%以上,居世界首位。 养殖珍珠根据珍珠形成的原理,通常将外套膜做成小切片,插入贝体外套膜内外表皮之间的结缔组织中,然后将贝体放入水域中养殖,促使形成珍珠。三角帆蚌手术操作方便,产珠质量较好;褶纹冠蚌产珠质量稍差,但产珠量较大。 【采收加工】自动物体内取出珍珠,洗净,干燥。 【性状鉴别】呈类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棒形,直径1.5~8mm。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地坚硬,破碎面可见层纹。气微,味淡。(图16-10)
图16-10 珍珠 以纯净、质坚、有彩光者为佳。 【显微鉴别】磨片:呈类圆形,可见同心性环状层纹,称为“珍珠结构环”,粗层纹较明显,连续成环或断续成环,层纹间距不等,在60~500μm间;粗层纹间有细层纹,细层纹在有些部位较明显,多数不甚明显,少数不明显,间距小于32μm。中心部有的有类圆形腔,内有黄色物或细小砂粒,有的实心,无特异结构。多数磨片在暗视野中可见珍珠特有彩光,一圈圈的具有红、橙、黄、绿、青、蓝、紫色虹彩般的光泽,将其定名为“珍珠虹光环”。“珍珠结构环”和“珍珠虹光环”为珍珠独具的特征,可与任何伪品相区别。(图16-11)
图16-11 珍珠磨片 粉末(马氏珍珠贝):类白色。为不规则碎块,半透明,具彩虹样光泽。表面显颗粒性,由数层至十数薄层重叠,片层结构排列紧密,可见致密的成层线条或极细密的微波状纹理。(图16-12)
图16-12 珍珠及珍珠母粉末 A.珍珠(马氏珍珠贝)粉末 B.珍珠母(马氏珍珠贝)粉末 1.珍珠层碎块 2.棱柱层碎块(a.断面观 b.顶面观) 【成分】主含碳酸钙(海水珍珠95.66%,淡水珍珠94.45%)、壳角蛋白(海水珍珠4%,淡水珍珠3.83%),少量的卟啉和色素以及无机元素Mg、Mn、Sr、Cu、Al、Na、Zn等。壳角蛋白水解后得17种以上氨基酸,主要为甘氨酸(24.8%)、丙氨酸(16.4%)及亮氨酸、丝氨酸、精氨酸、黄嘌呤、牛磺酸等。 【理化鉴别】①珍珠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有浅蓝紫色或亮黄绿色荧光,通常环周部分较明亮。 ②取本品粉末,加稀盐酸,即产生大量气泡,滤过,滤液显下列钙盐鉴别反应:a.取铂丝,用盐酸润湿后,蘸取滤液,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b.取滤液(1→20),加甲基红指示剂2滴,用氨试液中和,再滴加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不溶于醋酸,但可溶于稀盐酸。 ③灼烧试验:取本品数粒,置石棉网上,用烧杯罩住,用火烧之,有爆裂声,呈层片状破碎,碎片内外均呈银灰色,略具光泽,质较松脆。 ④弹性试验:将珍珠放在60cm高处,使之自由下落到平放的玻璃板上,海产天然珍珠弹跳的高度为15~25cm,淡水珍珠弹跳5~10cm高,珍珠层越厚弹跳越高。 【检查】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0%。 重金属及有害金属 铅不得过5mg/kg,镉不得过0.3mg/kg,砷不得过2mg/kg,汞不得过0.2mg/kg,铜不得过20mg/kg。 【功效】性寒,味甘、咸。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润肤祛斑。 【附注】伪品珍珠:有的地区在收购中曾发现用珍珠母或矿石打碎后磨圆加工制成的伪品珍珠。呈类球形、长圆形、扁圆片状或不规则多面体,直径1~2(3)mm。珠光层为有毒的铅类化合物,珠核系用贝壳粉碎后打磨而成。伪品的弹性差,仅在5cm以下;用丙酮可洗脱光泽(正品不能洗脱);火烧后表面不呈黑色,无爆裂声,破碎面白色,无光泽;显微观察无“珍珠结构环”(同心性层纹)和“珍珠虹光环”;荧光黄绿色。 【附】珍珠母 M argaritifera Concha 本品为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或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Dunker)的贝壳,去肉,洗净,干燥。①三角帆蚌:略呈不等边四角形。壳面生长轮呈同心性环状排列。后背缘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状后翼。壳内面外套痕明显;前闭壳肌痕呈卵圆形,后闭壳肌痕略呈三角形。左右壳均具两枚拟主齿,左壳具两枚长条形侧齿,右壳具一枚长条形侧齿;具光泽。质坚硬。气微腥,味淡。②褶纹冠蚌:呈不等边三角形。后背缘向上伸展成大型的冠。壳内面外套痕明显;前闭壳肌痕呈楔形,后闭壳肌痕呈不规则卵圆形,在后侧齿下方有与壳面相应的纵肋和凹沟。左、右壳均具一枚短而略粗后侧齿及一枚细弱的前侧齿,均无拟主齿。③马氏珍珠贝:呈斜四方形,后耳大,前耳小,背缘平直,腹缘圆,生长线极细密,成片状。闭壳肌痕大,长圆形,具一凸起的长形主齿。马氏珍珠贝粉末类白色,不规则碎块表面多不平整,呈明显的颗粒性,有的呈层状结构,边缘多数为不规则的锯齿状(图16-12)。主含碳酸钙(马氏珍珠贝达92%以上),壳角蛋白(水解可得17种以上氨基酸)及Mn、Fe、Mg、Zn、Cu等多种无机元素。本品性寒,味咸。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退翳。 (中药鉴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