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 蜜 Mel(附:蜂蜡、蜂房、蜂胶) 【来源】为蜜蜂科(Apidae)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mellifera Linnaeus所酿的蜜。 【产地】各地均产,以广东、云南、福建、江苏等省产量较大。均为人工养殖生产。 【采收加工】春季至秋季采收,滤过。 【性状鉴别】为浓稠液体,白色至淡黄色(白蜜)或橘黄色至黄褐色(黄蜜)。用木棒挑起时蜜汁下流如丝状不断,且盘曲如折叠状。新鲜时半透明,带光泽,贮放稍久或遇冷即变成不透明,并有白色颗粒状结晶(葡萄糖)析出。气芳香,味极甜。 因产地、气候、潮湿度及蜜源植物的不同,蜂蜜的黏稠度(油性)、色泽和气味也随之而有差异。一般以春蜜中的洋槐花蜜、紫云英蜜、枣花蜜、油菜花蜜等色浅,黏度大,气芳香,味甜,质量较佳。秋蜜如荞麦花蜜、棉花蜜等色深,气微臭,味稍酸,质量较次。 以稠如凝脂、气芳香、味甜而纯正、无异臭杂质者为佳。 【成分】主含葡萄糖及果糖约70%,两者含量相近,“油性大”、质量好的蜂蜜果糖含量较高。另含少量蔗糖、有机酸、挥发油、维生素(B1、B2、B5、B6、C、A、D、E、K、H等)、酶类(转化酶、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酯酶等)、乙酰胆碱、无机元素(镁、硫、磷、钙、钾、钠、碘等)及花粉、蜡质等。另含多酚类及黄酮类。 【理化鉴别】相对密度应在1.349以上。 【检查】①水分 按《中国药典》采用折光率测定法,水分不得过24.0%。 ②酸度 取本品10g,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混匀,加酚酞指示液2滴与0.1mol/L氢氧化钠液4mL,应显粉红色,10秒内不消失。 ③淀粉和糊精 取本品2g,加水10mL,煮沸后放冷,加碘试液1滴,不得显蓝色、绿色或红褐色。 ④寡糖 取本品水溶液加至活性炭固相萃取柱中,分别用7%乙醇、50%乙醇洗脱,浓缩后溶于30%乙醇,作为供试品溶液。以麦芽五糖对照品作对照,分别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丙醇-水-三乙胺(60∶30∶0.7)为展开剂,喷以苯胺-二苯胺-磷酸的混合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位置的下方,应不得显斑点。 ⑤5-羟甲基糠醛 按《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5-羟甲基糠醛,不得过0.004%。 ⑥蔗糖和麦芽糖 按《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蔗糖和麦芽糖分别不得过5.0%。 【含量测定】按《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果糖(C6 H12 O6)和葡萄糖(C6 H12 O6)的总量不得少于60.0%,果糖与葡萄糖含量比值不得小于1.0。 【功效】性平,味甘。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外用生肌敛疮。 【附注】①在我国商业部批准的标准中,对蜂蜜的淀粉酶值(指1g蜂蜜所含淀粉酶在40℃下、1小时内转化1%淀粉溶液的毫升数)规定为8以上。如果蜂蜜在加工时加热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淀粉酶会受到破坏;贮存时间过长,淀粉酶的活性会降低;如蜂蜜有掺杂或掺假则会导致淀粉酶值降低。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蜂蜜的淀粉酶值都有相应的规定,以保证蜂蜜的质量。 ②有毒蜂蜜,大多有苦、麻、涩的异味,不可药用。检查蜂蜜中花粉粒的形态特征,如发现乌头、雷公藤、羊踯躅或烟草等有毒植物的花粉粒存在,为避免人食中毒,应作蜂蜜毒性试验。据分析,在有毒蜂蜜中,有的含雷公藤碱(wilforine)。 ③蜂王浆,又称“蜂乳”,系5~15日龄工蜂咽腺分泌的乳白色或浅黄色浆状物。具特殊香气,微甜,酸涩,辛辣。含蛋白质45%,转化糖约20%,脂肪约14%,以及B族维生素、多种氨基酸、多种酶、促性腺样物质和抗生素类物质等。已分析出60多种成分。确定C8和C10饱和与不饱和的单羟基脂肪酸为蜂王浆的主要成分,其中10-羟基-2-癸烯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三分之一,按原料计算为1.5%~2%,具多种生理活性,为主要的有效成分。为滋补剂,能作为神经官能症、心血管机能不全、更年期综合征、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剂。 ④蜂毒,是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一种浅黄色透明毒液,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味苦,呈酸性反应,pH值为5.0~5.5,相对密度1.1313。多肽类物质是蜂毒的主要成分,约占干蜂毒的75%,其中蜂毒肽(melittin,约占干蜂毒的50%)为主要活性成分,蜂毒明肽为神经毒素,MCD-肽有降压作用,还含心脏肽等多种成分。含50多种酶类物质,如透明质酸酶2%~3%,磷脂酶12%,酸性磷酸酯酶等。另外,还含组胺、游离氨基酸、脂类及挥发性物质(乙酸异戊酯)等。蜂毒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支气管哮喘、面部神经麻痹、体癣等疗效显著。 【附】蜂蜡 Cera Flava 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分泌的蜡。将蜂巢置水中加热,使蜡质浮于水面,放冷,取上层蜡块于容器内再加热熔化,并保温放置,使其中杂质沉淀,滤取上层蜡液,冷凝即得黄蜂蜡。如经漂白,则为白蜂蜡。黄蜂蜡为黄色或淡棕色硬块。白蜂蜡淡黄白色。表面光滑,不透明或微透明。体轻,能浮于水面。断面砂粒状,用手搓捏能软化。有蜂蜜样香气,味微甘。含软脂酸蜂花酯(myricyl palmitate)约80%,是蜂蜡的主要成分,游离的蜡酸约15%,少量的游离醇类。另含一种芳香性有机物质虫蜡素(cerolein)约4%。本品性微温,味甘。解毒,敛疮,生肌,止痛。可供制作药物赋形剂及油膏基质等。 蜂房 Vespae Nidus 本品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Polistesolivaceous(DeGeer)、日本长脚胡蜂P.japonicus Saussure或异腹胡蜂Parapolybia varia Fabricius的巢。秋、冬二季采收,晒干,或略蒸,除去死蜂死蛹,晒干。呈圆盘状或不规则的扁块状,有的似莲房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腹面有多数整齐的六角形房孔,孔径3~4mm或6~8mm;背面有1个或数个黑色短柄。体轻,质韧,略有弹性。气微,味辛淡。质酥脆或坚硬者不可供药用。本品性平,味甘。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蜂胶 Propolis
本品为蜜蜂科昆虫意大利蜂的干燥分泌物。多于夏季从蜂箱中收集,除去杂质。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碎块,多数呈棕黄色、棕褐色或灰褐色,具光泽。20℃以下质脆,30℃以上逐渐变软,发黏性。气味芳香,味苦,有辛辣味。含树脂50%~55%、蜂蜡30%、挥发油8%~10%,以及少量的维生素、黄酮类、酸类、醇类化合物和多种微量元素。本品性寒,味苦、辛。补虚弱,化浊脂,止消渴;外用解毒消肿,收敛生肌。 (中药鉴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