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 甲 Trionycis
Carapax 【来源】为鳖科(Trionychidae)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 【产地】主产于湖北、安徽、江苏、河南等省。现多人工饲养。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置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晒干。 【性状鉴别】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背面隆起,长10~15cm,宽9~14cm。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绿色,略有光泽,具细网状皱纹及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中间有一条纵棱,两侧各有左右对称的横凹纹8条,外皮脱落后,可见锯齿状嵌接缝。内表面类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颈骨向内卷曲,两侧各有肋骨8条,伸出边缘。质坚硬。气微腥,味淡。(图16-29) 图16-29鳖甲 1.背甲外表面观 2.背甲内表面观 3.饮片 以块大、无残肉、无腥臭味者为佳。 【成分】主含骨胶原、碳酸钙、磷酸钙、碘等。 【检查】水分不得过12.0%。 【浸出物】按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稀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5.0%。 【功效】性微寒,味咸。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附注】①鳖甲胶为鳖甲经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呈扁方块状,棕褐色,具凹纹,半透明,质坚脆,断面不平坦,具光泽。功能滋阴退热,补血。 ②混淆品为缘板鳖Lissemys punctata scutata(Schoepff)和印度缘板鳖L.punctata punctata(Schoepff)的背甲。缘板鳖的主要特征是:倒卵圆形,明显上宽下窄,呈猴脸状;表面密布颗粒状的点状突起;第1后缘板明显小于第2后缘板;腹面肋骨不伸出肋板之外(幼体肋骨亦伸出肋板之外)。印度缘板鳖则第1后缘板明显大于第2后缘板,余同缅甸缘板鳖。另外,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的山瑞鳖Trionyx steindacheneri Siebenrock亦有混作鳖甲用的现象。本品呈椭圆形,形体与鳖相似而较大,全体含黑色素。长7~36cm,宽6~21cm。脊背中部有1条纵向浅凹沟,颈板拱形突起,第1对肋板间具1枚锥板。背甲主含骨胶原、肽类、多种氨基酸及大量钙、磷等。值得指出的是,饭馆、餐厅烹调“甲鱼汤”食后的残骸,实为鳖整体骨架(背甲除外)拆散的各种大小骨骼,有时伪充鳖甲药用,应注意鉴别。 (中药鉴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