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嘉定癸酉二月雨后到双溪 [南宋] 王炎 渡口唤遍舟,雨后青绡皱。轻暖相重护病躯,料峭还寒透。 老大自伤春,非为花枝瘦。那得心情似少年,双燕归时候。 这是南宋词人王炎([1137年-1218年],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在宁宗赵扩(1168年-1224年)庆元(1195年-1201年2月5日)五年即1200年做了饶州几个月的知府即被罢免,闲赋在家7年后,于开禧三年(1207)再被启用做湖州知府,任满(宋代管制是三年一任,有考证说其于宁宗嘉定二年即1209年离职,与此时间是相符的)后在“奉祠”期间的宁宗嘉定(1208年-1224年)癸酉年(1213)农历二月于一个下雨天后到访的情景。
这里,对于“双溪”要特别探讨一下。跟王炎相关的“双溪”可能至少有两地:一是指“世居婺源、武溪之曲,双溪合流,因以为号(明·王麟《双溪类稿序》)”的王炎老家婺源(今江西)的“双溪”,二是湖州安吉县“双溪”(古镇位于递铺镇双溪口关上村)。还有考证说,王炎曾去福建武夷一带任职,屏南旧县治就在“双溪”。从本诗整体看,第三种可能性几乎没有,也就前两种,尤其是王炎老家的双溪更为肯能。 再来谈这首词本身。词的上片是说:在渡口,各个船家呼唤着乘船;下雨后的水面碧波微漾,身上穿着的透明而有花纹的丝织品外衣也被微风吹得有些皱缩。轻薄但却暖和的衣服穿了几层,以护理着我着生着病的躯体;气温微寒,但还是感觉寒冷透身。 这是写了乘船到双溪的情景——二月还春寒料峭。热闹的双溪与生病的自己形成了对比。“唤遍”显示出船家的热情与双溪的生机。“青绡”这里笔者觉着可以作双解:一是指此时的水看上去青绿,有风拂过,荡漾起的微波轻盈薄透,即描写的是春水被微微吹动的样子;二是,指一种透明而有花纹的丝织品,常用于制作夏季服装或其他轻盈的服饰(尤其如果王炎到的是湖州双溪,则理解就更为合理——这双溪及附近,尤其是双林产的青绡即绫绢从唐代起被列为贡品,其“轻如晨雾,薄如蝉翼”,东汉时就有“吴绫蜀锦”之称)。 “轻暖相重”,即可指穿了几件轻薄但暖和的衣服;也可用以形容轻柔的风儿携着稍微暖和的温度形成的气流样子。“料峭”,如是之前的“轻暖相重”是词人描写“气流样子”的,那就指偶尔会突然刮来尖利、寒冷的风。 词的下片是表:年纪大了后会自然而然的对春天伤感,并不是因为看到了什么花草柔弱、木枝不绿的境况而产生的。怎么会有似乎少年郎才有的那种心理感情呢?就是两个燕子比翼双飞回到巢穴时的温馨感觉。 整诗笔调婉转曲折,这表达词人可能是隔了太久没到双溪,终于拖着病体在春寒料峭的某个雨后之日来了,心里泛起了阵阵“涟漪”——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萦绕。从结尾的“少年,双燕归”看,笔者认为更肯能“奉祠”期间回到老家了。
声明:葆伢美著首发中医启疾光网,转载须注明出自启疾光网,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