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 蛇
Agkistrodon 《开宝本草》载有白花蛇,又称褰鼻蛇。寇宗 谓:“诸蛇鼻向下,独此鼻向上,背有方胜文,以此得名。”《本草纲目》载白花蛇的释名为蕲蛇。李时珍谓:“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自宋代以来白花蛇、蕲蛇与现今药用蕲蛇是同一种动物。 【来源】为蝰科(Viperidae)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Güenther)的干燥体。 【动物形态】体长1m左右,可达1.5~2m。头大扁平,呈三角形,吻端有一向背前方翘起的吻突。鼻孔大,开口于两鼻鳞之间,后鼻鳞向内凹入呈弧形。背鳞23~21(17)行,起棱。腹鳞157~171片。尾下鳞40~60对。肛鳞1片。体背面灰褐色,有灰白色菱方形斑纹;两侧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形大斑纹,通常为17~25个,其顶端在背中线相接,有的顶尖相互错开,形成不完整的灰白色方块。腹面黄白色,两侧有黑色圆斑。尾背也具灰白色菱方形斑纹2~5个。尾尖成角质刺。(图16-37)
图16-37 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Güenther) 栖息于丘陵或林木繁茂的山区,常将身体盘着,俗称“棋盘蛇”,为有毒蛇类。 【产地】主产于浙江的温州、丽水、金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 【性状鉴别】呈圆盘状,盘径17~34cm,体长可达2m。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形斑纹17~25个,其“∨”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棘突较高,呈刀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多为弯刀状,向后倾斜,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甲”。气腥,味微咸。(图16-38、图16-39) 以头尾齐全、条大、花纹明显、内壁洁净者为佳。 饮片 ①蕲蛇段呈小段状,长约3cm。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有鳞片痕。腹部呈灰白色,内面腹壁黄白色,可见脊椎骨或肋骨。气腥,味微咸。②蕲蛇肉呈小片段状,无鳞片及骨骼,黄白色,质较柔软,略有酒气。 图16-38 蕲蛇 【显微鉴别】背鳞外表面:鳞片呈深棕色或黄棕色,密布乳头状突起,乳突呈类三角形、类卵形或不规则形,内含颗粒状色素。此特征为本品粉末鉴定的重要依据。 背鳞横切面:部分真皮和表皮向外乳头状突出,使外表面呈波浪形,突起部的真皮含较多色素。内表面较平直,无乳头状突起。(图16-40)
图16-39 蕲蛇骨骼 A.鼻骨背面观 B.躯椎侧面观 1.棘突 2.椎弓突 3.前关节突 4.后关节突 5.横突 6.椎体后隆面 7.肋关节面 8.椎体下突 图16-40 蕲蛇背鳞外表面、横切面A.外表面 B.外表面乳突 C.背鳞横切面 1.游离端 2.端窝 3.脊纹 4.乳突 5.基部 6.外表皮 7.色素 8.真皮 9.内表皮 【成分】蛇体主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头部毒腺中含多量出血性毒,少量神经性毒,微量的溶血成分及促进血液凝固成分。 蛇毒为乳白色半透明的黏稠液体。主含凝血酶样物质、酯酶及三种抗凝血活酶。尚含鸟嘌呤核苷及无机元素Zn、Mn、Fe、Ca、Mg、Cu、Mo、Co、P、Si等。 【生物鉴别】按《中国药典》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取本品及对照药材各0.5g,分别提取DNA,制成供试品溶液和模板DNA的对照药材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进行PCR扩增,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供试品与对照药材PCR反应液的上样量分别为8μL,DNA分子量标记上样量为2μL(0.5μg/μL),进行电泳。取电泳后凝胶片在凝胶成像仪上或紫外透射仪上检视,供试品凝胶电泳图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凝胶电泳图谱相应的位置上,在300~400bp应有单一DNA条带。 【浸出物】按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稀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0.0%。 【功效】性温,味甘、咸;有毒。祛风,通络,止痉。 【附注】蕲蛇的混淆品和伪劣品主要有:滑鼠蛇Ptyasmucosus(Linnaeus)、烙铁头Trimeresurusmu-crosquamatus(Cantor)、山烙铁头T.monticola Güenther、蝮蛇Agkistrodon halys(Pallas)等。主要从原动物形态(带皮者)和骨骼形态(去皮者)以及骨骼的组织特征方面加以鉴别,必要时配以蛋白电泳和紫外光谱等理化方法。同时还应注意鉴别劣质蕲蛇(死后变质的蕲蛇加工干燥品)、掺假蕲蛇(鲜蕲蛇剖腹后在蛇身皮下掺入异物再盘圆定形)和假冒蕲蛇(利用餐厅食用蕲蛇去掉的头、皮、尾,贴在去头皮尾的杂蛇身上,定形干燥)。 (中药鉴定学) |